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部是高三时借同学的书来看的。还记得第一部的结局是“萧君默躺在马背上……一滴清泪滑落在…红尘滚滚的平原上。”(记不太清了,模糊糊的也好)
当时深切的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舍弃与不甘。那时的他没有爱情,全是为了心中的良知而做事。
为了知道萧君默会何去何从,我当时是蛮期待第二部的。
不久后第二部也出了,看完后,连名字也不曾记得,我只知个大概,萧君默在逃亡,和楚离桑生出莫名情绪。
之后是《兰亭序》的秘密在逐渐展开。不过我觉得还是过于仓促,就像在深夜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朵昙花的花骨朵儿,等待着她的盛开。
可是,她却不是一点点的舒展自己的花瓣,而是在人眨眼的那一瞬间,“砰”的一下绽开。让人看得不怎么清楚,感到失落落的。
就在我以为萧君默要开始抽丝剥茧地探寻《兰亭序》的秘密时,他猝不及防的就成为了那个秘密。
第三部是最近看完的,就像是被作者剧透一样,看得不是特别投入,断断续续的。像是在为一些事画上一个句号。
我刚开始看第三部时,有个错觉,认为作者该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书用了第三人称,总觉得代入感不强,而一本悬疑小说的代入感不强,就不会给人最多的震撼和感动。
或许是由于格局比较大,所以我看到感情戏时,总是有种琼瑶的既视感,如华灵儿舍身挡箭,奄奄一息让君默叫她“灵儿”还有楚离桑吃桓蝶衣的醋时的小女儿姿态;最后桓蝶衣的孩子和萧军默的孩子喜结连理之类的就颇让人诟病。(我看到萧君默的孩子和桓蝶衣的孩子结婚时恍然看成了萧君默的孩子和桓蝶衣结婚,还以为浓浓相思不问岁数...)
作者为了铺设一个完美的结局,打破了自己辛苦塑造的人物。其实,我觉得,也就萧君默这个人塑造得比较有血有肉,其他的角色比如,楚离桑,桓蝶衣等人都可以在其它地方看见影子,有刻意去描绘的感觉,就像给素描的人像用马克笔描了一圈,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个这样的人。
萧君默终于得到了自已梦寐以求的结局。可不经历苦难,就不会得到幸福。命运施加给他的沉重都没让他堕入黑暗,他恪守自己的准则,高举着火把,走在黑夜里,纵然世人要将这火把熄灭。
想对桓蝶衣说:本就是无可奈何的喜欢,如果他是你得不到的未来,那就让喜欢弥散在风中,若恰巧被那蝴蝶拾去做了衣裳,就让它替你,趴在那个人的肩头。
这本书的设定很好,谁知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里不是隐藏了一个世界呢。一篇广为天下人知晓的文章中居然隐藏着关系天下的联盟,而且其宗旨“邦有道则隐,邦无道则现”。
不禁让我想起了鬼谷一派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气派,二者颇有几分相似。(ღ˘⌣˘ღ)
(201812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