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除却自己,你什么也不是——也谈六小龄童事件

除却自己,你什么也不是——也谈六小龄童事件

作者: 流噪 | 来源:发表于2016-02-01 01:53 被阅读1339次

文/宁宇霄

一、社会认同的影响

《影响力》一书中提及,我们很容易受“社会认同”这一处世法则的影响。这一法则是指,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依据大多数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很容易解释,在远古时代,如果一个人与别人不同,很容易被杀死,或死于猛兽袭击、或死于天灾人祸。只有表现得与他人相同,才能最大化地保证自己的生存概率。

这是写入基因的智慧。

领导开完批斗会,很少有人立即站起身。往往是大家互相观望,然后逐渐起身离开。如果发现没人走动,那么大家也都静坐不动,直到有人起身。

淘宝买东西时,一堆商品挑花了眼,我们往往选择销量最高的那个,毕竟买的人这么多。

期末考试时,我们不确定要不要作弊时,就会先打探这次选择作弊的人多不多。多的话那自己作弊也“合情合理”。

跟着大多数人走,似乎准没错儿。可就算错了又怎么样呢?我们的文化历来有“法不责众”这一说。

二、群体的优越感和可笑的逻辑

当人们在自身这一容器中没有存在感时,会偏向于融入某一团体,运用团体力量的假象,来为自己的无能做掩护。手机发烧友是近年来最常见的此类团体——先为手机这一廉价而大众的产品创造认同感,再从中汲取优越感,通过团体的力量来掩饰自己的无助。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与南郭先生具有相同的处境。

例子不止于此。

我本科的学校,在土建行业赫赫有名,然而综合实力很差。于是在学校这一层面的认同上,很多同学都会陷入某种无助的困境。于是,通过在社交网络上转载发布各种关于学校发展的信息,来证明她的辉煌;通过学校的辉煌,来证明自身的优秀——至少不普通。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可怕之处在于,我们一手将对自身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说可悲也好可笑也罢,情况就在于此:一群普通人聚集在一起,妄图建立一个强大集体的幻想,来使自己不普通。

三、两面性

当然,普通人构成优秀的集体,这种事屡见不鲜,而且在各个文化中都是被提倡的价值观。毕竟人类依旧是群居动物,需要合作的力量来对抗世界。

可这种合作,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并不是个体的努力,相反,是懒惰与虚幻。

四、“不自知”即是恶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观点都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酵升温。当推动力达到某个层级时,网民们的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话题和观点就成为全民狂欢。对撒切尔夫人的悼念、对张国荣的怀念或是对六小龄童上春晚的热捧无不如此(当然这其中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有机会细谈)。

而促使这一过程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是主动地进入。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都是被某一“高尚而宏大”的诉求所裹挟的。没错,是裹挟。

面对强力,人们很容易放弃对自身的控制,而将自己交付于强大的组织。对权威的服从即是如此——我们明知道上级的要求是错误的,然而我们仍会实施,哪怕这一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

阿道夫·艾希曼因自己主导制定了屠杀犹太人方案,在耶路撒冷受审。他本人不仅并不希望辩护,更“过分”的是,他好奇自己错在哪儿:制定屠杀方案?那只是他的工作罢了。人为什么要因为履职而接受审判。

如同纳粹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恶而使他们不自知,社交网络上无数次的民意狂欢,就是背后的主导者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另一种恶而不自知。后半句是错的,因为“恶”即是“不自知”本身。

五、错在哪里

我曾在《警惕、警惕、警惕》一文中写道:

警惕。

警惕宏大叙事。

宏大叙事容易让人忽略自身,而将自身外化,与某种强大的机器连接起来。从而陷入虚无的快感。

例如对国家的狂热,对军队的服从,对组织的信仰。并不是说这样不好,相反,某种层次上讲,这样极好。

然而,在个人未精神独立以前,这就是对自己的吞噬。任由自己被吞噬,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

诚如这最后一句话,我们错在,不应该在自己尚未有独立之精神时,急于融入某一集体发光发热,沦为炮灰。

这是对自己的背叛。

在完成对自身的建设之前,你就是你自己,也只是你自己。

除却自己,你什么也不是。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将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易卜生

1/31/16

相关文章

  • 除却自己,你什么也不是——也谈六小龄童事件

    文/宁宇霄 一、社会认同的影响 《影响力》一书中提及,我们很容易受“社会认同”这一处世法则的影响。这一法则是指,我...

  • 也谈“滴滴”事件

    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

  • 也谈苏小妹事件

    苏小妹事件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在大家抨击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孩子是家庭的产物,亦是社会的产物吗?到底是孩子出问...

  • 也谈川航事件

    5月14日早上,川航机长刘传健驾驶着空客319客机,载着128名旅客由重庆飞往拉萨,在飞行途中驾驶舱玻璃突然破裂,...

  • 也谈Android事件分发

    说到Android事件分发,想必大家都做了不少研究,读了不少博客文章。 今天抛出一块砖,也来谈谈自己对Androi...

  • 也谈教材插画事件

    这两天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插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细心的网友指出,教材里的一些插画人物普遍缺乏精神,无美感甚至有刻...

  • 也谈写作,也写给自己

    在简书里,经常会看到“写给自己”,今天我也要“写给自己”,既是找回初心,也是对自己的鼓励。 还记得那个你吗? 曾经...

  • 其实你什么也不是

    文/宋金煜 是谁给了你骄傲的资本?因为被爱着,所以有恃无恐。但不要忘了,我给你的爱可以照单收回。一句话,我爱你,你...

  • 什么也不是

    如果我是一条鱼 便可以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万一有一天我被打捞起来成了别人口中的美味 那则是我的宿命 如果我成功的躲...

  • 什么也不是

    最近所有的不顺,终于懂得其实自己什么也不是,终究会原形毕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除却自己,你什么也不是——也谈六小龄童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js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