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社群里看了不少人写的文章,看完之后,脑子总像一台80年代的收音机,不明觉厉的放着一首歌曲:“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对此我只能在群里默默地发个微笑,以便他们自行领会其中的奥妙。
为什么这么说?
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性,大致看一遍,知晓是一篇叙事文,仔细阅读却索然无味。
让我想起了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
明明是有灵魂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故事,咋活生生地写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
我仔细思考之后得出,可能是写作意识和文章结构的问题,于是针对这方面做出了以下总结。
01
善用场景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
你们写作的时候是否有这样一种困扰,很多感情不好表达?
如果自己去说的话,感觉有点自说自话?
无法表达出那种感情,如果直白的诉说,反而给人一种生硬之感?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每种职业都有其伟大之处,我们不应该以创造的财富来评判职业的高低。
大家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大堆的道理来论证出这个观点,但正真的高手并非如此。
他们会着重描绘一个场景,大年三十,当你已经在和家人吃团圆饭,看着春晚,放着炮仗时,辛劳的环卫工人们正吃着馒头,喝着凉水打扫街道。
他们会将这个场景营造出生动的代入感,由读者本人自行评判观点的对错。
我们每每看到好的文章,或许没有华丽的语句,内涵的诗文名句,却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屡次挑动起读者情绪。
缘由就在于,他们在叙事说明抒情的时候,加入了场景的因素,作者本人不去明确表达,由读者自行带入感受。
场景的最大作用就是,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使文章充满真实,场景的使用是写文的意识,好的意识使文章更具生动。
02
用好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张力
知道了善用场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的道理后,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该如何构造一个场景呢?
其实所有的场景总是会有这3个因素:
大部分人写作时常常使用的是ABC或者BAC这样的场景模式,先构造一个环境,再说明一个人物形象,最后阐述场景的中心冲突,比如那个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比较容易把握,甚至文采好的人,将环境和人物背景营造出一种氛围。
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之后的中心冲突时,反而给人更加真实的代入感。
ABC和BAC式的模式完全没有区别,只不过将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换个写作顺序,但有一些写作高手,他们却不用这两种常见模式,他们更喜欢的是直接来描述C将AB穿插于中心冲突之中,用CBA这样的模式。
这样的模式有类似于美国大片,美国大片总是想必大家都看过,总是以一个特别宏大的场景作为开头,比如飙车,大战,爆炸等激动人心的场景。
CBA这种模式与此一般,都是开头表示场景的中心冲突,于中心冲突中的片段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
这样的好处在于:
1.好看,故事性强,避免了开头的背景介绍;
2.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兴趣
构造场景时,选用适合的模式,则会使场景更加富有张力。
03
怎样开头使文章更吸引人
之前我们也说了,CBA这样的模式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很难把握这种模式,难就难在我们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开一个类似于美国大片的好头。
其实从很久以前就知道,开头的最佳方式是营造悬念,只不过你们不太知道,营造悬念的方法而已。
下面我就说一说,如何给场景来一个好头。
我将开头分为两类,一种是明确表达态度类的开头,另一种是营造悬念式的开头。
先说说,明确表达态度类的开头,比如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就属于明确表达态度类的开头,这种开头,最大的难点在于,是不是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情感角度作为切入点,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或者兴趣。
我给的建议是多看看毒鸡汤,因为这些话总会在不觉间,引发起读者共鸣。
第二种开头则是营造悬念,营造悬念的技巧有3种:
1.设置一个有趣或者有故事性的对白
2.介绍一个富有故事性的人物,这种方法其实经常会被使用,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怎么怎么样……我有一个同学,怎么怎么样……
3.就是你们所说的,直接一个美国大片既视感的行为,当然,这里说的美国大片既视感,是夸张的说法,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趣能引起注意的行为。
总之,以上则是总结的全部技巧,最后再说两句,明明知道很多道理,你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写作也是如此,知道再多的道理不如实打实地去训练。
有意向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个人简介中),进入我的免费写作社群,这里有一个和蔼可亲的群主,比如我,还有有一帮逗逼的小伙伴。每周进行2–3次干货分享,以及分享之后的写作训练,我在这里,欢迎你的加入。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