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人物|爆料!“怼天怼地怼君王”, 原来你是这样的韩愈

人物|爆料!“怼天怼地怼君王”, 原来你是这样的韩愈

作者: 小七的自律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05-23 10:07 被阅读111次

    近日,刘三姐怼人走红网络,网友惊呼原来rap鼻祖是刘三姐…….

    怼人也成了《奇葩说》选手周玄毅在 "好好说话"课程中的授课内容……

    怼人,有时是生产力、是生命力。

    在古代,怼人怼出了风格,怼出了名气的,就不得不提一位中唐的文坛大家——韩愈。

    韩愈,出生于768年,也是历史上的中唐。社会经过安史之乱的十年浩劫,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好日子已是一去不复返。

    我们熟悉的韩愈,是横空出世、提倡古文运动的文学家,那 "怼人能手"又是从何说起呢?

    一、为使命,怼叛军

    苏轼称赞韩愈"勇夺三军之帅"

    这种勇,不是逞一时意气,斗一时威风的"匹夫之勇"。 而是君子之勇。而君子之勇,苏轼也在《留侯论》中做了注解: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穆宗时期,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手下军官王廷凑杀了田弘正,自立为节度使。唐穆宗派裴度率军征讨,反被击溃。看到朝廷拿自己没办法,王廷凑更加胆大妄为。

    打又打不赢,唐穆宗只好干着急。病急乱投医,想来想去,觉得只能派人游说王廷凑不要再这样乱来了。作为兵部侍郎的韩愈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差事。

    这看来是凶多吉少了!打不赢不说,还想劝降别人,这不是羊入虎口,天方夜谭吗?所以韩愈刚走,政敌元稹就非常惋惜地叹道:"韩愈可惜了!"唐穆宗也觉得有点对不住韩愈,他要是就这么死了,也确实是可惜了……于是立即派人追上韩愈,对韩愈说:"你到了边界上,溜达溜达就得了,不一定真去。"谁知韩愈却豪气干云的说:"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说完,"疾驰而入"

    到了叛军驻扎地,韩愈没有被叛军的杀气所吓倒,硬是 "怼"服了王廷凑,不仅扳回了叛军的反叛之心,还解救出人质,并要回了王廷凑新抢的城池。

    万人之中怼服叛军,除了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过人胆识、超出常人的应变能力与口才,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才是真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君子之勇"。

    二、为教育,怼风气

    韩愈一生重视教育,关注人才培养,主张言之有物。为了这一理念,他敢于直怼上司、直怼豪门,甚至直怼官场风气。

    少年时,愤青韩愈看到行人带着白色的乌鸦,大肆张扬的吆喝着"这是长官献给天子的礼物,是祥瑞,谁敢挡路",挥笔写下《感二鸟赋》吐槽,:"人还不如鸟呀","白鸟不过羽毛好看,哪里有治国之才?"

    十几年过去,韩愈也不再是个初入仕途的青瓜蛋子,但是骨子里,他仍是那个忧心国事的青年。当时,门阀势力把握升迁途径,寒门子弟想通过科举文辞进身非常困难。韩愈虽然因为直言屡被贬谪,仍然不忘为贫寒士子发声,和豪门大族叫板。

    贞元十九年,关中出现旱灾,有人提出暂时罢免吏部、礼部科举考试,以节省京城的粮食。韩愈那时还没有上朝的资格,却还是上书表示反对。

    对于科举考试的程序,他也有独特见解,他在《上宰相书》中说:

    "必举于州县,然后升于礼部、吏部、试之以绣绘雕琢之文,考之以声势之逆顺、章句之短长,中其式者,然后得从下士之列。虽有化俗之方,安边之画,不繇是而稍进,万不有一得焉。"

    中唐时期,盛行注重声律及辞藻的骈文,不重教育与实务,韩愈一反这种社会风气,提倡古文运动,在任四门博士期间,他给徒弟李蟠写《师说》,批判社会上"轻视教师、轻视教育"的风潮。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巫医乐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却以学习为耻的现象来讽刺士大夫不尚学的风气,韩愈这胆子也是没sei了,狠狠的打了官场不良风气的脸。

    三、为民生,怼权贵

    韩愈是个难得的好官,为百姓、为民生常常不顾自身安危,仗义执言,怼权贵只是他传奇人生中的一笔,但也让人心生向往,高山仰止。

    贞元十九年,韩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这一年,关中大旱,禾苗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惨到卖儿卖女,而身为京兆尹的李实,却反而发苦难财,只想着怎么搜刮百姓讨好皇帝。每次皇帝问到灾情,李实就敷衍打哈哈:皇上您不用担心,禾苗长势很好,干旱不影响收成。满朝文武没谁敢吭声。

