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就是在咸阳古渡所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旁边建有一座木桥,古渡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也是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咸阳古渡在长安城西,与城东的灞桥,都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李商隐有诗云: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从长安城到咸阳桥,送行送出一天的路程,颇有送君千里的情意。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1522-1565)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咸阳古渡几千年,名闻遐迩。赞曰: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喧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
如今,渭河上已经架起四座现代化的公路桥和四座铁路桥,还有西宝高速公路桥,成为关中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我专程去过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等地方,马路宽阔,高楼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我也去过“咸阳湖”正在建设中的景区,以渭河为基础,以秦文化为中心,两岸绿化,湿地优化,显得大气。景区包含了咸阳古渡,只是正在建设中,还看不出名堂。据悉,咸阳湖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西自西宝高速公路渭河桥,东至机场高速公路桥,全长15.56公里。一期规划的“咸阳湖”位于咸阳铁路桥以东450米处至中华小区西侧,长5500米,水面宽度350至400米。生态景观工程主要包括绿化、亮化、美化两岸的滩地及岸坡,主要以秦文化为主线,加上绿化、美化,形成咸阳特有的渭水历史文化景观。游客来这里探寻古渡遗址,在怀古的同时,也感慨时空交错,时代变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