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旅行漫记——下宽沟踏雪

旅行漫记——下宽沟踏雪

作者: 一为迁客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11:42 被阅读0次

这是4月的最后一天,天气预报说当天阴有小雨,约好的去冰沟河爬山,不免让大伙担心起天气来。驴友鹰哥头一天估计看了天气预报,在群里提醒式问:明天天气可好?

早上醒来,心里依然记挂着天气,还没穿好衣服,我便跳下床猴急猴急走向窗口,妻担心地喊:“披上件衣,别感冒了!”,我没顾上回答,速速伸手推开窗,向外张望起来。

大街上湿漉漉的,比洒水车洒过还湿。窗玻璃上星星点点落满了雨滴,化为水,细细落下,像小孩涂鸦,印下图画。

我将手伸出窗外,探了探雨,极细极细,似下非下,要停的节奏,一下乐得心里塞满了踏实:可以放心出行了。

谷雨过后的凉州,一直没见下雨,还时不时飘一阵沙尘,委实干渴了好久。这一会,得了雨的滋润,变得朗润起来,像是换了身新衣,挺正爽精神的。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满目的清新,太爽了。

此时的晨还是有些冷,肌肤受了些许刺激,不由往一堆凑了凑,起了疙瘩。我自觉不自觉间拽了拽衣服,往上提了提脖子上的拉链,开上车,接了同行的驴友,准时出发了。

这时,天空开始放晴,雨悄悄的停了,车窗外弥漫的是晨间熟悉的春天味道。

进入高坝,沿灌渠南行,渠两边的田野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从北向南依次错落着属于这个季节的绿,像铺了毯,暖暖的绿。

麦苗绿油油的,像天真的孩童,喝了雨水的琼浆,高兴的在地里摇着身子。渠岸的河柳不再浅嫩,颜色深了许多,拂动着的枝条,柔柔的呼唤着渠水,好让那抹绿挑逗起人们无限遐想。一大片一大片核桃树,迎风挺立,树上的细枝,嘀咕着嫩嫩的叶,一串串核桃花摇曳起希望,在阳光里偷笑。

人们的眼里起了亮光,脸上也渐渐扬起了微笑,像将要盛开的牡丹,含苞待放。看得出,这是被疫情压了好久,一经释放,附体了一种久违的、离开城市的自由,让我们有了这般如释重负的解脱,一种难得的轻松。

过了高坝,很快来到南营水库。只见大多库底裸露,只在坝前拦了不多的水,像高原上大一点的海子,可怜兮兮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水库西面是连绵的濯濯童山,没有任何植物,极为平常,往日根本引不起人们关注。我们来过好多次,好像谁也没怎么注意。

这一刻,却因了头一天雨水冲刷,表面披着的沙砾灰土洗去后,露出了原本的红。真没料到,这竟是一处山色艳丽的丹霞地貌。

只见那面山,像涂了涂料,一片山红。山红里夹了紫,夹了青,夹了黄,重重叠叠,宛如巨幅壁画,在我们一旁闪现。

过了水库,向左往祁连镇方向的是一条半山公路。山的对面也是一座光秃秃的山脉,山下是一条流向水库的小河。浅浅的河床大多裸露,少有的河水亮着白白的冰茬。


河边开垦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田,田里原本绿油油的麦苗上,斑驳着一层淡淡的雪,像白色的花,一朵一朵盛开。

被雪压在下面的麦苗耷拉着头,极不情愿的抵抗着强加给它的这件白色花衣。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男孩的衣服,稍有些花色,便成了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要议论好长时间。

此刻的我们到没觉出什么,相反引来了惊叹,“昨夜这地方下雪了?”不知谁喊了一句,顿时引来大家积极认同,纷纷应答:“是下了”。

这也太突然了吧!就在刚刚,水库那边还是葱茏翠郁的暮春,就隔了一条公路,水库这边怎么就迎来了冬雪?

我不由心里思忖:眼看春天就要随花而去,雪却出现了,难道让我们追随流年,返回?太不可思议了。

一时雪成了最具燃爆的话题,引来了大家兴趣。话音未落,也就几分钟时间,路旁一幅巨大的广告牌“祁连欢迎你”落入了我们的视线,不用说,我们进入了天祝县祁连镇地界。


距广告牌不到1公里,路旁的一座台地上,坐落着一个中式六角凉亭,凉亭顶层有两层,上小下大。凉亭后,以及凉亭台地下,黄土地上矗着好多树木,周遭再无任何建筑,也没见有人家,要搁平常估计也入不了人们的法眼,是被忽略的那种。这会,雪后的凉亭却有另一番韵味,引得我们停车观赏。

