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老成了一个孩子

作者: 二鱼安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23:25 被阅读1次

阳光斜照于屋檐,投落到地上成了一块阴影,后来移至门槛,爬到她的脚边,最终洒了她一身的光芒,暖洋洋的,像是倚靠在暖炉旁。

她坐在摇椅上,身体有规律地随之晃动着,摇椅有些聒噪,时不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像是一首催眠曲,很快她便陷入沉睡之中。

渐渐地,阳光由暖和到灼热,隔着布料都觉得有点烫人,她微微地侧了一下身。终于,她被烫醒了,慢慢地,她睁开了眼,扶着把手站了起来,在屋里踱着小步,走来,走去,口中碎碎念着含糊不清的话。不知她在想着什么,也不知她有没有想着什么。

“外婆,你在干什么?吃饭了吗?”我走进去随口一问,即使明明知道舅妈已经端过早饭给她吃了。

“我刚刚放牛回来,还没吃饭,太阳真晒,真是累死了。你先坐坐,我做饭给你吃。”她抓住了我的手,满是褶皱的粗糙感让人觉得有些生疼。

我牵着她的手到床边坐了下来:“我吃了,刚从舅舅那里吃完饭才过来的。”

“这样啊,吃饱了没有?要不你先坐坐,我做饭给你吃。”她欲挣脱我的手到外面去。

“不用不用,我吃得很饱了。”

“你不要骗我,他给你吃了什么?”外婆不太相信。

“多着呢,有鸡有鸭有鱼有肉有菜。”我回答。

“外婆,你晚上睡觉冷吗?”我赶紧打断她欲问出的话,转移话题。

“不冷,你看我的被子多厚。”说着便把被子扯过来给我看。

“那你晚上睡觉热吗?”

“哪里热得了,热了我就开风扇。”说着便把头顶上的风扇打开了。

“那要是天黑了,你知道怎么开灯吗?”

“你看开关在这里,我一按就开了。”她又给我示范了一下开灯,关灯。

“那你要记得冷了就盖被,热了就开风扇,天黑就开灯。”我叮嘱着她,“我待会就回家了,下次再来看你啊。”

“这么快啊,要不你先坐坐,我做饭给你吃。”她又准备站起身来到外面去,为我张罗做饭。

我拉着她的手:“不吃啦,再吃回去就晚了,天都黑啦。”

“这样啊,那你有空多来玩,骑车小心点啊。”即使有些留恋这短暂的温存,但她还是不再挽留,站在门口目送着我的离去。或许,她是习惯了别离。

突然就觉得鼻子酸酸的,回过头,发现她还在跟我挥别,脸上挂着柔和的笑,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沐浴在阳光下,无忧无虑无争无惧。不知她在想着什么,也不知她有没有想着什么。

近来,外婆的记忆太差了,她才是那个将我们的话当耳边风的人,左耳进右耳出,一点儿余音都没能在脑海里留下。

我问过妈妈:“外婆也记不得你了,你会不会难过?”

妈妈嘴上回答说:“不会,她连自己都不记得,更何况我,不过她有时还是会念叨大舅的名字。”

其实,我知道她是有点难过的。被自己的妈妈忘记,怎么能不伤心呢?只是我从不是个善于安慰的人,我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也无能为力。

科学家证明人类遗忘事物是有规律的,外婆的遗忘曲线也是。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个丢三落四的老人家,有时丢了钥匙,有时忘了把钱放在哪个角落;后来她出去常常忘了回家的路,人家问她是谁,家里有谁也答不上一二;最后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不知温饱冷暖。

她忘记了很多,能记得的寥寥无几,每一天都是从头开始。

她只是老成了一个孩子

02

想起几年前外公去世了,为了不让她睹物生情,舅舅特意把她接到广州住了一段时间,他实现了小时候曾许下的诺言“等我长大了就带你上大城市看看。”他做到了。

可是城市的生活与她的节奏格格不入,她不懂普通话,不会看标识,步履匆匆的人流让她无所适从,横冲直撞的车辆让她心惊胆战,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惴惴不安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惊惶失措 。

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大部分时间她并没有去这大城市看看,更多时候不过是困在一隅之地,怔怔地隔窗望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与车。然后,等大人们下了班,孩子们放了假,终于得以一起出去看看这个精彩的大城市。

大城市真大啊,大到一转身就不知道东南西北,大到可以每天擦肩而过的都是不重复的陌生人,大到出门就可以碰到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白皮肤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

