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公园

作者: 漫行漫看 | 来源:发表于2021-06-18 14:48 被阅读0次

    七星公园,现在称作七星景区,坐落在漓江东岸,因内有秀美神奇的七星山与七星岩景观而得名,现为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桂林山水精华景观的缩影。从花桥门进入,一块牌子上标着七星八景:元风、乐水、驼峰、栖霞、月牙、龙隐、花桥、普陀。这几天有时间,慢慢逛,慢慢看,品得几景,缓缓道来。

    花桥

    一进入七星公园西门,便上了花桥。花桥修建于宋朝,名嘉熙桥。明代重修时,正值春夏,山花烂漫,易名花桥。今天,虽已错过花开季节,却依旧能感受到的方信孺的“满溪流水半溪花”。

    现在的花桥是1965年整修的,横卧于七星山前小东江上,形如长亭,又似一条绚丽的彩带。桥畔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桥拱倒影水中,通圆如月,正是“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的“花桥虹影”。游人在有月时看水中映月,无月时看桥孔影月,故得诗云“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

    花桥上,游人或驻足赏景,或拍照留念,或紧或慢,就来到了桥的东头。一座突兀高耸的巨石迎面而来,巨石挺拔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还有人叫它“天柱峰”,则是桂林市的小的山了。山石高约10米, 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巨石北半腰仍遗下水文资料两则,可见此石亦有水标作用。

    神奇的是,在花桥上随手拍了几张巨石照片,到杜鹃亭休息时,翻看发现竟有彩虹,而印象中没有见到彩虹的。返回,仔细观看,确无彩虹,再拍,照片中又显彩虹。问别的游人,可曾见到彩虹,回答没见。又拍,照片中已不见彩虹。

    月芽

    别过花桥,沿右侧甬路前行。杜鹃园中独立一亭,唤作杜鹃亭,说是桂林唯一全用石砌且具回音功能的亭子。杜鹃花期已过,唯余葱茏。不去理会,赶往月芽山。

    行至山前,见一洞上方有石刻“玉兔岩”,目测面积约几十平,高不过三尺,人要进去不大方使,玉兔进出自如没有问题,由玉兔居住管是材尽其用了。

    过玉兔岩,上登山台阶,与月有关的景点列队迎出。首先出迎的是伴月亭,四柱、单檐、攒尖顶方亭,面积不足十个平方。此亭始建于清代,因靠近月牙岩,故名伴月,取伴随月芽岩之意。现在的亭子为1978年重建,半月形观景台挑出小东江之上,是俯视江水、遥望花桥虹影的最佳点。不巧正值中午,光线太烈,观景有些刺眼,寻机再来吧。

    继续沿石阶攀爬,转过几个弯,见一方石刻“胜地重光”,为隶书体。碑文大概意思是,月牙山古刹,系桂林名胜之一。抗战军兴,广西省政府为安全保存物资,计曾征作机关暂停随喜至民国三十一年冬。后迁出,并拨巨款修葺一新,任人游览,是诚胜地重光。应是又一桂林抗战碑刻了。

    碑刻上方,就是小广寒,也就是月芽岩。原为月芽山寺旧址,1964年建小广寒,两层仿古楼阁,三开间、硬脊、坡顶、翘角,面积的二百多平方。因似传说里月中的广寒宫而得名。拍摄电影《刘三姐》时,这里曾作为外景拍摄地。

    小广寒上有飞虹桥与襟江阁相连。枉子上一副对联颇有意思“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此阁始建于清代,原名文昌阁,毁于抗战期间。后建成眺望楼,又更为现名。这里前有龙隐洞,北有花桥,西北有老人、叠彩诸山,下临小东江,是绝佳的观景胜地。电影《刘三姐》也曾在此取景拍摄。

