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解说:
读浅简的文章《她》,题目耐人寻味。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故事?许多问号在我的脑海里聚集着。
快速读完,发现这是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故事,主要讲述“她”由一个古怪的老妪变成了普通的老奶奶。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一起去探秘“她”吧。
原文:
小学一二年级的某一天,中午吃完饭,我到处瞎逛。
“知道吗,那个老太婆从鱼塘里捞死鱼吃!”同伴凑到我耳边说道。
点评:
开篇由同伴神秘的耳语引出主人公。这时主人公的真面目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很想了解“她”到底是不是伙伴说的那样一个“吃死鱼”的人。
原文:
“什么?死鱼那么臭,那也能吃?!”我不可置信地转头看向她。
“不信,你跟我来。”说完,拉着我往旧屋区旁边的鱼塘跑去。
当我们准备穿过鱼塘前的小巷时,便远远地瞧见了一位老人蹲坐在鱼塘边。“在等待她的鱼吗?”(我)心里不禁泛起莫名的悸动。
她似乎也发现了我们,没等我们靠近(,)已(就缓缓地)站起来,佝偻着身走向我们。
点评:
与“她”的遇见在莫名的悸动之后,作者要带着我们和“她”会面了。这里的两句话可适当精炼。并给“站”加上修饰词“缓缓地”,更能体现出老人年老的样子。
原文:
她,头发花白,全靠一条高过她的木棍撑着那瘦小赢弱的身子,满脸的褶皱和斑斑点点。
点评:
“瘦小”和“羸弱”都是“瘦弱”的意思,保留“瘦小”更易于理解。
原文:
她手上没有鱼,同伴不死心地拉着我从她身边跃过,往鱼塘边跑去(。),(这里逗号改成句号,后面的内容可另起一段。)“果然,今天鱼塘没有死鱼。”她说。
点评:
前文说老人发现了我们,但此处,我和伙伴同老人相遇,却没有提到与老人的任何交集,显得前文的铺垫没有着落。后面提到的“眼神”在此处也没有交待,在后文出现就显得比较突兀。建议这里写一写同老人的交流,语言交流或眼神交流均可。
原文:
“果然,今天鱼塘没有死鱼。”她说。
我没有心思听她再说点什么了,此时我(的眼前)满心满眼都是(老人)她那空落落枯槁又带一点祈求的眼神。
点评:
第一次探秘没有发现“她”吃死鱼,只是她的眼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眼神”可以当作行文的一条线。
原文:
同伴(不死心)似乎为了验证她没说慌,每天带我盯梢。终于正面撞上了,她手里抓着一条死鱼。苍蝇追着她飞。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她从我的眼前挪远,我从她的眼神里又读出了羞愧与不安,好像做错了事情要逃时被人发现了。
“看看,我没说错吧!”同伴如释重负地大声说道。是的,她真真切切地进入了我的心。
她家一座泥砖屋,打开大门,内院宽敞,正对大厅,大厅不设门,两旁各一房间。大厅堆积着她捡来的各种东西。房子左边还有一个大菜园,用石子和竹篾围着。若大的地方就她一个人住。
点评:
遇到“抓死鱼”,似乎和前文的“吃死鱼”还是有一定的偏差。一直在研究“吃死鱼”的问题,突出笔峰一转去研究“洗澡”,过度稍显快。“吃死鱼”更能吸引读者,若只是“抓死鱼”,这份好奇心就会打消许多。作者可围绕“吃死鱼”来写。
原文:
好奇心使我们常常潜伏在她家周围,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她洗澡?是不是很恐怖,像怪物啊!”不知谁冒出了这么一句,却付出行动了。
有一回,我们趴在门上从缝隙里偷看在庭院里洗澡的她。银白色的头发散乱地披在她的肩上,身上一层一层的皮吊挂着。灿烂的晚霞从瓦楞空隙穿过,投到了这具枯萎的躯体上,瞬时也失去了光彩。
衰老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眼前,震撼之余,又羞愧难当,仿佛偷了别人什么东西似的。
一声微弱地呵斥声,赶走了这几个对“老”这个东西充满好奇的坏小孩。因为那时候这个东西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几十年过去,方知人生一刹那呀。
点评:
围观洗澡,对“老”体悟深刻。贴合主线“怪”,探秘的心更强烈。