她就像个背着盔甲的蜗牛,小心翼翼地用触角看了看这世界,一个不耐烦的眼神和大声一点儿的语调都会让她立马缩回保护壳里,怯怯懦懦地自叹自怜。

大城市带给她的并不是惊叹与荣耀,更多的时候是惴惴不安与对家乡里稻田的思念。她此时不应该环绕在车水马龙之间,她应该被稻田里的青禾包围,那里才是她熟悉的世界。住了没几天,她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吵着闹着要回去,要回乡下割草喂牛和施肥锄草。大人们都说,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会享受,操劳命。

或许,她羡慕的不是大城市,她只是喜欢听孩子许诺会带她上大城市看看的那番豪言壮语与孝心。后来的岁月里,她不记得舅舅说的“等我长大了就带你上大城市看看。”这番话,也记不得她曾经上过广州这座大城市看了一看。

几个子女在她的心目中,提起名字时或许偶尔模模糊糊还是能记起某些片段,大部分时候她的记忆是空白一片。过年的时候,大姑妈回娘家,姑妈打趣着问她:“你还记得我是谁吗?”

外婆抚摸着她的头,吃惊地问道:“我怎么不记得你,你是我小娟。”外婆笑了,仿佛猜对有奖一样,“不过你怎么有这么多白头发啦,快要赶上我的白发了。”

语闭,已经当奶奶的大姑妈眼眶红红的,极力掩饰着:“妈,我都当别人奶奶了,能不老,没有白头发吗?”

“不是吧?你别诓我,你都当奶奶了,怎么没人告诉我?你这么大了啊?”外婆吃惊地问道,仿佛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次知道这个真相。

我妈和我舅打趣道:“可不是,你都是当人家曾外婆的人了,还蒙查查不知天地。”

“我当曾外婆啦。”她的脸笑成了一朵雏菊,“这就好咯,孩子多少岁了?我都不记得了。”

“过完年就三岁了。”

“这么大了?这就好咯。”

……

过年,外婆收到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红包,她收红包也收着很是开心,但是快乐总是短暂的,因为怕她将红包乱塞乱放乱给,所以她的子女们在商量之后,一致认为还是缴纳出来代为“保管”比较好。

有时老人和小孩真没啥两样,过年的红包还没焐热就要被大人们以一大堆冠丽堂皇的理由“骗走”。记得小时候爸妈的理由是“我替你保管,长大后就还给你。”“我用钱给你买新衣服。”“我给你买新玩具。”对了,他们这次的理由是“小亮(舅舅的儿子)没钱交学费了,你能不能先借我点?不然他只能辍学在家了。”心软如外婆,子女们配上愁眉莫展的神情就足以骗到她。

到嘴的鸭子又要飞走了,外婆恋恋不舍地从口袋里掏出红包,手里还紧紧拽着,商量着:“要不我就给你一个红包?”

但大人们坚决地告诉她:“一个还是不够学费钱的。”

最后,外婆还是犹犹豫豫地把红包都“充公”了。

大部分时候老人和小孩真没啥两样,就像对待红包,只有收下权,没有使用权。谁能保证老人和小孩不会将红包乱丢乱放乱买呢?谁说大人们的这一举措一定是坏的呢?

03

外婆的记忆时好时坏,时不时就回到几年前的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有时上一秒还说要去做饭,下一秒就吵着要出去。问她去哪儿,她也说不出一二。总锁着她在房间不好,开门又怕她乱跑出去找不回回家的路。

为此,舅舅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拿出了一个簸箕,将红豆和黑豆混在一起,对外婆说:“菜市场上有人在收红豆和黑豆,2块钱一斤,不过之前被小亮打翻弄混了,你帮我把它们挑出来,卖了钱我们平分。”

外婆一听,果然上当了,乐呵呵地说道:“两块钱一斤这么贵啊?那你卖了好价钱记得要和我平分。”

“肯定要和你平分的。”舅舅斩钉截铁的话语不可置疑。

不再怀疑,外婆接过簸箕,饶有兴趣地在一旁一粒两粒三粒将它们归类分好。半天的功夫,她就成功地将它们全部都挑出来分类好了,舅舅一看,大夸了她一顿,简直就是家里的功臣一样捧:“妈,还好有你肯帮我挑出来,不然我都没空去弄,卖不到一个好价钱,人家看我们的豆好,给我们两块五钱一斤。呐,这是五块钱,你收好。”

外婆接过钱,笑得更开心了:“卖了这么多钱啊,这就好咯。”随手沾了点唾沫数起了五条“一块”。

舅舅转过身,将刚刚分类好的红豆和黑豆又混在了一起。

中午吃过饭后,外婆睡了一觉,醒来后又准备出去。舅舅赶紧又拿出簸箕,当然上面又是满满红黑相间的豆子,“妈,还剩一些没挑好的,你再帮我挑出来,明天我再拿出去卖。钱我和你还是平分。”