    To be or not to be,弹劾还是避让,这是摆在韩愈面前的问题。李实?那可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权势熏天,你小小的一个监察御史,得罪了他,得整的你求生不能求死不能,搞不好命都丢了。

    但是韩愈到底是韩愈,他上疏《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论》,激昂愤慨的描述了关中的旱情,并乞求天子特赦。这次的上疏,让韩愈受到排挤,被贬为连州阳山一个小小县令。

    那个冬天,韩愈永生难忘。冬天的贬谪之路啊,那么冷。风雪泥泞,常常连马背都骑不稳,被颠簸到马下。

    身上又脏又冷,饥寒交迫,那些夜不能寐的夜里,韩愈想必也问过自己:"你后悔吗?

    而在他多年之后被贬谪到潮州途中所做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了回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用一生回答了这个提问:"不后悔!纵然九死而不悔。

    四、为百姓,怼君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古代的皇帝,是天子,是凌驾一切的至高无上的存在。敢违背皇帝意愿的臣子,基本上都吃便当了。而偏就有韩愈这样的"傻大胆",敢和老虎对着杠。

    元和元年,老皇帝顺宗驾崩,宪宗为了表孝心,就兴土木,建宫殿,誓把顺宗的后事办的风风光光的,绝不给皇家丢脸。场面宏大,广大吃瓜群众长了见识。遵循儒学传统的"怼人小能手"韩愈又上线了,他认为这工程劳民伤财、违背祖制,"丞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这次上疏,韩愈得罪了皇帝,但是韩愈就是韩愈,比起晋升,他更看重百姓、看重传统。铁骨铮铮自本色!

    元和九年,藩镇动乱,发生了著名的宰相被刺案件,朝廷挂出"赏钱万缗,官五品"悬赏凶手, 凶手捉到了,但朝廷原来许诺的捕获凶犯者给奖励的事,却不再提起了。这时候"怼人小能手"韩愈又坐不住了,他写了《论捕贼行赏表》,把宪宗怼了一通:"长此以往,我泱泱大唐还怎么取信于民?那些未收复藩镇的民众,该怎么看待中央朝廷?

    违逆上意必贬官,果然,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可是别人眼里"不作不会死"的韩愈很快又上了头条,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引爆了宪宗朝廷的热门话题。

    元和十五年九月,佛教狂热信奉者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中唐时期,佛教盛行。寺院兼并土地、侵吞税赋,"国赋散于权门,王税不入天府",当个和尚,不用交税不说,还荷包鼓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钱途"大大的有。这形势,当良民要挨饿,谁不想当和尚?

    天子带头,眼看即将掀起一场全民尚佛的热潮,韩愈又幽灵般的出现了。他写《论佛骨表》劝谏宪宗:

    "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

    历史上,梁武帝是个任性的皇帝,四次出家,身为皇帝却被活活饿死。韩愈以梁武帝来类比宪宗,这让宪宗的面子往哪里搁呀。宪宗一气之下,要将韩愈处以极刑。幸亏韩愈的一帮好兄弟、好同事裴度、崔群说情,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逃过杀身之祸。

    后来,也因为这敢于和皇帝叫板的"灭佛"之说,韩愈任京兆尹期间,最难治理的京兆被韩愈治理的服服帖帖,"盗贼止;遇旱,米价不敢上"。毕竟wuli韩愈可是初上任京兆尹就被口口相传的 "铁面青天","是尚欲烧佛骨者,安可奸?"威名赫赫,可谓震慑天下。

    四、为梦想,怼命运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韩愈是一个只会怼天怼地怼君王的"坑货"吗?不是的,相反,韩愈是一个为了梦想,敢于与命运叫板的君子,这从他报考、为官的经历就可见一斑。

    唐朝做官,除了要通过县府、州府、礼部的层层考试之外,还必须通过吏部近乎苛刻的遴选,既要长得帅气,又要口齿伶俐,还要写的一手好字,还要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对疑难案件准确研判。能通过这种考试的人,可以说都是天下丈母娘心目中理想的女婿了。

    韩愈一生命途多舛,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按说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韩愈刚刚3岁,老爸仲卿就去世了,留下韩愈孤身一人。他只能投奔哥哥韩会,跟着哥哥一家四处奔波。好不容易在长安过了3年安稳日子,韩愈十二岁的时候,哥哥因为被贬韶州,心情抑郁,病死在岗位上。

