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法与禅修
关于《中论颂》二十四品的两颂

关于《中论颂》二十四品的两颂

作者: 放心之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8-27 12:00 被阅读0次

24-10颂
《青目释》鸠摩罗什译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皆因言说。 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

《佛护论》-蒋扬仁钦译

不依名言故,不能示胜义,不知胜义故,不能得涅槃。
若不依世俗,不能显示胜义;若不依胜义,则不得涅槃,故须施设二谛。

《中论颂梵藏汉合译》-叶少勇译

如果不依于言说,不能解说最胜义;
如果不悟入胜义,不能证得于涅槃。

吕澄初二句:

不依于假名,不能说胜义。

按:
鸠摩罗什《青目释》这里的“俗谛”,指的是言说,不是世俗谛,因为世俗谛相对于胜义来说是颠倒见。
说不依赖世俗言说,来阐明第一义的胜义谛,就不能获得这个第一义,这是可以理解的。
若说不依颠倒见,不能得到第一义的胜义谛,则无有是处。

第一个“不得第一义”,是不能说第一义;
第二个“不得第一义”,是不能证第一义。


24-14颂
《青目释》鸠摩罗什译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以有空义故。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悉成就。若无空义。则皆不成就。

《佛护论》-蒋扬仁钦译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唯有空性合理,方能合理(成立)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
若空性不应理,则无法成立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中论颂梵藏汉合译》-叶少勇译

若以空性为合理,于彼一切为合理;
若不以空为合理,于彼一切不合理。

按:
鸠摩罗什《青目释》这里的“一切法得成”,是说一切法能够合理的成立; 而不是说一切法因为胜义,而成立(生)了。这里不是因果关系。

例如长短,说因为有一个长的案例对比,所以短的事物的这个“短的”概念就能合理成立了。
但不能说因为有一个长的案例,所以这个短的事物就产生了。短的这个事物一直就在那里,不会因为有一个长的案例,它才产生。

进一步思考,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不是两个事物的因果关系,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角度所获得的所知。当然前者是颠倒见,后者是清净见。

再进一步,胜义谛是不是破除了世俗谛呢?是的,胜义谛一定是破除了世俗谛的谛执,即自性有的实执。那是否就损害了一切因果缘起呢?

没有,因为一切因果缘起的成立,并非基于自性有,而恰恰是基于自性无,即自性空。

所以一切因果缘起唯是名言,即“世俗唯名言”,这个唯破除了谛执,即自性有的执着。

image.png

相关文章

  • 关于《中论颂》二十四品的两颂

    24-10颂《青目释》鸠摩罗什译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第一义皆因言说。 言说...

  • 受蕴的考察

    龙树菩萨的《中论颂》对受蕴没有单独的考察。在第四品《蕴之考察》里龙树菩萨是以色蕴为例子,从“色”和“色之因”关系的...

  • 六祖坛经(决疑品)3-2

    第三讲 《决疑品》 一、心平行直,恩义忍让 《决疑品》中,我们也是选择六祖所说的《无相颂》进行介绍。前两个偈颂告诉...

  • 六祖坛经(般若品)2-4

    般若品 唯传见性法(一) 《般若品》中,我们选择六祖所说《无相颂》的三个偈颂进行介绍。第一个偈颂是: 说通及心通,...

  • 品【石门颂】

    【石门十三品】是从百余品石门石刻中遴选出的精品,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境内的褒谷之中,以其汉魏石刻居多,故称【石门汉魏...

  • 颂乐欢人生

    最近又重新拾起了以前未看完的欢乐颂,而且最近看到的关于欢乐颂的文章,有那么几篇,写的很好。 欢乐颂,颂乐欢人生,已...

  • 平生

    品 清茶 回味 颂 淡饭 生乐 看 夕阳 无限

  • 2018-10-11

    《般若八千颂》全书二十四卷,三十二品。由印度学者释迦色纳、嘉纳司第、西藏译师达摩达希拉等译出。《青史》上有依大译师...

  • 般若品偈颂

    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

  • 关于颂钵

    颂钵,又称喜拉雅颂钵,融合了金,银,铜,铁,铅,锌,铅,锡,七种金属手工制成,象征天地圆满和谐,其声音连接天地,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中论颂》二十四品的两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lm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