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与深思考——硬解网络文章前身今世

作者: 悦读悦写悦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9:52 被阅读31次
图 | 网络 文 | 丰言疯语

记得,那还是自己刚刚热衷朋友圈的时候,几乎要翻看所有的朋友圈文章,甚至对某些“深度好文”反复阅读,感到切中要害的经典层出不穷,点睛之笔的段子引人侧目,颇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一次,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个关于“阅读量”的调查,另一位好友弱弱的问了一句:“朋友圈算吗?” 这个问题把我也问住了,是啊,朋友圈到底算不算阅读?阅读了这么多励志文、鸡汤文、至理篇和小段子,但也不敢在人前称自己是“读者”,奈何?

恰此时,一篇网络文章进入了我的视野,直击在相互角力的纠结上,彻底把天平推向了一端。文章大意为:不要看杂志、网络等快餐文学,不要看畅销热文、不要看活着的人写的书,阅读就要看经典、读名著、阅死人书。

在这种观点的“怂恿”下,我买了本《百年孤独》来看,期待着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

由于工作、生活等诸多等因素,这次阅读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看的也是草草了之。最后,我深深鄙视了自己的“书商”,除了荒诞不经的玄奇故事、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其实就是一家子人)和那总也记不住的名字外,我竟然没看懂作者想说什么,不得不上网百度一下这文学经典的内涵外延,若有所得,却难以捕捉,感觉需要再来一遍。

这个过程中,自己还间歇看着一些网络文章,时不时的思考着再看点什么,偶尔也因为对某文的感兴趣,四处查阅资料,试图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比如:为了几句“道可道、非常道”的介绍老子观点的文章,认真的看了一遍《道德经》。当然,对于这样的典籍,一遍只能算是见过面,但也因此,拓展了不少知识,收获颇丰。

可见,阅读的收获往往不在于你读的是什么,而在于你是怎么读的。囫囵吞枣的读经典看名著,只会跟我一样,“萍水相逢,而后相忘于江湖”;浅阅读也可以有深思考,深入的去体味朋友圈文章,追寻它的前生今世,未必就不会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丰厚收获。而且,在这种浅阅读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适合自己的经典之作,也很容易对一些以前不关心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自己的深入阅读找到目标。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忧虑症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网络文章兼顾了内容和效率,还适时地为我们打开一些新的门户,“引人入胜”的作用不可忽视,可谓恰逢其时。

如果现在,好友再次问我,朋友圈算不算阅读?我会说,只要你用心读了,深入思考了,多少有些收获了,为什么不呢!

相关文章

  • 浅阅读与深思考——硬解网络文章前身今世

    记得,那还是自己刚刚热衷朋友圈的时候,几乎要翻看所有的朋友圈文章,甚至对某些“深度好文”反复阅读,感到切中要害的经...

  • 2021-01-16平说语文 看电视会使人变傻么

    深阅读与浅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深阅读。 什么叫深阅读? 好的深阅读,是能把自己代入,引发思考的阅读。不只是单向...

  • 深阅读与浅阅读

    高考作文曾提出一个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话题,也许阅读是有这种形式上的分别的,比如读读报纸,翻翻杂志,没事在网上看看...

  • 为什么说大众对于【浅阅读】的认知都是愚昧的?

    1.近期与一位老师探讨【浅阅读】【深阅读】,今天开始将在这个朋友圈陆续发表一些看法及思考以交流。个人认为:【浅阅读...

  • 思考的深与浅

    你割舍不下的,已经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了,而是那个默默付出的自己。当你惊叹于自己的付出的时候,你爱上的人,其实只是现...

  • 思考之深与浅

    昨天参加了一个讲座,期间主讲人说了一个例子,深有感触。很多人以为是看过一两本书,就能够说出来关于这个行业的...

  • 008 浅阅读与深阅读

    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多媒体、电子小说、电子书不断涌现,微博等网络交流手段把...

  • 《原则》读书笔记1

    我现在的阅读分为浅阅读和深阅读。浅阅读以听书为主,深阅读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书逐字阅读。 《原则》是自己最近深阅读的书...

  • 《平哥讲语文》

    1.浅阅读与深阅读。两者的区别不是读书时间的长短,也不是有没有摘抄名师名句,关键的区别是有没有思考,有没有把感情带...

  • 浅阅读与不思考

    最近刷行测,反复出现浅阅读这个词。浅阅读和互联网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分不开。出题人更多的是对浅阅读的谴责。浮躁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阅读与深思考——硬解网络文章前身今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is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