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海莲·汉芙 《查令十字街84号》
一本承载了二十年传奇书缘的书信集,来源于嗜书成命的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与严肃却专业的伦敦旧书店经理弗兰克的来往信件。
倘若你恰好在伦敦,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爱书人的朝圣之地:查令十字街84号。
它被人熟知是因为热映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剧中落魄的赌场公关姣爷因这本书与房地产经纪人Daniel结缘,通过由书店老板转交的信件成为灵魂知己,最终追寻着书店的地址寻找到了彼此,成为一对恋人。
看完电影的痴男怨女们都深深的被这本书给吸粉,若你还没来的急看到这本书,你的心里是否会认为这本书信集是如图这样的?
而男女主的感情是不是如同杨过与小龙女一样,相隔几十年,日夜相思不得见?
Oh~my god,你的心里甚至燃起了熊熊的同情之火,表示一定要把这本海莲·汉芙版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看个透彻,以此来研究下“异地恋”这种史上最难恋爱题为什么还能存活几十年?
喔嚯嚯嚯~~~狐狸的心里不(hen)厚(bi)道(shi)的笑了~~~
首先我要作为一个假装自己看了很多书的文化商人表示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因为影视IP的大卖把这本书炒得如此火热,以至于这好几年都在亚马逊、京东、当当上热销。
然后作为已经看过了这本书的狂热书虫,我想代表已经看过这本书的小伙伴们澄清下,它真的是一本讨论关于“我要买什么书”以及“我这里有什么书”这个话题的书信集。
但是全世界书迷们能深深记得这本书,并且将这本书的相关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作为爱书人的朝圣地,也正是因为这个话题引发的温情故事。
一切开始于1949年10月,海莲是个穷困潦倒的美国女作家,但嗜书如命。因为不堪忍受纽约昂贵、庸俗的新版本书,按照报纸广告推荐,写信到大洋彼岸的马克恩与科恩书店,希望购买绝版旧书,很快获得回音:对方找到了她想要的书,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并把找零附上。
书店的店主弗兰克是个严肃古板但很专业的书商,海莲在后续要的各类离奇古怪的绝版旧书他都能找到,而且细心地为她留意不同版本。
他们彼此间迅速的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和欣赏。此时,英国处于重建时期,物资匮乏,采取配给制。了解到书信另一边的人对物资的需求,自己生活也不富裕的海莲开始给书店的人邮寄一些他们久未见到,或者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礼物,比如紧缺的火腿、鸡蛋甚至包括了丝袜。
因为海莲的善举,她获得了弗兰克一家和书店店员们的尊重,他们给她送了由弗兰克的邻居制作的漂亮手工桌布作为谢礼。此时书信往来也开始从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扩大到海莲和书店员工以及弗兰克一家人之间,他们的对话内容也从最初的找书扩展到聊家常说八卦,渐渐的有如家人和老友一般相互信任与理解。
当然海莲也曾想过要去与这素未谋面的老友们见上一见,还曾拜托朋友前去观察书店,然而经济的窘迫几次令她不得不取消这样的计划,一直到她突然接到一封信,告知弗兰克已经去世。
她内心充满着未曾一见的遗憾,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们若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的确是二十年未曾谋面,的确是高山流水、知音难寻,但是无关男女之情,只因海莲·汉芙与弗兰克都是爱书、懂书之人。
好书易得,知音难寻。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和信息爆棚的时代冲击下,人们越来越多的把阅读碎片化,变成对资讯的迅速需求;越来越多的忘记了书写的轮廓与字行之间的感悟,变成了手机上的只言片语和电波的信号传递。
科技的发达,消弭了空间的距离,却拉长了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拿起一本书,安安静静的仔细阅读品味了?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的给一个人写信,倾诉你的喜悦与困惑了?
不如现在,就重新再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