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乡童年
我的父亲(三)

我的父亲(三)

作者: 琴雪_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8:06 被阅读0次

  一细节的爱香满头

父亲与母亲的生活虽过得平淡,却很温馨。春节时父亲与母亲都是一起骑着永久牌的自行车一起回娘家。

父亲穿着他笔挺的中山装,前袋口别着一支钢笔,手腕上带着上海牌的手表,脚上蹬着锃亮的皮鞋。我就高兴地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大梁上,惬意地听着父亲哼唱着小调:“天上白云飘,地上草儿绿,草儿绿哟羊群跑,咿呀咿得喂,骑上小毛驴,牵着绳儿走,走呀走呀,驮着媳妇走娘哟。。。。。”母亲穿着红红的对襟棉袄,脸上擦上一层淡淡的粉,齐耳的短发梳得齐整,笑着对父亲娇嗔地骂:“看好路,别只顾唱。”

父亲晚上扎笼到很晚,脚就冻得冰冷,有时半夜里他的脚碰到我,我本能地一缩,往旁边挪动身子。母亲就往往把他的冰凉的脚放在自己的身上。在吃饭时,父亲往往不大自己吃菜,却好往我与母亲碗里夹菜。到最后,他往往抢着菜汤,用窝头泡着菜汤吃得香,边吃边说:“菜的精华都在汤里,俗话说得好呀,吃菜吃汤。”母亲却为父亲端来碗,看起来与我们一样的面条,父亲吃着吃着,却露出碗底母亲特意为父亲窝的一个鸡蛋。父亲与母亲笑着相对看了一眼,我却假装什么也没有看到。

二 亲戚借钱

七十年代,二姨父被羊缰绳绊倒,磕坏了膝盖落了残疾,以后右腿只能直着走,没有强壮劳力的农家如塌了天,他家的大儿子婚事在即,却房子还是低矮的土屋,二姨父便不时地来我家。

往往我家刚刚卖出一架新木笼,卖得一百二百的钱,父亲便对母亲说:“亲帮亲,邻帮邻,你给他姨父拿上百多块钱。”母亲很感激地看着父亲拿来钱,父亲对姨父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她姨父,以后有什么难处,吱声一声。”姨父总是说:“出水才看两腿泥,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你的。”父亲笑笑说:“这说什么话,这不见外了嘛。”笑着把姨父送走。

这钱里里外外借出了上千元,八十年代借出的钱,到了2009年才原数还给我家。这还是还得早些的。哈哈,堂舅在1985年的一天,急急地来我家,说舅母病了。父亲二话没说,拿出扎笼一月才刚出手的一架笼钱,给他说:“快,拿着,够不够,治病要紧。”母亲拉拉父亲的衣角,父亲背转身跟母亲到了里屋,母亲偷偷地说:“家里只有那么多了,都拿走,我们怎么办呢?”父亲摸摸母亲的头发笑笑说:“有办法,治病要紧。”母亲不再说什么。前年堂舅才给我们送来那二百元钱。

父亲常常说着对我们说:“哈哈,那些借出的钱,如果我们做个什么生意,应发大了。哈哈,我们如一盘子酱,亲戚邻人有难时就前来沾沾,这样我也没有发家。可不后悔。我借钱有原则。治病的借,救穷的不借。上学的借,投资做生意的不借。”

也是的,父亲一次借给他的好友做生意,好友生意做得红火,我家有病人急着用钱,前去讨要,那借钱的好友在半夜打开门,却一下子从杨白劳变成了黄世仁,从借钱时的孙子变成了现在的爷。不耐烦地对父亲说:“哥们,我借钱时哪次没还你呀,现在呀,钱正压着抽不出来,你再想想办法吧。”二人闹得好尴尬,从朋友变成了仇人,这都是不慎重借钱惹的。所以父亲从那时起,不再只要有人借钱就不思索地往外借。

三  我父亲家庭私营经济——扎笼 业

从父亲的工厂回家后的第二天,恰好是父亲的休息日,父亲便在家中准备扎笼。

父亲先是把一根圆圆的红松木抱出来,平放在两根木板凳上,我便乐巅巅地拿出墨斗,父亲在松木的两端用铅笔标上四厘米宽的点,然后把铅笔夹在耳朵上,眯着眼用墨斗吊线,吊完线后我拉起墨斗中墨线的头,拉开来,依相应点按下,墨“啪”的一声,墨线便在松木上打起一直直的线,不大会儿,我们两人便为松木打好了线。

