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考,不尝试,便无法对一事深入,就不会感受不一样,生活更多是无聊、乏味,其实一直以来在所述的认知局限里,有点无法自知,还是知与不知中,知自己无知,不知自己无知,其区别在哪!而对于每一天,当没有一些新的思考时,哪怕只是换个方式,这样也能让人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感受,进而加深对本质、规律的理解,也许更多时,人难主动思考本质,更多在于所欲求的,能带来满足的。
一直以来,思维若执于自以为的满足,是难进行深入思考的,只能固化于物欲中,只有得失,无法深入或认知其中规律。还是得反思,纵观你的一些思考历程,发现的一些误点,源于对一些满足的追求,虽然如今想来有点奇怪,但当人在执于舒适时,也是在执于满足,而这对应的便是不满足、无聊。
大多时,人只看到一面,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这使人无法发现事物的规律,容易在错误中徘徊,因为其总执于自以为的快乐的念想中。在这些念想中,会自然屏蔽不少真实的信息,不知不觉走入片面,这人也就更难理解了,或许能看到人的另一面,但却无法很好去思考,更多受制于情绪,无法自我,甚至为别人的言行所痛苦纠结。
自以为走向的也是一种自恋吗?然后自我沉迷于假想敌里不能自己,不仅无法认知客观,反而容易树敌,而一心维护内心的幻念!这也许与思维不接触新事物或缺乏客观认知有关,当然,这是其中一方面,还有情绪及自我的欲念。有事时也应思考一下为何不快乐,这也许会让你从快乐的偏执中走出来,去观察、思考生活,或能为你打开更大的世界。
当你遭遇不适不顺时,首先要停下来审视自身,也许先把内心调节好,能使你在一些遭遇中更好走出来。但人的思维习惯单向走,难迂回,这是过执于自以为的快乐,思维僵化,不灵活,遭遇来时难灵活处理,容易陷入情绪中,把问题复杂化。
为什么一心只想满足、舒适呢!明知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为何总在行事时,盲求一帆风顺,深知大海风浪无处不在,却一心求坦途,这是过于自我吗,走向不理智。且在有遭遇时,又不求己,反而求神拜佛,总是回避内心斗争,回避思考规律,把问题推脱给别人、神佛,这是认知构成方面出现的不足吗?
明知并非坦途,却过度盲目,有问题时又逃避,一心只求超自然对神佛,又如何认知自然、生活中的规律,这样总结不出方法。那么闲时就想满足,有遭遇时就求神拜佛,逃避问题,这不很搞笑吗,试问这样得来的有真正的开心吗?在你看来这是人自身认知的问题,但更多的人可能认为,是这生活有问题。这也许没有对错,一是内省,一是外求,理解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关键是能否得到自己的认可。
无对与错,在不少事上,只是各自明白的不一样,也许每个人对自身所求得到的不一样,对自身才有对错之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