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乃是乐府诗,《乐府古题要解》对此题作如此评解:“关山月,伤别离也。”自南朝而至唐代,诗人所写《关山月》曲辞多以征戍远别之苦为题,李白这首《关山月》是其中的上品名篇。
起笔四句,气势恢宏壮丽,顿时将全篇的意境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这些大气磅礴的意向凝聚在短短二十字内,李白诗仙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这里的天山指的是今天的祁连山。祁连山脉横亘在甘肃和青海之间,乃是大唐和吐蕃的边界。匈奴语中把天呼作“祁连”,这也是祁连山名字的来源。仅“天山”二字便给人一种苍茫雄浑之感,明月从连绵巍峨的祁连山上升起,清冷的月光照耀着苍茫的云海,浩然长风,仿佛从万里之外的家乡吹来,直抵西北边地的玉门关。寥寥数语,一来勾勒出西北边关寥廓苍茫的景象,二来道尽征夫的孤寂凄凉之情。在这样空寂悠远的背景烘托下,远征的将士们怀乡之情愈加深沉凝重。古往今来,多少征戍诗词,皆不如此句的雄浑壮阔,情思高远。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由眼前景色而写到边关战事。遥想当年汉高祖出兵征讨匈奴,兵困白登山。现如今边地胡马啾啾,吐蕃国窥伺着大唐的青海湾。自古以来,西北边关战事未休,多少将士在这里埋骨未还。虽然诗人言尽于此,但背后深深流露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字里行间,凄凉之意蒸腾纸上。
末尾四句再度转换成出征将士的角度,抒发了征夫思归之苦。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日日凝望苦寒的边地,思念遥远的家乡,遥想着家中的亲人妻子在高楼上同对这轮明月,叹息愁苦之情夜夜不绝。笔触空灵,笔法多变,愈发衬托出边关征夫深切的思归之情。凝练凄婉的诗句更使人深觉悲凉凄苦。
明代胡应麟评论这首诗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这句评语是很恰当的。李白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从而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同类诗所难以企及的。
关山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