这一次外婆怀揣着口袋里的五块钱,有点不情愿:“我还有五块钱,打算去买菜做饭,你先放着,我回来再挑。”

“我已经买菜回来,你不用去买了。你看我待会又要去做工,哪里有空挑这个?最近这个很好卖,下次就卖不到好价钱了。”舅舅显得情真意切,看不出一丝儿破绽。最后外婆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没有再打算出去。

就这样,舅舅用这一招顺利把外婆留在家挑豆子三天。第四天,任凭舅舅再怎么死缠烂打磨破嘴皮开多高价钱。外婆都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不愿意再挑选豆子。我不知道她是看破了一切“诡计”还是挑选豆子挑到简直要怀疑人生,反正她又开始以“喂牛”“淋菜”“砍柴”等等借口出去。

此招,以失败告终。

04

外婆逐渐老成了一个孩子。不肯乖乖吃饭,不会乖乖洗澡,不懂昼夜时差,不懂不能随地大小便,脾气一上来了谁都哄不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想喊就喊想叫就叫。

反正她不会记仇,反正她也不怕你记仇,这有点没心没肺的嫌疑。但是正因为如此,除了得了他们所说的老年痴呆症,身体一切都好。

老妈说,都不知道这样对她是福是祸,但对于我们做子女的,照顾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有能力,有很多钱,我就可以给她更好地治疗。可是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要照顾,打工赚钱,有时真的顾不上她了。

如果外婆真的老成一个孩子就好了。那样大家肯定会更喜欢她,更贴心地照顾她。如果她是个孩子,那么身边的大人们也就会不遗余力地逗她笑,捏着胖嘟嘟的小脸夸着“真好看”“真可爱”之类的话语。

可是大部分时候啊,大人们并不会一遍又一遍地听她重复来重复去的提问,也不会有耐心教她辨认或熟悉或陌生的事物,他们总是忙忙碌碌的,给她的时间不过是端饭洗漱一盏茶的时间。

你说大人们没有那么耐心地逗她笑、陪她玩,会不会就是因为她没有小孩子那般可爱的胖嘟嘟的小脸,也不会“呀咿呀咿”地撒娇?是的,她身上也没有新生儿般香甜,有的只是老人的腐朽味道。

或许,她只是老成了一个孩子,但又不是一个孩子。

                                —End—

今日碎碎念:#想听你说说那些关于外婆的事……#

安鱼鱼

敏感文字,无感数字。如果在这现实之中没有遇见,不如在文字王国里相识吧~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安鱼鱼(ID:Anyuyu963)

相关文章

  • 她只是老成了一个孩子

    阳光斜照于屋檐,投落到地上成了一块阴影,后来移至门槛,爬到她的脚边,最终洒了她一身的光芒,暖洋洋的,像是倚靠在暖炉...

  • 她只是个孩子

    她只是个孩子,为我却承担了很多,有时歇斯底里的发疯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切却让她承受了,她承受了太多压...

  • 她只是个孩子

    她只是个孩子 所以没有人想到要尊重她 她只是个孩子 所以很容易成为别人的出气筒 她只是个孩子 她的需求很容易被人忽...

  • 她只是个孩子

    记忆中那个还襁褓中的孩子,转眼之间就自己到处跑了,而我,还停留在把她抱在怀里的那几年。 她是我发小家的孩子,她妈妈...

  • 她渐渐成了孩子

    文/西婧 01 气温慢慢回升了,昨天的太阳格外暖和,阳光洒满了大地,也洒在了温柔的小脸上,温暖了灿烂的笑容。 走在...

  • 她成了她

    派出所门口来了很多人,有几个记者还有不少神色焦急的人,因为昨天有新闻说,警察在打拐的时候,抓捕了最大的一个人贩子刘...

  • 惊蛰!我陪孩子出来看看虫子……

    【节气活动播报】①惊蛰!在一个孩子眼里,到底她会在意什么? 老夏身为父亲,今天只做“跟班”,只是观察者和记录者……...

  • 惊蛰!我陪孩子出来看看虫子……

    【节气活动播报】①惊蛰!在一个孩子眼里,到底她会在意什么? 老夏身为父亲,今天只做“跟班”,只是观察者和记录者……...

  • 惊蛰!我陪孩子出来看看虫子……

    【节气活动播报】①惊蛰!在一个孩子眼里,到底她会在意什么? 老夏身为父亲,今天只做“跟班”,只是观察者和记录者……...

  • 随笔

    看看日历,我们的生日又到了,只是:你我变成了爷奶,他她变成了姥爷和姥姥;只是:你我变成了旅游侠,他她变成了顾问和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只是老成了一个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ei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