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67篇《颂  维天之命》

《诗经》学习第267篇《颂  维天之命》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07:12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67篇《颂  维天之命》

    原文阅读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译文参考

    想那天道的运行,美好肃穆永不停。

    多么辉煌多光明,文王品德多纯净。

    嘉美之德使我慎,我们永远要继承。

    顺着我祖文王道,子子孙孙永力行。

    字词注释

    (1)维:语助词。一说“思念”。

    (2)于(wū):叹词,表示赞美。穆:庄严粹美。不已:不止。指天道运行无止。

    (3)不(pī):借为“丕”,大。一说发语词。显:光明。

    (4)德之纯:言德之美。纯,大,美。

    (5)假以溢我:以嘉美之道戒慎于我。假,通“嘉”,美好。溢,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溢、慎、谧,静也。’……诗言‘溢我’,即慎我也,慎我即静我也,静我即安我。”

    (6)收:受,接受。

    (7)骏惠:顺从的意思。郑笺训为“大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惠,顺也;骏当为驯之假借,驯亦顺也。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

    (8)曾孙:后代子孙。孙以下后代均称曾孙。郑笺:“曾,犹重也。”笃:厚,忠实。此处指笃行,行事一心一意。

    诗歌赏析

        《维天之命》是《周颂》的第二篇,无韵,篇幅不长,充满了恭敬之意、颂扬之辞。

      此诗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每四句为一部分。前一部分说文王上应天命,品德纯美;后一部分说文王德业泽被后代,后代当遵其遗教,发扬光大。前后两部分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前一部分有一个逆挽,也就是说,今传文句将原该是“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文王之德之纯,于乎不显”的平行结构在句子的排列组合上作了小小的变化。语义丝毫未变,但效果却很不一样,两个“于”字的叠合,更显出叹美庄敬之意。

          而后一部分没有用感叹词,作者便任句式按正常逻辑排列,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在唱出重音——赞颂文王——之后,以轻声顺势自然收束,表示出顺应文王之遗教便是对文王最好的告慰,这样一种真心诚意的对天祈愿与自我告诫。全诗犹如两段歌词,结尾处以咏叹作副歌。这种形式,在当代歌曲中,也还是很常见的。

      从诗的句式看,此诗中第四句“文王之德之纯”与第七句“骏惠我文王”完全可以压缩成“文王德纯”“骏惠文王”这样的句式,如此则八句均为四言,整齐划一。《周颂》中不是没有这样纯用四言句的诗章,如《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即是。因为《周颂》中多无韵之诗,可能会有人将这种句式参差与匀整的不同与有无韵脚联系起来,以为有韵之诗句式以匀整为尚,无韵之诗句式以参差为尚。这种看法未免太绝对,上举《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无韵(江永《古韵标准》谓《周颂·臣工》“韵不分明”,语尚含糊)之诗也是齐言句式,就很难以此解释之。

          《颂》诗的句式参差与否,除了语言表达上的需要外,可能更多的是合乐的需要。据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说:“《颂》律与《雅》律之配置不同,《雅》为周旋律,《颂》为交旋律。”而阮元《释颂》强调《颂》之舞容而谓其全为舞诗。据此,则《颂》诗的音乐大约因切合舞蹈的需要而旋律变化多一些,句式参差与匀整正反映出其旋律的差异。

      至于说此诗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颂扬文王德配上天,对其美德顶礼膜拜,正是周公摄政制礼,确定祭祀文王的规格仪轨之后,创作祭舞祭歌的必然主题。此诗言词古直,情意朴素,并不像后世的祭祀歌辞那样有矫揉造作之弊。

    《维天之命》学习的反思探讨

            这首诗涉及天命。在周代的祭祀中,文王是一大重点,因为周人相信他是受命之王,而决定王朝的最高神秘力量是上天。一些王,比如商纣王的出现,古人认为是上天派来败坏王朝事业的。因为上天觉得那些王朝不行,对民众不好了。

          可见,古人相信我们这些民众的命虽然都不怎么贵,可我们是“天生”的。老天爷生了“烝民”即“众民”,《大雅·烝民》里就有“天生烝民”。可是老天爷又不能管理大家,它没手没脚,因此要找一个代理势力。它要在人间找一个对民众好的族群,于是就选了禹,选了商汤。所以,商汤伐夏桀能够以少胜多,背后是天命在起作用,不然是无法实现的。周武王伐商纣王也是如此。

            被老天爷选中了叫受命,文王就在周人受命这件事情上有最直接、最伟大的贡献。继始祖后稷种粮食养活天下百姓、公刘率领周家重返中原、古公亶父迁居周原之后,到了文王,周族的势力大了,殷商人就册命文王做西方的方伯。这在周原(今宝鸡一带)出土的甲骨文里是有记载的,传统文献中也有。

            这个“受命”实际上是受命于商,表示商朝认可了他们,惹不起他们也灭不掉他们,就把他们合法化,相当于收拢、招安,让他们替王朝维持西部的政治秩序。但是后来周人得了天下以后,受命就产生了另外一层意思。周人认为这是上天开始眷顾周家的表现,认为文王受的是天命,成了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传说中文王之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帮助虞国和芮国断案的故事,在《大雅·绵》里学过。文王感动了大家。从周家克商的大战略上看,武王才是直接伐商,而文王走的是柔性路线,但他实际上奠定了基础。这有点儿像曹丕和曹操之间的差别。历史学家翦伯赞说“曹操是把皇袍穿作内衣的人”,意为曹操想做周文王,他自己也这样说,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才不敢挑明白。后来的文献说“文武受命”,但是看《诗经》,周人祭祀的重点还真不是武王,而是文王。

            “文武受命”承认了武王的功劳,那是在后期。早期周人的用心之处在于,祭祀文王起码殷商遗民不反感,因为文王是在殷商领导下做西伯的,而且他没有打仗,没有杀伐。武王伐商纣的时候血流成河,盾牌都漂起来了,肯定没少杀人。因此,总是褒扬武王,对说服殷商的贵族上层不要再敌对、一起过日子非常不利。因此,文王被选中、赋予天命是首要的。所以《维天之命》的头一句就是“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这首诗直接赞美文王:呜呼!你的德行纯粹,赏赐(实际上就是遗留)给我们,我们要接受它。有伟大恩惠的文王,我们曾孙(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守着、传着你的德行。这就是庙里边跟神灵的沟通,所以这个唱词是代表周王唱的,有可能是周王自己唱,也可能是周家同姓子弟,地位略低或者年纪轻的人在唱。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逆挽法是一种反差强烈的幽默文法,一般多用于写诗作对,只是一般书刊很少提及。 "逆挽"是指几句话中,后面的句子逆前面句子内风格特点而挽向相反的一方,从而使前后句子的风格大异其趣。它虽可由奇、雅挽向平、俗,在实际上却几乎全是由平、俗挽向奇、雅。做诗要有妙句,但如果句句皆工稳守旧,便不奇妙。

          有一种逆挽诗,前头不像诗,在平淡之后却迭出佳句,化腐朽为神奇,今人惊讶、拜服。比较有名的逆挽诗有清代纪昀所作的:“一爬爬上最高楼,十二栏杆撞斗牛。纪昀不愿留名姓,恐压八闽十二州。”

    参考资料

    《讲给大家的诗经2》,李山,东方出版社,2021年6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67篇《颂  维天之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k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