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与深思考——硬解网络文章前身今世

作者: 悦读悦写悦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9:52 被阅读31次
    图 | 网络 文 | 丰言疯语

    记得,那还是自己刚刚热衷朋友圈的时候,几乎要翻看所有的朋友圈文章,甚至对某些“深度好文”反复阅读,感到切中要害的经典层出不穷,点睛之笔的段子引人侧目,颇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一次,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个关于“阅读量”的调查,另一位好友弱弱的问了一句:“朋友圈算吗?” 这个问题把我也问住了,是啊,朋友圈到底算不算阅读?阅读了这么多励志文、鸡汤文、至理篇和小段子,但也不敢在人前称自己是“读者”,奈何?

    恰此时,一篇网络文章进入了我的视野,直击在相互角力的纠结上,彻底把天平推向了一端。文章大意为:不要看杂志、网络等快餐文学,不要看畅销热文、不要看活着的人写的书,阅读就要看经典、读名著、阅死人书。

    在这种观点的“怂恿”下,我买了本《百年孤独》来看,期待着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

    由于工作、生活等诸多等因素,这次阅读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看的也是草草了之。最后,我深深鄙视了自己的“书商”,除了荒诞不经的玄奇故事、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其实就是一家子人)和那总也记不住的名字外,我竟然没看懂作者想说什么,不得不上网百度一下这文学经典的内涵外延,若有所得,却难以捕捉,感觉需要再来一遍。

    这个过程中,自己还间歇看着一些网络文章,时不时的思考着再看点什么,偶尔也因为对某文的感兴趣,四处查阅资料,试图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比如:为了几句“道可道、非常道”的介绍老子观点的文章,认真的看了一遍《道德经》。当然,对于这样的典籍,一遍只能算是见过面,但也因此,拓展了不少知识,收获颇丰。

    可见,阅读的收获往往不在于你读的是什么,而在于你是怎么读的。囫囵吞枣的读经典看名著,只会跟我一样,“萍水相逢,而后相忘于江湖”;浅阅读也可以有深思考,深入的去体味朋友圈文章,追寻它的前生今世,未必就不会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丰厚收获。而且,在这种浅阅读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适合自己的经典之作,也很容易对一些以前不关心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自己的深入阅读找到目标。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忧虑症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网络文章兼顾了内容和效率,还适时地为我们打开一些新的门户,“引人入胜”的作用不可忽视,可谓恰逢其时。

    如果现在,好友再次问我,朋友圈算不算阅读?我会说,只要你用心读了,深入思考了,多少有些收获了,为什么不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阅读与深思考——硬解网络文章前身今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is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