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时就在思考这个板块该如何开始?如何让故事和孩子内在真实的相遇和碰撞呢?在成都备课会上有老师分享了她之前的三天节奏,给了我些启发和思路,但觉得这样有些快不够深入,孩子在感受层面的体验不能完全出来,而这部分恰恰是我想重点工作的地方。很有趣的是在备课会上遇见了少华老师,当时完全不认识他,没想到之后和温榆还有如此深的缘分。和少华老师讨论之后,整体思路开始清晰。
以一周一篇寓言的节奏开始,在复述和绘画的基础上,增加表演,对话,蜂蜡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深入故事内容。在复述讨论环节将内容分为三段,每天就一段深入工作,集体创编这部分文本,在配上自己的插图。




最后一天延续一年级的方式学习汉字,不同的是以偏旁为中心学习字串。主要将偏旁背后的原型力量带给孩子,加上一年级学习了大量的字根字,这种组合让孩子们兴趣很高涨。在表演和讨论过程中孩子们对故事中两极的词语(反义词)非常有热情,那我们把这些也整理了出来。





《鹿和狮子》
在讨论中,孩子很自然的找到了它们的特点。




在整个故事结束时,孩子们和我说,
“老师你还记得一年级我们讲的五官的故事吗?”
“记得。”
“这是一样的,每一样东西都很重要,不管你喜不喜欢它。”
《狐狸和葡萄》
在这个寓言开始时,我们讨论了大家心里的狐狸和葡萄是什么样的,请试着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这时我是他们的笔。

孩子们都变成了一只只的小狐狸,在努力的够挂在房梁上的葡萄,他们用尽了力气,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有成功。后来我说这些小狐狸他们决定一起来试试,开始了各种尝试的动作,最后力气最大的男生背上最轻的女生,其余的人扶的扶,举的举终于成功了,每一个人都体会到合作的意义,也看到了每个人不同的优势。我也会想如果这个班级人数再多些,那么我们这么好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学习和看见的机会,期待着新的同学的加入。

《狮子和老鼠》
复述时尝试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每天每段提取关键字完成。孩子们都像小老师似的对照着图讲故事。

在表演时采用了言说的方式。一组老鼠一组狮子进行对话,开始狮子说话时有气无力的,我问怎么我们班的狮子没吃早饭啊!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威风凛凛的王者风范出来了,另一组很自然的进入了小老鼠求饶的状态。之后就有孩子们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演呢?我知道这是与他们的内在相遇了。




整个的过程都非常的美妙,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内在也有些美丽的相遇。在这期间刚好发生了件事情,完美的体现了二年级孩子的动物性,第二天我们讲了《狼和小羊》的寓言,在讨论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看见发现了自己的行为,也许这样就足够了。这个板块的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但孩子完成的品质让我赞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