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输入”

作者: 一只认真写文的饭团r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01:17 被阅读5次

    “输入”一词,大概也是近年来才兴起,用来形容一个人从外界所得所感,往往通过阅读等途径达到输入的目的。将输入和输出放在一起谈,其实是一种比较功利的思维定式。但无妨,输入的确是输出的必要条件,却不充分。因此,本文只谈“输入”,并且希望大家都能无功利心理地输入。

    “输入”一定是看书吗?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在谈及读书的重要性时会提到“输入”一词,或是在谈创作时会说到,通过大量的阅读而产生了创作欲望与灵感。因此,我们按图索骥,我们读了大量经典,对其写作表达的张力与所传达的意义深邃称赞,却还是一头雾水,灵感它并没有自动跳到我们的脑袋里;我们读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为其精巧的情节设计与令人捉摸不透的悬念线索喝彩,却还是一无所获,思路它并没有按照预设的安排为我们明朗呈现。是我们读得还不够多吗?或许这时候,读书已经无法帮助你度过瓶颈期,而其他形式的输入便成了当下的优选。(注:这里不是否认阅读的重要性,只是为你提供除阅读外的其他思路。)

    于我而言,优质的输入是对生活的思考。所谓思考,不是让你耗费一整个下午坐在桌前冥想人生,悟出些什么人生大道理的。正相反,它是贯穿于生活各处的。它可以很小,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里的那些瓶瓶罐罐,邻里街坊的那些小摩擦。也可以很大,大到纵向来看包罗古今,横向来看总览天下,这世界甚至可以建立在更高的维度之上!

    口说无凭,也没有实质上的作用,还是举些自己最近的例子来看。

    第一个例子是前几天的意外之喜。假期里自学高中物理光学的部分,由于本身高考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层面要求不高,基本上套几个公式会做题便过关,因此网课的老师讲课的侧重点就偏向于提出理论的那段历史以及这个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从未想过听物理课的过程会很开阔脑洞,从光的干涉讲到石油污染,从汤姆生在科学界的贡献与其人品的反差,讲到教育工作者的本分与教育界的现状。其中值得深思的点有很多,这是我不曾期待却意外收获的。

    一边听课一边写随记积累素材

    第二个例子是前几天去理发店的见闻及所想吧。由于学校的要求,自己也算是小区理发店中为数不多的青年常客。小区里就这么一家便民理发店,之前去的时候,小小的屋子里往往坐满了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大家都熟识,一边排着队一边唠唠嗑,谈笑风生,好不热闹。我虽加入不到他们的对话中,却也可以在一旁听上两句家常,或是翻几页新一期的《读者》,伴着理发店的bgm,一般是一些华语乐坛的老歌了,心情也算是放松畅快。临近春节,料想着理发店早已人满为患的场景,推门却发现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凝固的空气中只听得剪刀穿梭于密发间的咔嚓。老板娘忙活着顾不得抬头:“现在忙,您要理发得预约,今明两天的时间都排满了。”这才注意到,墙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时间点。“那我后天下午一点来吧!”“好嘞,您写在黑板上就成!”想来也挺有趣,这倒有几分医院排队挂号的意思了,下一步就差发展为网上预约叫号了。倒也未尝不可,为人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这两种经营模式算得上是各有利弊吧,在传统与新潮之间,在人情与效率之间,你会选择什么?又想起最近网上新闻写到某大学图书馆年借阅总量最高达七百多本,平均每日三本书,惊人的阅读速度,却有着极为狭小的社交圈子。关于这一事件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讽刺这是能力的缺失,也有人赞同太多无意义的社交不要也罢。这一生本就该如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第三个例子是希望你永远保有一颗好奇心,或许不会启发你什么,但多追问、多了解些总是好的。假期以来,几乎每天都会将几个小时奉献给厨房。一方面是喜欢做饭,其次也帮父母分担些家务活儿。由父母带着一步步来,不免在过程中要问些为什么。在知道怎样做的同时,或许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原理吧。比如为什么“热锅凉油”不会粘锅,为什么卤水豆腐要先焯水,为什么水遇热油容易外溅,为什么酸菜会更“吃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或化学现象还是很有趣的。

    事实上就是,输入没有必要刻意而为之。你不需要一天到晚想着我要输出怎样的东西,因此需要寻找什么样的输入。灵感啊,这是运气事,或许在你听到某首歌后兴致大发,或许在你苦苦思考一整夜后仍毫无头绪。但也不全是靠运气,如果你有上述的知识储备或是称作经验基础,便好比加入了催化剂,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距离达到你试图企及的目标,就不必翻越那么高的坎了。

    这篇文章写到最后,可能看不太出来这些杂七杂八的输入究竟有什么用处,这哪里称得上前文所写及的优质输入啊。大概也会有人直接关上页面不想听我絮絮叨叨的故事了吧。依旧是那句话,这只是我的故事,或许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我来说这般认真而细致的生活便为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或者说至少对我扩充知识、开阔思路、放飞思维有所帮助。

    最后,还是要说回输出,相信这也是简书的各位最为关心的一点。这里没有太多方法与大道理,只有几句忠告。如果现在的你试图写些以故事思路取胜的东西出来,却又迟迟没有脑洞,进度条还停留在原点附近,不妨先放下,从中解脱出来,尝试从多种方式的输入做起。我不能保证这样做能带给你怎样的灵感,但至少算得上是奠定着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输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a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