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作者: 蛮子123123 | 来源:发表于2021-07-21 13:38 被阅读0次

文/蛮子

0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55年春节后,山西河津老城的一所学校。

学校的隔壁有一个书店。学生阿杜每天一放学就走进这家书店。

阿杜爱读书,以前也跟别人借过很多书看。但这么正规像样的书店他以前从未见过。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他格外兴奋。他拿起一本本自己喜欢的书,靠在书架上阅读,累了,索性席地而坐。

很晚了,书店要打烊,阿杜才恋恋不舍地放下那本没有看完的书。他悄悄地在书页上折个记号,把书放在自己容易找到的位置。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引起了书店经理的注意。经理把他叫到一旁,训斥他:这孩子怎么天天来,又不买书,干什么的?

阿杜歪了歪头,毫不胆怯地说:“我来看书”。

“看书可以,你把我的书随意折页,这还叫我怎么卖呢?你要赔钱。”

说到赔钱,阿杜有点紧张,他摸了摸口袋低声说:“我没有钱。”

经理又问:“你是哪里的?”

“我是河津中学的。”

经理故意抬高嗓音:“少骗人!你乳臭未干,哪里像中学生?”

阿杜指了指胸前的校徽,经理说:“还不知道你从哪里捡了一个戴在身上”。

阿杜拉过一旁几个同学作证,那几个高高大大,看上去老面许多,而阿杜又矮又瘦。经理左右端详了半天,摇了摇头,还是不相信他们是同学。

阿杜无奈,从口袋里掏出学生证。经理看到学生证上的年龄纳闷:“你12了就能上中学?”

阿杜自豪地说:“12岁怎么了,我考上的。”

经理看出阿杜的好学和机灵,便把阿杜叫到他位于书店里间的办公室。

“你能帮我卖书吗?”

“我还要上学。”

“你把书背到学校,课余时间卖,不影响你上学。”

“那对我有什么好处?”阿杜一直盯着经理的眼睛看。

“每卖一元钱,我的利润是两毛四,给你抽一毛五,我得九分,怎么样?”

阿杜听到这个条件很诱人,眼睛眨了眨,脑筋快速运转,像大人一样拿着腔调说:“要我卖书可以,咱们约法三章:第一,我没有本钱,”不等阿杜说完,经理插话:“没问题”。

“第二,书卖不了,或者脏了、破了,还算你们的,我可赔不起。”经理边点头边表态:“没问题”。

“第三,在河津中学只能我一个人卖书,你不能再找其他人卖。”经理为阿杜的聪明震惊了,他这么小居然懂得垄断,笑着接连说:“没问题,没问题”。

02

阿杜确实是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河津中学的。

他兄弟两个,哥哥早年去西安熬相公了,家里农活没人干,父亲不想让阿杜再出去闯荡。

阿杜天资聪颖,聪明好学,想继续读书,但拗不过父亲。阿杜采取借力围攻战术,去游说他的四个爷爷。

“别人都望子成龙,咱这娃头名状元你不让上学,这不是耽误娃前程嘛!”几个爷爷一起给阿杜父亲施加压力。

为了配合爷爷们做工作,阿杜趁午后巷子里人多的时候,故意牵着牛、背着犁沿街过巷,逢人便说:我爸不让我上学,我去地里干活了。邻居们也都纷纷责怪阿杜的父亲。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父亲只好同意阿杜继续上学,但只答应每月给他五块钱。

学校每月供应学生36斤面粉,每斤一毛二,光面粉钱就四块多了,五块钱怎么生活呢?阿杜想,先出来上学,钱的事情再想办法。

幸好刚开学不久,阿杜就遇到给书店卖书的好差事。如果能卖成,一切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嘛!

阿杜选择了一些学生常用的书,背个大背包到学校。下课时间,他铺块塑料布,把书摆放在操场边。开饭时间,他又把书摆在食堂门口。学生们图省事,在学校能买到需要的书就不外出了,因此,阿杜的图书销量与日俱增。第一个月下来,阿杜就挣了四十多块钱,最多时还收入一百多呢!

终于实现“财富自由”了,阿杜高兴地叫上平素间给他帮忙的几个同学,在校门外的热锅子摊前,让大家管饱吃。从此也自然形成一个习惯,只要阿杜在,同学们聚餐都是阿杜掏钱。

阿杜尝到了甜头,从此与书结了缘。他不仅在学校卖书,放假或周末回家,他都要背几大包书带回村里卖。后来,挣得多了,他不仅不给家里要生活费,还给家里交点钱。

03

有了第一次卖书的经历,阿杜上大学的经费不发愁了。在太原,他一报到就先去附近的书店,取得图书代销权,在大学校园里卖书。他挣的钱不仅保障了他的日常开销,还可以每月拿出十块钱资助一个私交好的同学。

现在听起来十元钱不算啥,但在当时那可不是个小数字!

