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奋斗”还是“沟通”?

作者: 佛蒙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0:26 被阅读260次

    场景:家长陪(辅导)孩子写作业。

    南无阿弥陀佛

    1、昨天和孩子奋斗的结果还不错,虽然中间一度又面临失控,但在我们俩相互拥抱以后,我的心逐渐柔和了下来,我调整了状态,不再纠结于标准。

    2、昨天和孩子沟通的结果还不错,虽然中间一度又出现点状况,但在母子俩相互拥抱以后,心逐渐柔和了下来、调整了状态,互道晚安后,嗯……睡的很好。

    1和2有什么不一样?换了几个字、改了几个词、不用“我”这个字。也把意思说清楚了。

    进攻性词汇(如“奋斗”)或负面词汇(如“失控、纠结”),会对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有一种“暗示”。这些词汇的使用,不好判断是“源”,还是“流”,就是说,是先有这样的心理和情绪才使用了这样的词汇,还是在事后再使用这样的词才再有了词汇本身具有的暗示作用。

    “奋斗”本来不是进攻性词汇,它是中性或褒义的。用在这个场景上,就稍显有一点“进攻性”。就是说,这个词在这里会有两种理解,即歧义的产生。一者,母子俩共同奋斗,完成作业。二者,母亲和娃娃“奋斗”,控制情绪不发火、耐着性子、压着脾气辅导看起来这道题也不会、那道题也不会的孩子写完作业。

    不管哪种理解,“奋斗”这个词都稍待存疑。和自家娃娃的共处,是否需要使用“奋斗”这个词、是否需要这种强烈的表达?若是改成“沟通”,就完全是中性、平坦的了。

    “失控”,是一种主观体会和判断。同样的场景,不同人的反应就有可能是:一个人觉得快失控了,另一个人觉得很平常。如果改成“出现点状况”,就只是更客观地对事件的描述,而少了一些主观判断。更中性些。

    指代词,比如“我”,如果不用“我”这个字也能把意思说清,那就可以不用。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改成“母子俩”,更温暖一些、更亲近一些。

    再比如,“睡得很好”,比“不再纠结于标准”,更有画面感、更温暖、更舒缓、更平坦、更放松、更积极。

    从上文浅显分析来看,即使不涉及佛法的名相,仅用普通的词汇文字,也有很大的空间和选择进行良性自我暗示、心理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思考:

    仅仅是描述普通生活场景,使用不同的词汇都会有很大的语意差别。若是发布、分享佛法的义理、法义,更要在字词的选择取舍、语意的组织表达等方面严谨又严谨,谨慎再谨慎。

    即,若没有“宗”的概念和框架,超出了开宗祖师楷定的义理的范围,做不到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宁可不要讲话,以免自误误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佛缘包雅美:南无阿弥陀佛!特别感恩师兄!能以这样的方式提出宝贵的意见。确实如此,表达方式的不同,让抒发者和听闻者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受教!南无阿弥陀佛🙏🙏🙏🤓
        佛蒙:@佛缘包雅美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标题:是“奋斗”还是“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ov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