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王德虎: 再振“王风”

王德虎: 再振“王风”

作者: 墨轩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09:55 被阅读96次

 2017年通化“王勃诗会”投稿:

             王德虎: 再振“王风”

王德虎: 再振“王风”

      山西省万荣县有个“通化镇”,之所以叫“通化”、是因为在隋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个大教育家-----王通(文中子)名震天下。另外他的兄弟-----王绩也是个田园诗人,还有他的孙子------王勃,三个文儒被后世誉为“三王”。尤其是“诗圣”王勃,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佳句树立于“初唐四杰”之首,千古传颂!

       说起这个王勃,确实有些“文学天才”的传奇色彩,十五岁就初露锋芒、仕途得志。但因不谙官场凶险、经验不足、文才骨傲,导致后来流落他乡、官场不济。但这些苦难的磨砺也使王勃的文才天赋尽然地发挥到极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王勃在27岁时渡船、因一场海上风暴遇难身亡、英年早逝,这令后人无限惋惜,也使得后人更加珍惜他遗留下的那些有限作品,这些文化财富也成为“通化人”的骄傲和弘扬文学之风的动力之一。

       说起王勃文才的骨傲,这大概也是他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如果说他第一次官场失意属于阅历经验不足,但后来他还有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他却放弃了。朝廷邀他离蜀回京,但他看破了仕途的险恶和腐败,拒绝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的邀请,反而还“批评”裴行俭之流的不雅行为,这使他再次失去高就的平台,以致于后来噩运连连……但返回来说也正是他骨傲的性格、一身正气、不入污流,才崩发出他骨子里的文学天赋,比如一口气写完“滕王阁序”、甩袖而去……

       这就是王勃的风格,这就是王氏家族的风格,这就是今天“通化人”的风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然风骨,激励“通化人”不断掀起文化热潮的动力源泉,一种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振兴“通化王魂”的民族气节,是建设“新通化”、“文化名镇”不灭的火焰……

       前多年,通化镇就成立了“诗联学会”,还办起了“通化文韵”杂誌,有书法、绘画、有文章、有诗词对联,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文化者的积极性。如今又申请了全国诗联名镇,书法也走进了校园,下一步还计划办一条每个门面都有木刻对联的“隋唐古街”,重新修葺“王通庙”也在计划之例,民族文化传承的优良风气正如雨后春笋、芝麻开花……

       昔日的“隋儒”王通、王绩远去了,昔日的“诗圣”王勃也远去了,但“三王故里”还在、“通化王风”还在,无数的“王勃”正挥毫泼墨、踊跃文坛,重振通化“王风”将指日可待……

                   2017年4月6日    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

      王德虎,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东孝原村,现北京上班。

通信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南丰路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

邮政编码:102200

电话         :17801151211

电子邮箱:17801151211@163.com

相关文章

  • 王德虎: 再振“王风”

    2017年通化“王勃诗会”投稿: 王德虎: 再振“王风” 山西省万荣县有个“通化镇”,之所以叫“...

  • 三王故里迎瑞雪

    王德虎: 咏雪诗二首 【一】 三王故里迎瑞雪 文/王德虎 三王故里,...

  • 道冠古今 重振“王风”

    道冠古今 重振“王风” 文/王德虎 山西省万荣县有...

  • 王德虎:孝女

    王德虎: 孝女 今天我给朋友们讲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家里的故事……...

  •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文/王德虎 王勃(650----676),山西省万...

  • 我和“三王”有个约会

    我与“三王”有个约会 文/王德虎 魏巍孤峰 绵绵汾水 一脉黄河 三王文韵 我与“王通...

  • 第23章:找到矿晶

    爷爷,咱们进屋说吧!王欣见几人都站着不动就开口说道; 王振风听了立即说道:对对对,说着王振风就笑着对李洛说道:李先...

  • 雨中行

    王德虎:雨中行 酷夏温高, 终盼雨到; ...

  • 少年王勃之路

    《少年王勃之路》 文/王德虎 公元650年,唐朝初期,在古河东郡绛州...

  • 王通----盛世大唐的启明星

    王通-----盛世大唐的启明星 文/王德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德虎: 再振“王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oc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