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十二本书
史蒂芬金,一个极有天赋的的恐怖小说作家,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算是难得由几篇不太过沾染恐怖气息的中篇小说构成的作品,既然作者以四季命名这几篇故事,那么,便浅从其中入手,看看这四季轮转。
春天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
若论故事中角色的权谋,心计布局深远,在国外小说中,愚认为《基督山伯爵》可排首位,其次便可以是这肖申克的救赎,后者吃亏吃在了篇幅过少,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旁观安迪的生活。多少有些单薄,可也幸好篇幅不长,不过寥寥数万字,否则一个如此聪明的安迪,他心中的所思所想,数十年来为越狱进行的精心准备。小场景,才更难把控火候,想写出这样一番心路历程,世间人,几无此等水准。
监狱,对常人而言可能是一生都没有机会接触的地方,那种幽闭空间下的叮咬感,以及人身完全被监禁,剥夺自由的奴役与屈辱感,很难想象。文中那苍老,在肖申克中度过了大半辈子的图书管理员。在得到假释时,并未感到高兴,相反则是深深地害怕与抗拒,那只养了许久的鸟也因为他的离去,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奄奄一息。人与鸟,都是一样,一个地方呆的久了,尽管剥夺了你的自由,可却把你浸在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安逸,当你适应了这一切,并为此感到心安理得,甚至长出了在安逸中呼吸的鳃,而抛弃了自己的肺泡,那么,不过转瞬,安逸的温水顷刻便被抽干,只留下一个濒临窒息的你。希望是个颇为虚无的词,可千百年来,未曾湮灭,自有其道理。老话讲人活一口气。心气儿没了,人也就成了活尸。留得青山在,凡有所图谋,必细细谋划而后动,纵有天倾之虞,又何足道哉?
夏日沉沦 纳粹高徒
既是沉沦,总得先处于优渥。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托德无可挑剔。可正是这无可挑剔,如一汪静潭,看的久些,便了无意趣,因此托德与杜山德的遭遇,是偶然,更是必然。即使没有托德的发现,以及后来的追根究底,查到了杜山德的真面目。在那种平淡无味的刺激下,托德的人生,亦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暴力,鲜血,剥夺他人生命的快感,那是人类作为生物,且是祖先食肉习性下留存的野性。且这种野性,是具有与性高潮与毒瘾类似的快感。一但接触,接受,便很难停止。托德和杜山德不再做噩梦了,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流浪汉的惨死。对于这二人而言,这是他们排解内心焦虑,压力以及追逐快感的必要生存方式,与吃饭喝水一样。都说纳粹是魔鬼,可魔鬼究竟是什么,若下个定义,大概是,一群追逐着原始快感,无法自拔的灵魂。人生若蜉蝣,朝生暮死。无法评论负重前行与肆意妄为哪个更正确,只是,人之一字,不同于兽的地方,便在于理智,这是人类进化中为自己戴上的枷锁,亦是让人真正站起来的核心支撑力。
不在纯真的秋天 尸体
史蒂芬金作为以恐怖小说而见长,在这篇文字中,虽无过多笔触,描写尸体,可氛围的渲染上,可见一斑。不过叙事的情节与结构上,有些松散,夹杂着几篇戈登儿时自撰的故事,镶嵌的时机也并未觉得如何高明。整篇故事围绕着四个孩子为了追寻一个尸体,想以此得到他人赞扬的心理。倒觉得有些跟《等待戈多》相似。没有人知道那尸体,找到了,究竟能怎样,又为什么一定要去寻找这尸体。只是一个简单的念头,确令四个孩子,踏上了冒险的路途。
纯真,孩提的专属词。每个人的人生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存在,不同的灵魂,带来不同的碰撞。生存,生活本身,在这世上,就是一件奇妙而颇为不易的事。此刻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你,某种意义上,都是胜利者,因为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下,许多你不曾注意的角落,或者目力所不能及之地,有个和你年龄相仿的灵魂,却永久失去了生存的权力。每个人的起始点不同,尽管终点都是死亡,可手上不同的卡牌,所出的排列组合亦不相同。而那稀少的纯真,在一场又一场牌局中,消耗殆尽。
暮冬重生 呼——吸——呼——吸
应该说,这是四篇故事中,开头抱有兴趣最大的一篇,在开局便设置了颇为有趣的伏笔暗线,一个神秘的俱乐部,一群怀揣着神秘故事的人们。有些阴森的暗色调而令人欲罢不能。只可惜虎头蛇尾,种种的伏笔,因为文中的“我”的顾虑,而不再发问,看似合乎情理,实则转承生硬。史黛菲小姐与我一起构成的“廉价的魔法”作为文中核心,亦是亮点。流言猛于虎,可一个两块钱的戒指,便可让一个被众人唾弃的荡妇,变成一个可怜的未亡人,着实可笑。尽管故事中,尸体的呼吸荒诞离奇,但我仍愿相信。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史黛菲小姐的意志力,并不在于对她生活处境种种艰苦的描写,恰恰是那最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应该做些什么,对肚子里的孩子更好。在面对极为明显的利益选择上,她甚至都不曾有过放弃孩子的想法,哪怕是潜意识,此种心性,坚韧不足以道。
四季奇谭,春天的希望,夏日沉沦,不再纯真的秋天,暮冬重生。看似毫无关联的四个故事,四个不同的主人公,尽管故事的水准良莠不齐。可却不约而同的剑指一处——人性。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喜欢武侠小说,很大程度上在于快意恩仇,情感种种,尽付琴酒诗剑,好不痛快。可生活如水。厚重而滔滔不绝。一时的心血来潮,或许使你成为弄潮儿,可不知何时,由突然深陷水底,淹个半死。轮回,方是人性,无恒久,却又时刻皆是永恒。对错与否,不在道德法律,而在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