父亲与母亲把把红松木绑缚在我家院子中的大榆树上,固定好,便拿出大锯来解木头,那大锯有二米多长,顺着打好的墨线锯开。两人一仰一合地拉着大锯,随着大锯的推拉,便发出“唰”“哗”的有节奏的声响,散发出淡淡的松木香,暖暖的日光倾斜在院子里,父亲与母亲的头上沁着细细的汗珠,我递过去一条毛巾,倒上杯热茶。

解木头到了中午,才把一根木头解开,那薄薄的木板如蝉翼一样向两边张散。父亲便把解好的一块木板抱起,固定在木板凳做的刨床上,定好刨刃,用木刨了在松木板条上刨花,那木刨花随着父亲的推送刨子,木刨花便弯曲着翻卷着长长地钻出刨子。沿着木板条均匀地    刨,那松木板便很白皙平整。刨完松木板,父亲把它们放在水里浸泡。

到了接近中午时分,姨父来家做客。父亲便让我到村东的桥前去买鱼,我翻箱倒柜,找到了一把三分二分五分的零币,往村东的石桥上走去。远远地看到河面汪洋,很多乡亲正在撒网捉鱼。在那年,连下暴雨,沟满壕平,便有很多附近乡镇的鱼塘跑了鱼,那些撒网的人站在石桥上,看着水在在石拱桥的两个桥孔里激流穿过,站在石桥的前突的石礅上,瞅着鱼儿翻花时,一网下去便捕捉到两三尾红尾鲤鱼,看得让人羡慕兴奋。我甜甜地喊着:“四大爷,给我拾一条鱼吧。”四大爷笑呵呵地给我弄了条较大的鱼,那鱼在我的桶里跳跃,他却收了我很少的钱。我谢过后乐巅巅地往家跑。

回家后父亲与姨父正隔着墙头为姨父的儿子偷相亲。那姑娘是我的邻居叫小花,丰乳肥臀,亭亭玉立。细柳弯眉,杏眼明眸,粉红脸蛋,薄唇小牙,那黑黑的长发柔滑似缎。两人正看得好,小花不经意间往这边看,她羞红了脸,扭身往屋中跑。父亲与姨父忙抬头望天,姨父拖着长腔笑着说:“哈哈,今天天气,哈哈哈。”

父亲与我笑弯了腰。母亲正忙着炖鱼烙饼炒焦黄的鸡蛋,还小葱拌豆腐。不大会儿弄了一小桌子丰盛的菜。

我们吃过午饭后,姨父又叙了会儿旧,就起身回家了。

父亲把烙木圈的铁架子整理好。那铁架子有着一米多高的四条腿,正中央是有着五根铁条制成的铁笼,隔着二厘米的缝隙平铺着,在上面是烙木圈的烙铁,拱形,有着弯曲的高低不平的纹理,长半米,高二十厘米。铁笼后是一个固定着三根铁棍,上边的是别棍。父亲便在铁笼上点起细松木条,那松木有着油脂,沾火便着,不大会儿便把那上边的烙铁烧得滚热。

父亲便捞起那浸泡着的木板,用一个长长的带着两根横木条的叫着压板的木板压在别棍上,轻轻地用身子压在压板上,父亲嘴里轻轻地哼唱着小调,那松木板便飘散出水蒸汔,木直中绳,却受火弯曲,弯成弧形,合乎中规。不大会儿,松木板便成了一个圆圈,受热的一面烙着黑黑的漂亮的花纹,父亲用钉子把第一张笼圈钉成圆圈,以后每烙成一圈就依次圈放在里面,这样烙笼圈过了两个小时,就把笼圈烙好了。

到了晚上,父亲与母亲点起煤油灯,便在房子里扎笼。那蒸馒头的木笼有大有小,大的有三米多宽,小的有两米多宽,要根据顾客家中蒸馒头用的铁锅上口的大小。这都有固定的尺寸。父亲根据笼的宽度用锯子锯开笼圈,然后用木钻在笼圈的结合处钻孔,再用竹藤穿过孔洞缝合,这样笼的外圈就做好了。父亲再在笼圈中心处标记好安笼把的大小,用尖刀在笼圈处挖洞,要不断地修整,才能使挖好的洞与那要安置的笼把大小合适。父亲用力地挖着,带黑痣的右手青筋暴露突出,咬着牙。

