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化“王勃诗会”投稿:
王德虎: 再振“王风”
王德虎: 再振“王风”山西省万荣县有个“通化镇”,之所以叫“通化”、是因为在隋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个大教育家-----王通(文中子)名震天下。另外他的兄弟-----王绩也是个田园诗人,还有他的孙子------王勃,三个文儒被后世誉为“三王”。尤其是“诗圣”王勃,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佳句树立于“初唐四杰”之首,千古传颂!
说起这个王勃,确实有些“文学天才”的传奇色彩,十五岁就初露锋芒、仕途得志。但因不谙官场凶险、经验不足、文才骨傲,导致后来流落他乡、官场不济。但这些苦难的磨砺也使王勃的文才天赋尽然地发挥到极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王勃在27岁时渡船、因一场海上风暴遇难身亡、英年早逝,这令后人无限惋惜,也使得后人更加珍惜他遗留下的那些有限作品,这些文化财富也成为“通化人”的骄傲和弘扬文学之风的动力之一。
说起王勃文才的骨傲,这大概也是他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如果说他第一次官场失意属于阅历经验不足,但后来他还有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他却放弃了。朝廷邀他离蜀回京,但他看破了仕途的险恶和腐败,拒绝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的邀请,反而还“批评”裴行俭之流的不雅行为,这使他再次失去高就的平台,以致于后来噩运连连……但返回来说也正是他骨傲的性格、一身正气、不入污流,才崩发出他骨子里的文学天赋,比如一口气写完“滕王阁序”、甩袖而去……
这就是王勃的风格,这就是王氏家族的风格,这就是今天“通化人”的风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然风骨,激励“通化人”不断掀起文化热潮的动力源泉,一种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振兴“通化王魂”的民族气节,是建设“新通化”、“文化名镇”不灭的火焰……
前多年,通化镇就成立了“诗联学会”,还办起了“通化文韵”杂誌,有书法、绘画、有文章、有诗词对联,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文化者的积极性。如今又申请了全国诗联名镇,书法也走进了校园,下一步还计划办一条每个门面都有木刻对联的“隋唐古街”,重新修葺“王通庙”也在计划之例,民族文化传承的优良风气正如雨后春笋、芝麻开花……
昔日的“隋儒”王通、王绩远去了,昔日的“诗圣”王勃也远去了,但“三王故里”还在、“通化王风”还在,无数的“王勃”正挥毫泼墨、踊跃文坛,重振通化“王风”将指日可待……
2017年4月6日 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
王德虎,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东孝原村,现北京上班。
通信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南丰路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
邮政编码:102200
电话 :17801151211
电子邮箱:17801151211@163.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