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清清

01
相信谈起孩子学兴趣班的话题,不少家长都会打开话夹子,收也收不住。的确,这其中有太多的开心、感动,同时夹杂着烦躁、无奈、不知所措。
喜的是孩子的每一份进步,愁的是孩子的每一次说“不”。如果一个学了三年拉丁舞的孩子,在新年度需要续费下一年度学费时跟你说:“不要,我以后再也不去学跳拉丁舞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同时,你会怎么处理?
近期我就遭遇了这个问题。坦白说,当8岁的女儿咪咪这样跟我说时,我心里是五味杂陈的,负面情绪多于正面情绪。
首先,我很希望她能坚持学下去,毕竟学了三年,如果此刻终止就会前功尽弃。同时,学什么都需要刻意练习,虽然过程伴随着苦和累,我希望她能坚持、能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此时,你会怎么办呢?会不会不管孩子的意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强迫孩子继续学下去?还是经不过孩子隔三差五地说“不去”,最后自己的热情和坚持也被磨掉,从而和孩子一起半途而废?
我是学过亲子情商教育的,我的孩子也是学过情绪管理的。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平和沟通的方法。好消息是,最后女儿开开心心地同意继续学跳拉丁舞,并且还愿意去参加专业的拉丁舞比赛。想必你一定很有兴趣想知道这个过程我是怎样和她沟通的吧?
02
“妈妈,我之前说过了,学到今年12月后,就再也不去练舞了。”听到这句话,虽然是意料之中,我还是马上觉察到自己有不少情绪,因为我是很期待她会继续跳下去的。所以我赶紧开始深呼吸、调整自己。
关于要不要继续跳拉丁舞,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多次沟通过。过去的一年,她曾经中间停了两个月,没有去。我跟她一起找出了她不愿意继续跳下去的各种情绪和原因,并协助她一一处理了这些原因。当时,她同意再继续跳时,曾说过到续费时我们再探讨一次是否继续学下去。
后来我也很密切关注她练习的过程,每次她都是愿意去的,并且回来时挺开心的。所以有一点我是很明确的,孩子的确是喜欢跳舞的,并且在这方面也挺有天赋。
所以我很清楚她坚持不下去的原因,要么就是有负面情绪卡在心里,要么就是怕苦和累。确认这一点的确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学兴趣班,不是出于兴趣,也没有很大的天赋,而是仅仅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望”或“焦虑”,此时可能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是否要继续。
“看得出来,此刻你对于继续跳拉丁舞是很排斥的。妈妈知道你的心情了。同时我们之前确认过,你是喜欢跳舞的。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继续下去吗?妈妈可以做点什么来协助你继续跳下去吗?”我轻轻拉着女儿咪咪的手,共情她、尊重她的意见。

“妈妈,跳舞很累的,老师又很凶。特别需要表演或参加比赛时,老师整堂课一直要我们重复练习几个动作。而且即便我跳得很好了,因为他也要看其他同学没有看到我,我也还是要不断重复。”咪咪有点不满,看来她很希望老师能“看到”并承认她的成绩。
“看来你对老师的这种行为有些不满,是吗?你希望老师如果看到你跳得好了,就不用再一起练习了,是吗?同时,妈妈是可以理解老师的,因为每个动作都肯定要多练,才会更熟练。妈妈看到即便这样你也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现在跳得越来越好,妈妈很欣赏你这么愿意坚持到现在!如果老师是这样的话,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我肯定孩子的情绪后,马上欣赏孩子的坚持、给她注入正能量。同时通过发问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解决方案。
“妈妈,如果可以像练钢琴那样,一对一地练习,那老师不就可以看到我的动作了吗?这样就可能有些动作不用练习那么多次了。”
“好的,你这个想法很好。那妈妈去帮你问一下老师,可不可以一对一,好吗?”我的观念是,尽最大能力配合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在人生旅途中,更大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感知这个世界的温暖。
“对了,妈妈想问一下你,需不需要换老师?”
“现在这个老师的确挺凶的,动不动就骂人。要是有个温柔一点的老师就好了。”咪咪满脸憧憬。
“那以前你在另外一个机构学过跳舞,那边的老师好一点吗?”
咪咪思考了片刻,然后果断地决定不换老师。可以,继续尊重她的选择和决定。
“对了,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是一对一练习只有你一个人,好像不行哦。拉丁舞一般都是两个人合跳的哦。我们可能也要问一下你的舞伴愿不愿意一对一学习喔。我担心只有你一个人学是不行的哦。”
接下来,咪咪开始和我探讨,是不是一个人跳拉丁舞就不行,必须要两个一起跳。虽然我感觉是要两个人的,同时因为我也不专业,所以我建议我们去问一下她的老师。
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允许、愿意协助她时,她自己就改变主意了:“妈妈,我喜欢和我的舞伴一起练习。我还是不用一对一了。”
“哇,妈妈好欣赏你,愿意调整自己。那还有什么是需要妈妈协助你的吗?”
“妈妈,我想休息两个月后再继续跳。每周都去练舞挺累的,又没有什么时间玩,我想先好好休息、好好玩一下。”咪咪提出了新的要求。
“好的,那妈妈周末陪你去练舞时,和老师沟通一下。同时妈妈有点担心,如果你隔两个月不去,你的舞伴可能会调整给别人哦。你也得有这个心理准备哦。”咪咪点了点头。

03
周末,我陪咪咪去练舞。课间休息时间,我再去咨询她的意见,准备和老师谈一下我们的想法。“妈妈,我想清楚了,我不用休息了,接着跳就可以了。因为我实在是很喜欢和我的舞伴,还有和其他的同学一起练习。”
看得出来,此刻练习场上的咪咪,的确是很开心、喜悦、满足的。看来咪咪之前的反应,的确是卡在了情绪状态中。
我越来越发现,当作为家长的我,没有一颗想要“控制孩子”的心,而把她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她、接纳她、尽力想要协助她时,孩子反而更容易从卡住的情绪状态中跳出来,良知升起,从而更好地做出选择。
(本文图片来源于6Q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