原文:
如此种种,不禁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同情,同情于她对衰老的无能为力。又好奇于她的孤独。(于是接近,却又好像是捉弄)并不断地接近她,好像在帮她又像在捉弄她。
帮她浇菜,惊讶地发现她既种菜又种花,一大片的太阳花,阳光里五颜六色。几个人又恶作剧地拔了一大把起来玩,甩得到处都是。
本来自己不会煮饭,硬是要帮她煮米饭,结果饭硬得她没法吞咽。看见她煮的青菜绿油油的,卖相很好,又偷偷地趁她不注意,抓了一把往外跑。在远处试吃一口,结果全吐了出来,没有味道。
我们所有的坏心思,她都知道,但并没有拒绝我们进她家,也没有骂我们,偶尔的呵斥(也是低声里含着温柔)也是小小声。
点评:
参与到她的生活中,神秘的面纱一层一层地揭开,可我们终究还是孩子,帮助成了捉弄,写出孩子的天性。
原文:
我们有时候也会听她讲故事,她讲得最多的是关于稻谷自己回家的故事:“那时候,天很底很底,底得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稻谷成熟的时候,只要把它的杆割下捆绑好,它们就会乖乖地走回你家。跟本(根本)不用辛苦地扛回来。”
还有好多类似的神话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央求她讲了一个又一个。)小板凳围她而坐。
点评:
这时的她已经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吸引我们。
原文:
有一次,她说她藏有一坛冰雪,好多年了。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从来没有过的大雪,厚厚的一层,屋里屋外白茫茫一片。“是吉年呀,我舀了一坛冰雪存了下来。每年夏天就会舀一碗出来喝,可消暑了。”她这样诉说道。
“雪也能保持这么久?雪长啥样子啊?”想着亲自确认一下,便隔三差五地在她面前晃悠,要看一看她的宝贝。
她总是说要等一等,要盛夏来时再开。但有一天,她终于松了口,说让我们见识一下也好。
“吱”,她颤颤巍巍地打开了她的房门,里面黑乎乎的,一股潮气。几丝阳光从瓦漏上斜视下来,才辨得清房里的摆设。两边摆满了她的宝贝。我一不留神,踢到了一个东西,“咚”的一声把自己吓了。
她没出声,继续往内走。其实我们早就害怕得想掉头走了,但强大的好奇心硬要坚持到底。
她放下拐杖,一阵摸索,便指着板凳床边的几个坛子中的一个对我们说:“就这个,你们打开来看看吧。不过要小心点,别打烂了。”
借着房顶渗下来的微光,我们屏着呼吸摸着污腻的盖子打开了坛子,却发现里面只是一小半(小半)坛辨不清颜色的水。没有雪,没有我想象中那年那一场大雪的半点盛况痕迹。
我们感觉已经透不过气了,盖子丢一旁,赶紧溜了出去。到了空旷之处才大口大口地呼气吸气。
点评:
珍藏雪水,好奇地观看雪水,又为老人蒙上神奇的面纱。看来这个“她”确实有点怪。
原文:
她身上的迷,随着时间地流逝慢慢被我们解开。心目中的她也从一个古怪的老妪变成了一位普通的老奶奶。少年的心容易“移情别恋”,我们又发现了其他的好奇之处。又有一批少年接替我们对她的那份好奇心。
后来听到她逝去时,也没有多大的伤感,只觉得她不用再一个人面对无穷无尽的黑暗、穷苦、无助。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孩已人近中年。但当年初次相见的情景依然在,虽然面目已模糊不清,它却开启了那颗怜悯之心。衰老和孤独是真相,可触可及,不是个例,但寻如何优雅地老去。
总结:
由“吃死鱼”“洗澡”“讲故事”到“珍藏雪水”,故事的选择很典型,体现出“她”古怪的性格。在远望和听说之后,通过走近,了解老人,明白“老”的无助,却也懂得了怜悯。由浅入深,作者的故事讲到读者心里去了。
本文在细节描写上很成功。重点需要斟酌的地方就是前文“吃死鱼”和“抓死鱼”有偏差。
另外写人物,主要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描写。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使人物在读者眼中鲜活起来。建议作者围绕着“怪”来写“她”的性格,让每个故事都能体现出她的性格。这样故事选取和人物性格就能保持一致。
附:( )里的内容为添加,有删除线代表删除。黑色字体为点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