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三章 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三章 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

作者: 越若稽古圣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23:15 被阅读0次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上,通尚,尊尚,使之地位尊贵。贤,有能力的人。这句话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不用贤人,难道要用庸才?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在圣人的眼里,贤能的人和能力不那么强的人,都是差不多的,因其才而用,在社会生产中都能起到自己的作用。如果太尚贤,就会有很多人削尖脑袋博取贤能之名,老老实实干活的人就少了,先秦的生产力不发达,干活的人少了,对国家是很有害的。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难得之货因为为产量少,所以一般价格昂贵,比如人参燕窝,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比不上粮食,人可以很久不吃人参燕窝,但是不能一天不吃粮食,也就是说难得之货得使用价值并不比普通的东西高,价格贵只是因为稀少一些。如果上层人士都去追捧这些难得之货,下必效之,这些东西都很贵,没钱怎么办,那就去偷去抢,去坑蒙拐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作为高层的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喜好轻易的表露出来,奸邪之人必然会投其所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喜欢看起来苗条的人,身边的人为了减肥甚至有饿死的。如果身边的人都捡领导喜欢的去做、去说,领导离被蒙蔽不远了。但是作为普通员工,想要什么要向领导表现出来哦,只要你做得好,领导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你的意愿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所以圣人治国,要让心里不带成见偏见,用有营养的东西充实自己(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要积累真正有用的东西,不要追求那些花里胡哨没什么用的东西)。志,通枝。不要再细枝末节上花费太多资源,而是要强化根基(骨)。那么根基是什么呢?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使民不敢用智巧(来偷奸耍滑),不用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妄为。一个集团中,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干活,不用智巧来图谋太多私利,那么一定会井井有条,会发展壮大。当然对领导者的要求是公平公正,不被蒙蔽,不要让老实人吃亏。

  实例一:不贵难得之货,孙策与袁术

实例二:不见可欲 ,楚王好细腰

实例三:袁承焕五年平辽的谎言

相关文章

  •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三章 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

  • 《道德经》第三章

    《道德经》第三章 帛书: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

  • 吴强解读《道德经》第三章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 虚其心,实其腹——红掌知行合一之184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 读经笔记《道德经》第三章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 【聚光塔】唯美伴学《道德经》第三章共学感悟: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

  • 道德经第三章

    马王堆帛书校注: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 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 《道德经》第三章浅解讲义

    《道德经》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 如何把无为应用在生活中?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三章 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nc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