邻村严贵生是阿杜的同桌同学,兄弟姐妹九个,他年龄最大。被太原工学院录取后,一家人犯了愁。看到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光景,严贵生准备放弃上学去务农。

阿杜听说后,主动到他村里找到他:上大学,吃住学校都管了,我每月给你十块钱生活费,一定把大学读下来。

一句承诺,坚持四年!阿杜每月初按时给严贵生寄去十块钱,整整四年没有中断。

严贵生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最后升任山西建筑工程设计院院长,成为山西省建筑领域的著名专家。

04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

转眼到了1971年,阿杜学成归来,几经辗转,已在县里升任革委会宣传办主任。

宣传办分管书店、剧团、文化馆、电影院等等部门。

革委会给新华书店派了个书记,但那个书记党政干部出身,不熟悉书店业务,也不会经营,书店业绩不佳。

选拔经理时,阿杜一下子就想到了当时找他卖书的那个经理。

经理叫卢克锦,当时找阿杜卖书时经营着一个小书店。那些年公私合营,他被收纳进新华书店。起初还有点小股份,国有化以后取消了,成为普通人员。但毕竟个人开过书店,那时的观念认为他身上有资产阶级的“烙印”,所以在单位一直受排挤,不被重用。

那是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听说阿杜推荐卢克锦担任新华书店经理,革委会院里一下炸了锅:新华书店选个资本家来掌权,政治方向出了大问题。当时的干部办主任也找到阿杜,提醒他别犯政治路线错误。

阿杜说,我直接给核心小组汇报,出了问题我负责。

当时核心小组是县里实际的领导和决策机构。会上,阿杜讲到自己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是卢克锦让他卖书挣钱才有今天。卢克锦本身出身中农家庭,因为头脑灵活开过书店,是个小业主而不是资本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书店选经理就是要选懂得经营的人。卢克锦擅长经营,在当年就懂得寻找代销人扩大业务,他掌握图书销售规律,能把书店经营好。

“我是有点报恩思想,但这样的人才,共产党怎么就不能启用?”阿杜讲得头头是道,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泪流满面。

参会的成员多数出身贫困,都是苦海里长大的人,听了阿杜的话也很受感动,好几个同志都流了泪。最后会议采纳阿杜的意见,同意卢克锦担任新华书店经理。

卢克锦果然有经营之道,他不负众望,短时间,让新华书店扭亏为盈,以后几年又连续荣获全市乃至全省先进单位称号。

古训有云:交善友,结善缘,行善事!一段书缘成就了三个人:书缘帮助了阿杜这个好学生,书缘供养了严贵生这个好同学,书缘也给了卢经理干事的机会,助他成就了一番好事业。真可谓因书结缘、因善同行、互相成就,真堪称奇迹、佳话!

05

文中的阿杜就是杜玉堂先生,他天赋异禀,聪明智慧,乐善好施,敢于担当,他曾在多个县市担任领导职务,后在运城市政法委担任常务副书记,主持政法工作多年。

今年的阴历六月十八是杜玉堂先生八十大寿,谨以此文献给他,祝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相关文章

  • 初次“小写”

    来到“简书”,绝非偶然,这是一种缘,是书缘、作缘;

  • 书缘

    人与人之间,讲究缘分,人与书之间,也讲究缘分。 小时候,能读到的课外书,非常有限。记得,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一...

  • 书缘

    就在前几天,写的第一篇小文被选入专题,着实开心,在心里琢磨了好久的文字终于流露出来,特别舒畅,脑袋也特别放松,给自...

  • 书缘

    书缘 ...

  • 书缘

    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口头婵是:冇读书是个猪。喜欢读书但因贫穷只读几年私垫的父亲心目中:世上唯有读书高。于是,在父...

  • 书·缘

    《百年好合》让我第一次接触台湾女作家的作品,当时感觉稍有不适。也许我太执着于遣词造句,总是无法接受古语和大白...

  • 书缘

    安静的 流年适合 怀念梁上绳结的 轮回宣誓着 至死不渝只是在这 汲汲营营的 世界是否 还有真心而你却说不在乎 这值...

  • 书缘

    我认为自己是个不爱读书之人,但一进书店,必能凭着特定的缘分,觅到一些奇书,这些奇书奇缘存在于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为解...

  • 书缘

    暑假来了,我在贪婪享受自由散漫的同时,抑制不住内心对书籍的渴求,常抽时间去书城,挑一本喜欢的书,找一个能坐的...

  • 书缘

    书缘 -文/大漠 对于书,我从来都是热爱有加的。记得最早接触书,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普遍上学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sc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