    哥哥去世了,韩愈跟着寡嫂过日子,书生与妇人,均手无缚鸡之力,只能靠家里的祖产薄田过日子,生活很是难过。

    庆幸的是,虽然一直随着哥哥一家东奔西跑,迁徙不定,学业时断时续,他还是抓住了一切机会努力学习。

    哥哥去世后,他在长安求学,京师物价高,想要吃饱穿暖,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家道中落的韩愈表示,穷得快要吃土了。

    为了梦想,想着有朝一日报效国家,造福百姓,韩愈咬牙:脸皮算什么。他放下了读书人的清高,向堂兄的老朋友北平王马燧求助,通过教马燧的两个儿子马汇、马畅读书,赚点补课费,才算没成为失学青年。

    几年过去,又到了科举的时间。"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古代文人的目标,韩愈也不例外。

    贞元五年,韩愈准备参与第一次科举。

    第一次考试嘛,没经验,心里有点七上八下,韩愈想着,去长安的路上经过郑州,郑州刺史贾耽可是个大文人,我去投个稿,说不定他欣赏我的才华,会助我一臂之力呢。事实证明,韩愈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等待的日子里,他急的是抓耳挠腮,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贾耽没有回信,第一回合,韩愈被KO,败。

    第一次应试就这么失败了,韩愈也不灰心也不气馁,他也是有着"忽忘身之不肖兮,谓青紫其可拾" 志向的大好青年,"我虽然是个不成器的屌丝(自谦),但是我金榜题名还不是跟弯腰捡那么容易?"少年时的壮志满怀、意气风发,跃然纸上。

    但是韩愈呀韩愈,很快你就要被现实啪啪啪一次又一次打脸了。

    贞元六年,韩愈第二次参加了考试,考前他又去了河中,写了一篇《河中府连理木颂》, 韩愈在颂词里说:

    "木何为兮此祥,洵厥美兮在吾王。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

    把司空咸宁王浑给大大的吹捧了一顿,"这连理木出现都是领导您勤政爱民、感动了上苍啊。"然而吹捧并没有获得回报。我们仿佛听到了冥冥中命运再一次的KO声,第二回合,韩愈败。

    转眼到了贞元七年,韩愈第三次参加考试,依然榜上无名。

    但是韩愈展现出了非一般的心理素质,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贞元八年,韩愈第四次考试,终于考上了进士。

    但是考上进士,还得通过吏部选拔考试,才能做官。

    贞元九年,韩愈参加吏部考试,考试前给韦舍人写了一封《应科目时与人书》的信件,希望能得到韦舍人的援引,然而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回应。

    贞元十年,韩愈参加了第二次吏部考试,不死心的他又给凤翔尹邢君牙写信,然而这封信又被扔到了废纸篓,韩愈只能满心忧桑的回到了长安。

    贞元十一年,韩愈28岁了,第三次吏部考试,他又失败了。

    贞元十七年冬天,过了七年,韩愈才被朝廷任命为四门博士。这时候,韩愈已经三十五岁了。这个官职只是一个中等县的县令同等的官职。按照韩愈的才华,我们可以断定,韩愈的仕途实在说不上顺利。

    在这期间,韩愈经历了父亲、哥哥、嫂嫂、挚友李观、侄子老成的离世,这些至爱的亲人朋友的离开,给韩愈精神上造成了巨大打击,身体素质也变得很差。他写信给朋友崔群说:"眼也花了,牙也不好了,头发也白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他在《祭十二郎文》中写道: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可即便是身体每况日下,韩愈仍然不忘授课育人,不忘忧心国事,在这期间,他写了《赠崔复州序》、《送齐下第序》等多篇名作。

    韩愈一生之中,家庭经济压力都很大,除了自己的孩子,他还抚养了兄长与好友的遗孤,他在诗中写道: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读来让人心酸。

    但即便愁苦多病,他仍然忧国忧民,看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他还是一个字"怼"。在他的工作岗位上,韩愈不忘初心,积极的发挥着光和热,看到不公就直言不讳,被贬到鸟不拉屎的地方也不埋怨,默默的治理州县,每次都政绩斐然。

    他用一生"怼"了不公的命运,硬生生的诠释了什么叫"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的一生,没有位极人臣,也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是他用他的人品、官品、文品、给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描绘了人性光辉的一页篇章。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爆料!“怼天怼地怼君王”, 原来你是这样的韩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nl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