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被韩国的一部丧尸片《釜山行》刷爆了朋友圈,甚至连相关的一系列丧尸片、复仇片等等电影都被扒了出来。
《釜山行》确实一部很好的片子,演的是残忍张狂的丧尸,揭示给人看的却是赤裸裸的人性。印象中,凡是这种直透人性、引发人们对自身价值追问的作品不论是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都会被奉为经典受到人们长久的关注。《釜山行》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作品,所以才会有了“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你和苟且之间只差一个丧尸的距离”等等这些经典的评论。
人性,远比丧尸更可怕。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同样存在很多BUG,它套用的模板其实我们早就已经熟悉了。大量慢镜头长镜头的使用以及无对话的空镜,某种程度上也延续了韩国电影拖沓腻歪的风格。跟《雪国列车》类似,《釜山行》的故事也是主要发生在几节车厢中。然而,就是在这种简单到不用费脑就能看懂的套路中我们看到了温情,也看到了人性中诸多的恶。
看完这部电影,尚华大叔圈粉无数。除了战斗值爆棚外,更重要的是他那颗尚有温度的内心。作为拯救了一行人的实力男神,尚华大叔一路上凭借自己的力量抵抗丧尸,直到自己最后被感染也要牺牲自己保护别人。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似乎跟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有着某种契合。所以,大叔的光环很顺理成章的就盖住了电影中的男主。
人性,远比丧尸更可怕。说是丧尸片,但是《釜山行》可以算得上是有感情的丧尸片。尚华大叔的魅力不用多说。男主从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逐渐开始学会关爱、帮助他人,直到最后自己跃下火车;眼见自己姐姐被丧尸啃咬而一车人却仍旧冷漠残酷无动于衷,妹妹最终拉开了车厢门放丧尸近来;一路上泯灭人性只顾自己的常务在濒死时也表达了不过是想回家见见妈妈的愿求,最后的那一刻也让人动容;还有那一个对棒球手,最终被丧尸啃咬在了一起;甚至是一个乞丐,都透着人性的光辉,为了他人能够逃生,最终了牺牲自己......
爱是我们唯一的铠甲。如果不是这份对他人的爱,电影中的幼童和孕妇不可能最终突围,走过漫长漆黑的通道走向文明和平静。爱也是我们唯一的软肋。为了自己的孩子,年轻的父亲只能选择死亡,乞丐、大叔、妹妹不过都是为了爱选择了牺牲自己。她们对另一个人的爱恰恰就成了自己的软肋,只能为了这份爱一味妥协,知道最终失去了自己。
人性,远比丧尸更可怕。除了温情,电影带给我们更多思考的恐怕就是丑陋的人性了。釜山军队的射杀令将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严格分开,在他们的眼里此时只剩下了感染和未感染两种选择。男主的自私自利使他逼走了妻子甚至面临逼走儿子的境地,直面危难时甚至还想着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到一片安全的净土,最终在儿子的一次次劝说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最终跳车时回忆妻子的种种可以说是他的升华。
更为可怕的是那一车人的冷漠和自私,其中的代表就是常务了。男主在进入车厢时,常务说大家看他的眼睛,他已经被感染了。然后其余的人就失去了理智。在那一刻,其实他们一个群体就已经成为了“虽然还活着,但却已经死了”的一群人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却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归属。难怪最终目睹姐姐被丧尸啃咬后,妹妹毅然拉开了车厢门,谁愿意跟这样一群人在一起呢?还不如死去。
人性,远比丧尸更可怕。群体的冷漠和残忍是无比可怕的东西,而这种病瘤的根源不过是人本性中的自私自利罢了。
前段时间听一个先生讲《乌合之众》,谈到了群体的几个特点,其中就有行为思想简单夸张,易失去讲道德的能力;易偏执;谈不到道德或不道德这几点。电影中的列车长也显然学会了纯熟运用群体领导方法:断言、重复和传染。细思之下,那一车厢人不也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我们身边么?
前两天,乔任梁去世,一大波吃瓜群众围绕在“窒息性性爱”这一话题周边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不忘插上几句跟某某导演的无稽之谈。
爱看热闹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特色,不过在现今这个网络时代,看热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看看那么简单了,似乎还想通过他人的热闹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所到之所无所顾忌,只顾着自己的一己私情、一己私利。
人性,远比丧尸更可怕。人有两种欲望,一种是保持本性,一种是追逐权利、地位的欲望。显然,我们都保持的很好。
电影中的哪一群丧尸疯狂的奔跑、撕咬,一群旁观者冷漠自私的表现都像极了生活中的那一群人:他们摆着“成年人”的论调,精明又势力,不断的排除异己寻求同伴,他们没有温情,眼中没有光明,不懂得怜悯,没有同情心,甚至没有求生的本领……
人性,远比丧尸更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