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重读陶行知》
20230209—04
李希贵校长曾说,“教育学其实首先是关系学”。教育研究应从研究关系学开始。在学校教育中,主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搞不好,学生无法对教师产生信任,即无法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人本性都倾向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倾向于让自己欢喜的东西,即便说教师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也得学生想要学习才能够成为教师。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师生应是“相依为命” “相学相师”。
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结束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师生关系上,教育家们虽然表述不同,但是他们的宗旨是相似的,“要想使教育有效果,就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先人后事”。
对于我们的学生,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语言上,教师在同学生交流时,要用他能够懂的语言,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努力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而不是一个讲只会空洞道理的教师。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非常欠缺。看到那些有影响力的班主任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时娓娓道来,甚是羡慕。自己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也每天在和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打交道。但是我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找不到话题,包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是失败的,只是讲一些他们听不懂的道理。“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源泉!”李镇西老师被先生如此热爱学生的真情实意融化了,我也被惊醒了,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我对学生没有这样的挚爱呢?是因为教书几十年,厌倦了,还是从来就没有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真爱过学生。是不是自己内心深处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真心对待?
关系是相互的,大抵是因为学生没有感受到我的爱,所以他们对我也是抱以“冷漠”态度吧。我想,如果我们的班级由陶行知先生或者李镇西老师,或者魏书生老师来带,孩子们应该是喜欢的,课堂会呈现的是另一种面貌。所以归根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自身。
先生提出“活的学校”,也是我所向往的。我想,成为书香学校,首先我们每个教师应先培养“书香家庭”。带着家庭成员共读书目,成为一种习惯,一个家庭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让自己的家有书香味,有经典作品照亮,有温暖的亲情,有共同的话题。进而到班级,建议有温度的班级,再到书香学校。
在我们农村学校,鼓励家长为孩子买书是有很大阻力的,他们觉得学好课本就好,孩子们的零花钱被拿来买零食,也不想补充精神食粮。而我们则可以采取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方法,鼓励全班孩子“储蓄买书”,每个孩子每天节约五毛钱或者一块钱,一个月购买一本书,放到班上共读,每学期统计学生的购书数量,奖励购买书目最多的孩子。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还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
但是,在节约用钱买书这件事情上,我认为还是需要和家长提前沟通好。虽然目的是为了买书,共读书目,不明事理的家长依然会对此产生看法,还是存在,提前沟通好,避免产生矛盾。
谈及与家长沟通,今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说,最怕的就是和家长沟通。所以一直发怵班主任这个职位,不敢当班主任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会和家长沟通。每次看到家长不知道说什么,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只能简单汇报,泛泛而谈,除了这些呢?所以最根本的原因应是自己对学生没有留意,没有深入。这也要求我在工作中更应走到学生中去,看见孩子。
把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下课记录下来,重点分析,用数据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以便与家长沟通时更能抓住重点。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值得我们啃读,愿自己将每天的读书研究、反思决心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平等、谦卑、诚恳对待学生,如此这样,使“活教育”扎根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