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七)

作者: 81ee8ac83743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08:19 被阅读38次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七)

“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已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经百年……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中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

看到这里,令人心酸,这是曹雪芹个人的忏悔反省,其在写作这本书时,穷困潦倒,家业败落,其实在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作为读者来说,却并不是如此看。至少大家都公认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如果其祖宗看到曹雪芹写出了这本影响世界文学史的著作,他们也会很欣慰自豪的,家族出了一个影响世界的大文学家。现在这本书养活了一大帮的教授学者,不少大学研究所还专门开研究红学的课程,在国内国外都有重大影响。

宝玉其实是非常有才华的公子,只不过他的才华不是那个时代推崇的才华而已。父亲贾政只要求宝玉读考试当官的书,而不喜欢宝玉读红词艳曲。宝玉可能就是天生当官的料,可是家人就硬是要他往这条路去发展,放到现在的社会来看,还是挺可怜的。这种现象就好像现在的父母大部分认为孩子的正当事情是读书考试、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只有这样才是光宗耀祖的途径,这是受到儒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所影响。不少精英份子一生都活在家人的期待里面。

我一个亲戚的女儿即将面临升中考,妈妈很担忧女儿前程。女儿身材高6挑,喜欢打篮球,以后想考特长生。而妈妈却极力反对,认为走体育这条路没有前途,以后工作麻烦。妈妈认为读好书,考上好的大学,这才是正路。我想这只是中国广大家长思想的一个缩影而已。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出状元,没有说只有做什么才是有前途的。当我们放下一些潜在的道统观念时,看问题才会更加客观理性。

西方的教育是强调根据孩子的天赋和爱好来针对性培养的。比如有的学生喜爱烹饪,就可以往烹饪这方面去培养,这样才能让他的特长得到最大的发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律师医生老师的,也是每个人都合适做科学家工程师的。让人做他喜欢的,就是把他放在了合适的位置。

看到这里,是否也可以反思我们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呢?


相关文章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七)

    “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已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经百年……正幸仙姑偶来,万...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二)

    1. “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既看了写两句,总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三)

    1. “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此处过一生,总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入。”” ...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四)

    1.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几句是讲到袭人的命运。她是宝玉身边的大丫头,...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五)

    1.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首诗讲的是贾迎春的命运。她是贾家的第二个女儿,人称二...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六)

    1. 在第五回里,作者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直接看到了小说中重要女子的结局,这是很少见的写法。一般作者...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一)

    1.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八)

    1. 宝玉因为看不懂预言十二个女子命运的诗,警幻仙姑就带领他来听《红楼梦》十二曲子。这些曲子对十二女子的命运描写得...

  • (连载)阅红楼第三回有感(七)

    1.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恨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

  • (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二)

    1.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

网友评论

  • 蓝紫色jg:让人做他喜欢的,就是把他放在了合适的位置

本文标题:(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bq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