    过襟江阁,继续上攀。有指示牌上写揽月亭、月芽山,似是已近山巅。一群猕猴闪出,拦住去路,玩乐嬉戏,行状酣畅。不忍去打扰,原路回返。



    乐水

    如果说七星景区是一出大戏,一幕比一幕精彩,而乐水瀑布则是新谱的欢快的小曲。

    从月芽山下来,绕过杜鹃园,忽听有潺潺水流声,寻声而去,烟雾弥漫,如临仙境,乐水瀑布就到了眼前。

    在山水秀丽的桂林城中,瀑布很是罕见。乐水瀑布是近年新建的生态园中主要景点。水流从山间树丛中涌出,或直泻而下,或绕山石而奔,或自树荫里挤来,或在草丛中隐现,潺潺之声不绝于耳。山之灵秀,水之流韵,汇成烟雾瀑布。山壁之上水流过处刻有“乐山”二字,水潭之中隐有石刻蛇龟,生态园中小桥石凳、怪石嶙峋、幽径小亭、柳绿竹青,俨然繁华都市中的一道超凡脱俗的风景。

    瀑布前小憩,凭细细水雾扑面,任潺潺水声入耳,诸般纷杂抛于九霄云外,不由叹道“好一处神仙境地“。

    元风

    从乐水瀑布前行,绕过精巧玲珑的生态园,来到普陀山东南,炎热中飘来一股股冷冷嗖嗖的空气,再往走十几米,发现冷风是从一山洞吹出,洞口两边坐着三四十个来纳凉的人。莫不是到了传说中的元风洞?

    之前曾作过功课,对元风洞的了解是这样的:元风洞是老桂林人心目中有口皆碑的纳凉胜地,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西侧山脚下,是一个半圆形的风口,洞口旁有一座亭子。元风洞与七星岩相通,有地下河,洞内常年恒温20℃,洞口自然是凉风习习。夏季来临,每天纳凉的人数从早到晚都维持在50人以上,爆满时可达百人。

    可眼前的洞口却与元风洞方位正好相反。咨询一位纳凉老人,得知此处叫曾公岩。相传为北宋桂州知府曾布所开拓,故名“曾公岩”,也叫冷水岩、七星后岩,岩高4米~20米, 宽5米~10米,曾是七星岩出口。洞口周围方圆十几米,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越往洞口走越是凉快,在洞口坐上一会儿,胳膊马上冒出鸡皮疙瘩。只是由于位置较偏,知道的人不多,但实际上比元风洞要凉快得多。

    老人又说,曾布是北宋大臣,官至宰相,曾任桂州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桂取得“民和岁丰”的政绩。现在以前自己进去过曾公岩,现在不让进了。洞内乳石很多,奇形怪状,还有宋人刘谊《曾公岩记》,但具体内容记不清了。

    走到洞前,果然上了锁,不能入内。而在洞口侧上方,一红色石刻格外醒目:男儿卫国沙场死,马革裹尸骨也香。西历一九三九年抗日负伤留桂纪念,张壮飞题。这位张壮飞,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团长。看来,这里也该是桂林抗战的一个遗址了。

    告别老人和曾公岩,绕到普陀山西侧,终于寻得元风洞,凉风阵阵,只是比曾公岩弱一些。山体正进行加固维护,纳凉的人寥寥无几。

    驼峰

    离开元风洞,绕过普陀山,向南寻找桂林续八景之一“骆驼赤霞”的骆驼山。

    骆驼山,又名酒壶山,是桂林市名山之一。有人说其状态酷似骆驼,遂名骆驼山,又有人说其酷似一把古式酒壶,故又名壶山。于是,“骆驼赤霞”又被称作“壶山赤霞”了。

    到底是像骆驼多一点儿,还是像酒壶多一点?绕着山来回转着,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却看到不少有趣的记载。说像洒壶的依据是:山上有壶身、壶嘴,壶嘴下有块石头,恰似酒杯。壶嘴(山南)上刻有“壶山”二字。还有个雷酒人的传说。雷酒人原名雷鸣春,号亮工,明末江南儒士,嗜酒,每饮必醉,人称“雷酒人”。雷酒人结庐山下,遍栽桃李,每当春暖花开,如一片菲红的彩霞,成就了“壶山赤霞”之誉。说像骆驼的也有理由:整个山酷似伏地骆驼,骆首、骆峰、驼尾一目了然,形态逼真,不少初见此山的人,都直呼为骆驼。每当晨昏,霞光映耀山石,色泽斑斓,颇为壮观,于是人称“骆驼赤霞”。就连某国总统来桂林时,也跑到骆驼山前发了一通演说。

    骆驼山前是七星公园又一进出口。走出景区大门,来到七星区精心打造的七星路,边走边品读路边的石刻墙,整个桂林的历史若在眼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星公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vk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