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我们可能会突然觉得这个问题仿佛有答案,但是又说不太准。有的人回答“学习就是获取知识”、有的人说“学习就是解决各种问题”、有的人说“学习就是把我们之前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这些都是我们对学习的一些定义和一些看法,我们生活中则用着我们脑中的这些定义去教育着我们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学习就是这样这样……
学习的定义,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先驱告诉我们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我们老师当年这么教的:学习的时候常常复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我看过不少孩子的语文书,上面也是这么写的。
这种说法是对学习的一种误读,一种曲解。学习的时候常常复习怎么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我自己的学习在学校还算不错,我自己也没有觉得天天复习是个很快乐的事儿。举个例子,我这里有一个方法,学会了之后,出了门马上就能赚50万,相信大家有兴趣学一学吧。我教完之后,大家也学会了,现在分出两种情况,第一种:我把门一关,说“复习吧,”。第二种:打开门,大家蜂拥而出,每人赚50万。
这个例子比较简单,但我希望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对比,一个是在复习,一个是在用,哪种情况才是真正的快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才是温习,复习的意思;“学而时习之”里的习,应该是实践,使用的意思。学了之后去实践,学以致用,才是很快乐的事情。
现在的学习,是先从认识再到实践,而学校中更多的情况则是不实践,这不符合哲学上讲的“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很多孩子认识了之后,还在反复的认识,没有机会去用,这又违背了一个哲学理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当然我不是在讲哲学,只不过咱们现在想一下学校的流程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孩子不爱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学习的认知是错的,学了不去用。“学”本身并不快乐,“习”本身才是快乐的事情,最快乐的事情是实践了获得收货之后再去学,学了之后继续实践,实践之后继续收货,形成流程。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体育课和实验课,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天文,他物理就好;喜欢逛庙的孩子历史好;喜欢旅游的孩子地理好;喜欢做小买卖的孩子数学好,因为这些都是“习”在先。
父母只有在实践上做文章,孩子才喜欢学,只在学上做文章,孩子学了之后,没有时间,没有地方用,孩子就不会爱学习。引导孩子习,孩子自己就会去学。每天盯孩子学,孩子肯定不会爱学。
钱学森老先生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网络上也有这样一个提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