凉亭外不远,连绵着的雪山几乎从凉亭身旁擦过,不多蜿蜒,不多起伏,一片雪白,渐渐离开我们的视线,淹没在天穹里,。

凉亭下,刚刚栽种的松柏,依然披着它那身绿,托着一团团雪花,倔强的立于沟边。台地上的凉亭,又委身于高大的柳树旁,披一身白衣,高傲的注视脚下过往车辆。

有了山的陪衬,雪的装扮,原本孤孤的凉亭,这一刻到变得非常可爱了。人们来了兴致,下车纷纷拍照,却无一例外的将凉亭作为照片背景,留下了初夏如冬的影像见证。

过了凉亭,继续行驶,到了冰沟河景区入口,还没开园,只好继续前行,在一个叫天祝县祁连镇祁连村下宽沟组的村庄停了下来。

说起祁连,世人只知道青海有个祁连县,没几个人知道天祝的祁连镇,更别说祁连村了。

自从2016年起在这里举办的、每年一届的以“山与山不相遇,人和人会相逢”为使命的野性祁连越野跑,被国际超级马拉松协会绿标认证,以及成为ITRA国际越野跑协会认证积分赛事后,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地方,才渐渐被人所知。

后来,这里又开发了冰沟河4星旅游景区,特别是这里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被誉为2021年度国家“考古十大新发现”以及“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后,更是名噪一时,为大家所熟知。


下宽沟就处在这样一个被祁连群山包围的山脚。海拔3500多米的黑鄂博就在村旁。村子不大,也就二三十户人家,大多以牧为生,这几年也在村旁搭建了许多大棚,开始种植人参果,效益有限,种植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温棚周边,依地势高高低低开垦了不少不规则的地,面积都不大,大的也就二三百平米,小的还没有一间房大。大多看样子刚刚翻过,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少量的栽种了松柏苗,估计是要出售,贴补家用。

我们到的时候,雪后的村子异常安静,见不到人影,甚至听不到狗叫声。几个拉草的三马子“突突突”费劲的行驶在山腰小路上。


步行穿过村,一派几十米高的白杨树挺立在道旁。抬头看,还没来及换装的枝叶像是枯木逢春,开满了束束银花。

北风吹来,银花飞舞,一忽儿高,一会儿低,而后撒下无数晶莹,化作水,没入大地。

我兴奋的伸出双手,忍不住去接一枚枚雪花,轻轻的,怕我的鲁莽,不小心浊了她的纯洁。一枚枚雪花湿润起手,如同捧起一枚枚梨花,留香过后,化为水,从指缝流走。

我们上山走的是用于运送牛羊草料的路,有三米宽,这在大山里已经是相当宽阔了。路面粗粗经过了平整。即便不平,有些坑坑洼洼,这会儿也被雪像腻子摸过一样,平平的。

一脚踩在上面,随着“嚓嚓”细微的响声,高帮的登山鞋便没了进去,只剩鞋口。同行的贾哥是老凉州人,已经退休,也感慨:“有些年成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了”。

雪地上没有人留下的脚印,只有动物跑动的踪迹,想必我们是第1波上山的人。走在这样的路上,每行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你不知道雪下面是什么,很可能会是深坑,或是滑石,往往需要用登山杖探一探,才敢迈脚。


山坡上,被铁丝网围起来的草场里,一群群牛羊簇拥在一起,无助的望着周遭的一片雪白,再也没有饲草时的那份闲适,焦虑的仰望着前方。此情此景,不由让我念起了刚刚村庄边的羊圈,里面的羊一个挨一个的在食槽里饲草。有的,吃饱了还在一旁撒欢。

同样的牲畜,却有不一样的境遇。我想,牲畜如此,人也如此。


草甸上面,是密密的原始森林。一颗颗松柏原有的绿叶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远观就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白绿相间。而当近前,一个个树枝上,雪花却冻结了,形成冰挂,在太阳光里,闪闪发亮,漂亮极了。

那些松枝,尖尖的,聚拢一起,顶着白白的雪,就像心仪的女郎,带着白白的皮帽,浅笑的走来。

一阵风吹过,她似是娇起,顽皮的将一团团雪塞进我们的脖颈,洒向我们的头顶,好像还不许还手,倘若稍稍推推,弄得她不高兴,她便报复般将更多的雪撒下,弄得全身都是。


这还不够,当美女在树下拍照时,鹰哥配合的爬山爬下,一会儿用力推搡树干,一会儿捧起一堆雪洒向头顶,营造雪落的浪漫意境。

就这样,我们边玩边上,边看边照,忙得不亦乐乎。可雪后登山毕竟是特别累人的差事,上到小半山腰,贾哥和龙哥打了退堂鼓,商量要下去。没办法,大家只好同意。

我开玩笑说:“你们下去了别忘联系一户人家,宰一只鸡给炖上,车里有酒,下去我们乐乐。”

