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这19个项目群相关的专业,未来将是大热之门,也将成为大趋势,成为风口上的猪。如果你正在读相关的专业,那么就要恭喜你啦。要是还没有学习相关专业,那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以上项目相关的专业。而日前,教育部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就有250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相较于大数据概念甚嚣尘上的三、四年前,如今的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许多实际场景中。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行业收入高增长率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对相关行业人才的需求。据统计,未来3~5年,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达150万人。
随着人工智能在人们用于管理个人财务、查找公共记录、评估客户体验和学习新事物平台和技术上应用的增长,这种行业运用转变将变得更加普遍。AI工程师和开发人员将转向构建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以人为的方式响应,制定决策并与人员交互。这将是AI在2018年将会经历的最有希望的转变之一,因为让人工智能看起来更像人来推进实际进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既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三大尖端科技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被发达国家视为人类的最后科学尖端,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新工科”的提出源于新经济发展的呼唤。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0多万人。
“人才是发展壮大新经济的首要资源。工程教育跟产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相互支撑的。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滞后,那就拖了产业的后腿。我们急需发展‘新工科’,来支撑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说。
国家生涯规划师,知名高考志愿规划专家,老满说高考创始人(mlsgkbk),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金刊、新东方、百度、新浪等平台特聘高考咨询专家。多年从事中学生涯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工作,经验丰富。擅长根据考生的爱好、兴趣、特长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量身打造合适的志愿填报方案。多次应邀举办大型高考志愿填报系列讲座,数十万考生和家长受益。近年来先后指导近千名考生进入理想的院校和专业,深受考生及家长一致好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