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认知发展》

读《认知发展》

作者: 54国庆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2:20 被阅读0次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取自生物学,他吸收了生物学中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的技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技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构”关系。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图式: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个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于其具有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认知图式。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初生儿仅具有几个简单的遗传图式,如吮吸,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吮吸、反射。学习能产生迁移,是因为在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去。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同化: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

顺应: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样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

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

平衡: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平衡从三方面调节着个体的认知过程:一是调节同化与顺应两种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平衡;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三是在个体知识的分化与整合中保持平衡。

2、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②.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

a、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b、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c、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d、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

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

e、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③.具体运算阶段 (6、7岁一1 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 (1 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

a、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b、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存在着缺陷:1、发展阶段存在问题;2、低估了儿童的能力;3、忽略了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重要影响。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维果斯基社会理论是指人类的主观知识如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符合人类对其普遍认同成为客观知识;即主观知识只有经社会性接受方能成为客观知识,维果斯基认为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则是一种社会的建构;人类知识、规则和约定对某一领域知识真理的确定和判定起着关键作用;个人的主观知识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发表的知识须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才有可能重新形成并成为人们接受的客观知识。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

1、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发展的四个表现;

⑴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⑵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⑶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⑷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⑴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⑵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⑶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维考斯基称每个人目前发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为“现实发展水平” 。而个人在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为“潜在发展水平” ,ZPD是潜在发展水平与现实发展水平之差

基于最近发展区,我们认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实际的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①、支架教学的概念:而成人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会将其所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传递给儿童,此其为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架构有六个步骤,分别是引入 、示范 、简化作业、维持参与、给与回馈、及控制挫折感。支架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处于现实发展水平的学习者,跨越贴近发展区,进而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在实际教学中,鼓励、讲解、提示、回馈、演示、点拨、指导等都可以作为支架使用。

②、交互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及学生分别扮演讨论团体中领导者的角色。主要用于训练阅读成绩低落的学生阅读能力。首先由学生阅读文章,然后由教师示范讨论领导人。这位领导人的主要工作是提一些问题,以将文章做一摘要,或预测文章后续发展、或理清学生错误观念等。接着,教师选择较简单的文章,让学生轮流担任讨论领导人的角色。此时,教师不主动介入,而只是在学生的讨论走偏时,才介入。

③、同伴合作的学习模式;

④、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三、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1、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学应当指向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儿童只需通过与指导者的密切合作便能实现目标。有了充分、持续的指导和锻炼,学生能够组织并掌握完成目标技能所需的动作序列。随着指导的继续,重点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师的讲解、提示和演示逐步减少,直到该学生能够单独展示该项技能。一旦实现目标,就能成为发展新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

2、运用脚手架的方法;

3、让能力更强的伙伴充当教师的角色;

4、鼓励合作学习,懂得学习和学习者团体的关系;

5、考虑学习的文化环境。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引导儿童学习他们所处文化中那些重要的技能;

6、监控并鼓励儿童使用个人言语。留意从学前阶段解决问题时形式上的大声对自己说话向小学初期一个人喃喃自语的发展变化,鼓励学生将喃喃自语进行内化,并对其实施自我管理;

7、评估学生的ZPD,而不是智商。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同意,教育应该在学生的“魔法中心”或“匹配”空间中进行,因为在这样的区域里,学生既不会无聊也不会受挫。我们应该把学生放在他们需要努力理解但是同样能得到同伴或老师帮助的情境中。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小组互助,帮助学生相互解释、说明、质疑。教师要做的是要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对话、讨论,小组完成任务,提升自己。

相关文章

  • 读《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 #育人宝贝教师百日行动派#day88

    每日5000步√ 今日所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规律。幼儿的数学认知是从动作开始的。幼...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共读时郑老师和郝校长想要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式,总结了一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知是否清晰,一起讨论 ...

  • 读<<沃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后感

    读第二章认知发展对我的启示: 虽然认知发展存在文化差异,也具有不同的理论解释,但仍存在某些共同的规律。皮亚杰、维果...

  • 读认知与发展章节有感

    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皮亚杰强调平衡是儿童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证明了认知是主体在不断寻求...

  • 读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有感

    读了皮亚杰的理论让我对于儿童如何思维及学习的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看法,长久地影响着儿...

  • 读皮亚杰认知发展后感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他花费了将近50年的时间来观察儿童的智力发展。并将他观察结果归纳为一套综合理论,这就是...

  • 在家早教

    ———今日悦读——— 【0225读书感悟】 【书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理论点】 1、婴儿思维发展:皮亚杰认知发...

  • 认知发展

    今天阅读认知发展一章内容。这一章主要讲了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理论。并比较了两者理论的优缺点。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偏...

  • 认知始觉醒

    最近爱上了读认知领悟的书籍,不管是认知觉醒,认知驱动,还是现在读的韧性,本质都是科学家们对人类发展的对内突破。 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认知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ue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