过了好大会儿,笼把洞挖好,然后拿出加工好的松木笼把用铁锤轻轻敲打,对准挖好的洞插入,父亲很有经验,用劲适宜,角度恰好,是个很有技巧的活路。笼圈柔韧弹性良好,可拉扯,这样笼把就结实合缝地安在把笼把的洞里,用水浸润一下,这样笼把就安得妥当,即使在以后蒸馒头时也不会漏气。再按同样的方法在笼把两侧等距离地安几根方形木,父亲做好这些后,然后再在外圈里面压入一层内圈。

压好后父亲便轻松地饮了口小酒,吃上两粒花生米。这样一扇笼的大半工序就完成了,余下的就是铺笼屉的竹篾。

竹篾用的竹材是竹子,父亲用大砍刀把长长的竹子劈开,然后把里面的竹心剥离,母亲便一脚踩住竹篾,先劈成手指宽,然后再把它们用刀刮去外边的竹毛。竹篾便在母亲的怀里轻松地跳跃,随着刀子在竹篾的表皮的滑行,很快便一条竹篾的竹毛便刮干净,那竹篾便成了青滑的。母亲便伏身在笼屉上边铺竹篾,从中间开始铺起,把竹篾铺在笼把与笼撑的上边,一端插入那内圈与笼把的结合处,另一端按着笼身的宽度,母亲手起刀落,啪的一声便斩断竹篾,把这适合的竹篾插入进去另一端,用砖头把竹篾。

母亲的手是很利索的,她的手快是村里是有名的,在拾荒时,往往比别人的在同样的时间里多拾二三成。不在会儿母亲便铺好一扇笼。父亲便在竹篾的间隔间用木钻钻孔,钻好后母亲用湿润的藤条的条条穿过那孔,把竹篾与笼下边的笼扰或笼撑紧缚在一起,那滑润的藤条一行行地编织成美丽的十字花,到了笼的内侧边缘,便把藤条打结割断。如此往复,把竹篾把拴完,一扇笼就制成了。

那油灯放射出柔滑的光,照在母亲俊俏的脸上,父亲在的背影倒影在墙上,我把手放在灯光后,做出种种姿势,这样在父亲的剪影前,那墙上便出现狗儿鸡儿的幻像。屋外夜深沉,只听一两声狗吠,偶尔有两声老鼠咯吱的咬东西的声响,有时我坐着坐着,便不知在什么时候睡去,也不知什么时候被父母抱起放在床上。

相关文章

  • 我的父亲(三)

    一片心语寄想思 父亲的影子储存在我的脑海里,已经陪伴我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了。每当我在静夜中,...

  • 我的父亲《三》

    打破习俗 在我们家族里,不知是从何时传下来的习俗,家里来客人时,女人做好饭菜端上桌给客人吃,女人自己是不能...

  • 我的父亲(三)

    病魔的枯死—— 父亲的浴火重生 于是再一次带着生命的希望,父亲随同母亲第三次来到了重庆新桥医院。...

  • 我的父亲(三)

    那时候我还是留守儿童,并不在父母身边,父亲爱上抽烟和打牌开始频繁与母亲产生争执的事情都是听同村的人说的,那时我并不...

  • 我的父亲三

    父亲年纪大了,我们都不愿意让他去上班了,在家看看里孙、外孙,享受天伦之乐。 父亲刚回到家时,也闲不住...

  • 我的父亲(三)

    原创:淡定 (谨以此篇献給我的父亲,愿天堂没有贫穷和病痛。。。。) 前段时间,本来想把(我的父亲)接着写完,没曾想...

  • 我的父亲(三)

    第二章讲到,爷爷奶奶那时候穷,买不起牛,分了二亩地,没牛也无法耕种。奶奶一年靠捡两季庄稼,再靠给别人打点儿零工过日...

  • 我的父亲(三)

    我的父亲喜欢诗文。退休以后,这成了他最大的兴趣爱好。他曾经和我说过,小时候他就对吟诗作赋有很大的兴趣。 大学期间他...

  • 我的父亲(三)

    时间过得飞快,父亲已离开我们8个月了,想起与父亲一起辗转医院,与病魔抗争仿佛是在昨天,父亲的坚强、刚毅、音...

  • 我的父亲-(三)

    后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当下每件事预备一个最坏的打算 我爸下台的风波也是闹了一阵子,起因是有人在镇院帖了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父亲(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ut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