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昨日的世界》之后我选择了另一本完全不同风格的书来读,倒也是因为茨威格写过一个细节,那个哈布斯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的双重(痛苦)感受,让我不知不觉联想到了尊龙的《末代皇帝》,就这样我开始读起了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这样一本可以说是非第二人能同感独一人之视角的作者、只有此一人写的出的一本书,对于今天的普罗大众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能有多少现实意义呢。我看的是电子版,看着最后一千多页的页数,想必纸质书也不会太薄,拭目以待吧。刚开始读到百分之五的部分时我便时时有个此前读任何书都没有的感觉:和其他作者相比,溥仪显然不是个普通人(他的特别并非如一个靠自身努力达到特别的人的特别),在以往读过的书中作者写到某某事某某人时自然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作者由这一描述的事或人转到自己身上时往往是很自谦、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来叙述,而溥仪在说历史时就是说他们家自己的事,而且他身在其中又那么重要的一环。我不知道我是否描述清楚了我的感受。毕竟我才刚刚开始读这本书,不过坦白讲,我对于他是否完全屈服于新中国感到丝丝怀疑,虽然他的外在表现是服服帖帖遵从各种改造和教育,只能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试想,换成任何一个人,一个本来应该是我的国,眼看他一点点变成了大家的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倒引起了我对于溥仪这个末代皇帝的深入探究的兴趣。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多如他一样的末代皇帝的深入的研究,应该会很有趣吧。同时我也发现一个现象,类似于今天如果哪里出现了一出恶性案件,我们更着重希望犯罪者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而不是以理解的角度和严谨的探究态度去研究ta,可能这也是前人遗传给我们的所谓的革命的冲动吧。战争年月,以暴制暴无可厚非;和平年代,以暴制暴的后果和在时间的掩护下终将回过头来给予我们二次重创。
本来没想写这个的,不知不觉写了七百多字,话题似乎也不太轻松了。但书还是挺好看的。不管末代皇帝的书对于今天的我们有没有意义,最起码从丰富思维和思考纬度的角度是没问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只要识字,读书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国籍、阶层、社会地位、有无金钱等等,不知道这世上有什么是一视同仁的,书籍肯定位列其中。当然,任何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义务分享,非功利、真诚的分享,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时间花在为过往作品的推广上,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