鹰哥也说:“就是,鸡也许,羊也行,多少钱我们AA”。

越往上,路也越难走,时不时有大坑,要爬上爬下,好几次都跌倒了。上到半山腰,几近和原始森林平齐时,我们怕出意外,就此止步。


抬头仰望,山上弥漫着厚厚的雾,不太白,深灰的那种,轻绕⼭腰,好似一条腰带,缥渺中透着神奇,朦胧中含着清秀,给近前的⼭峰增添了迷⼈的⾊彩

雾的确厚,就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厚而⼤的幕帘,山被挡住了,远处的森林被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被挡住了,再怎么使力,也只有眼前的森林,其它的什么都看不见。

那一幕,送入眼帘的,雾就像⼭的⼥⼉,亲吻着母亲的⾯颊。她仿佛得到了母亲的呵护,蹁跹起舞,将它独有的曼妙身姿呈现给我们。

不一会,山风吹起,那相对平静的雾游动了起来,雾浪⼀个⼜⼀个地慢速翻滚着,像画家泼墨,一幅幅丹青从眼前飘过。


站在山腰,向四周望去,依然是巍峨的雪山。不过,这时恰好太阳从山后偷偷的探出头,将第一抹红打在了山峰上,慢慢游动,一会儿红,一会儿金黄,一会儿又藏的没影。

每一次变幻都出乎意料,却又美轮美奂,动人心弦。就像上演玄幻的舞台剧,精彩到了哪里,哪里就有这抹太阳追随,犹如智能,每一次追光都那么绝妙。

天依然湛蓝,澄澈如洗,雾依然紧缩山头,轻扬曼舞,山依然白色茫茫,巍峨俊俏,一动一静,如同画卷,一一展现。

此刻,掩映在虚无缥缈云雾中的藏区雪山,比平常多了几分神韵,更多了几分神秘。山上飘飞的经幡,也让我们肃然了许多,那一刻,精神赤贫的我们也像接受了洗礼,我甚至想,赤裸的奔跑在他们的精神里。

四周静极了,除了偶尔羊叫,只剩下轻轻的山风,却又极其温柔,就像母亲的手,柔柔的抚摸着面颊。

下山后,在一户牧人家里,找到了先前下山的两位哥哥。只是没人为我们做饭,更别说鸡了。牧民们都在忙着往山上运送牛羊吃的草料,一顿饭的小钱没人看得上。

我们只好拿出自带的干粮,就着牧民家的茶,边吃边聊。当说到这场雪时,他们比划着说:“这还不算大的,前两年一场雪,都到了齐腰,根本没法走。”

出了牧民家,望着一片白,我在想,当下的季节,已是初夏,眼前却雪落满山,自然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好像是顺毛驴,要顺着来,过度逆鳞,不知道啥时他就会出个幺蛾子,捉弄人类。

自然如此,拥有思维的人类更是如此,世事难料,顺其自然吧!

相关文章

  • 旅行漫记——下宽沟踏雪

    这是4月的最后一天,天气预报说当天阴有小雨,约好的去冰沟河爬山,不免让大伙担心起天气来。驴友鹰哥头一天估计看了天气...

  • 重走宽沟(下)

    上山的路异常艰难,陡峭蜿蜒,不时必须通过的草路上,积雪融化后还没来及消隐又在夜晚高原的寒冷中冻结成不被人注意的冰,...

  • 驴行漫记——初夏毛藏踏雪

    题记: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而户外徒步何尝不是?初夏我们在天祝一个叫下宽沟的山上,踏雪攀山已是奇事了,而相隔两周...

  • 前河后沟

    小村前面有条河叫河湾,后面有道沟叫后沟。 后沟依山而下,较为平直,深二三米,宽十余米,是一个几乎寻不到砂石的黄土沟...

  • 旅行漫记(43)

    我们乘坐豪华大巴,从镇北堡影视城来到了沙湖风景区。 一下车,我就惊呆了。在没有来银川之前,给我的...

  • 旅行漫记(44)

    游泰山。 二OO四年七月下旬,朋友独女从国外回国,亦有出游之意,其父允,邀我同往,欣然接受。遂与一家三口,四人同行...

  • 旅行漫记(41)

    2004年9月19日,参观西下王陵和博物馆。 从甘肃兰州出发,我们一行跟着导游,乘坐火车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

  • 旅行漫记(15)

    四川之旅——乐山大佛 乐山和峨眉山距离不算远,大概有150多公里,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行程大约两个小时左右。 乐山...

  • 旅行漫记(30)

    初到亚布力滑雪场。 1997年9月,有幸代表辽宁省参加在亚布力滑雪场召开的“财政部和国家科委科研会计制度理论研讨会...

  • 旅行漫记(31)

    逛太阳岛。 从亚布力滑雪场回来之后,我们在外面简单地吃了午餐。我建议去著名的“太阳岛”去看看它的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漫记——下宽沟踏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at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