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升级的底层逻辑

认知升级的底层逻辑

作者: 林畅是个小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07:23 被阅读0次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一个无比焦虑的时代, 996、内卷、鸡娃等词,充斥着我们的朋友圈,每个人都被裹胁其中,压力都大的不行。

    在这种严峻的大形势下,有头脑有思想者奋起自救,各种阅读、各种上课、各种学习班、忙的不行,脱离具体的形式,这些自救措施最后都指向了一个方向:认知升级。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弄清楚了认知升级的真正含义,更别说实现的方法和路径。

    这就好比两个人游泳。

    第一个人,先跳进水里再说,多扑腾扑腾几次,说不定就学会了。

    第二个人,先了解基本的原理、步骤(比如如何憋气、吐气、蹬腿、滑臂等),再下水,在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结合实践去调整自己。

    这两个人也许都能学会游泳,说不定第一个人学会的速度还会比第二个人快,但如果想成为专业或半专业选手,往往是第二个人的方法更加合适。

    认知升级也是这个原理,只有弄清楚了个中原理,才有可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1、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异在于认知水平

    还是用点篇幅来说明下,到底什么叫做认知。

    首先是人的四种认知状态,借用的是 「达克效应」,也就是下面这张图。

    image.png

    这是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也是人的四种境界:

    我将其简单翻译为: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这四种状态,既可以用来说明一个人的认知状态,也可以用来说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认知状态。

    我举两个例子。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二者之间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三季人”又是其中独具匠心的一则。

    有一日,子贡在门前清扫客道。不多时,第一位拜访者登门。

    他上来便问子贡:你是孔夫子吗?

    子贡回道,有什么事要劳烦我们老师?

    那人表明自己是来询问关于时间的问题。子贡一听,这何必劳先生出马,我都能给捋顺溜了,于是就让那人出题。

    那人遂问:“年之季其几也?”小伙子,一年共有几个季节啊?

    子贡懵了,心想这人穿着显贵、一身秀气,哪成想问出如此没有水平的问题,要么是个傻子,要么就是来踢馆的!

    子贡稳了稳情绪,微笑说道:四季也。

    那人当即反驳:明明是三季。

    呦呵,子贡听完气不打一处来,这是鸡蛋里挑鸡崽儿,平白无故来找茬儿,今天我还能让你给忽悠瘸了?

    于是,子贡与来客相会于道,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讨论不止,争辨这个问题。

    外面越吵越激烈,孔子闻声而出,子贡顿时底气十足,心想终于等来了救兵,便想让孔子主持公道,找回自己的智商。

    孔子起初笑而不语,尔后仔细端详了那人的衣服,最后才对两人说,一年就是只有三季啊。

    来者喜形于色,蹦蹦跳跳地就走了,只留下一头雾水的子贡。

    子贡问之,孔子解释道:此人衣着浑身翠绿,容颜苍老,显然这是一只蚂蚱精啊!他在春季诞生而在秋季死去,哪里见过冬天呢?你若是与他争辩起来,恐怕三天三夜都见不了分晓。

    另一个故事是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

    刘备和曹操坐在那,一个指点群雄,一个一味谦恭。问天下英雄是谁?

    曹操说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

    纵然天下各种人物拥有千军万马,但曹操真正顾忌的却是这个正在种菜的刘备。虽然刘备寄人篱下,内心却是匡扶汉室的认知。后面的历史走向也正如以上的认知讨论一样。

    天下大势,何其复杂;即便如此,也能简化到最关键的点,即关键人的关键认知。

    你拥有的资源、兵力,都不重要,核心是你脑海里的大图和你认知的能力。

    而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就是你和这些人最大的区别。

    2、 认知升级=思维能力升级+知识储备升级

    如果我们对认知的理解仅停留在上面的两个案例的层面,而没有更多的延展,那我们多半是没办找到认知升级的路径的。

    那到底该如何实现认知升级呢?

    正是你看到的标题,我把认知升级进行了拆分,认知升级=思维能力升级+知识储备升级。

    2.1 首先, 是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更底层的能力。

    在了解具体思维方式前,我们先要知道关于思维的思维,也就是批判性思维(或者叫做元思维)。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即使懂了再多的道理、模型,从本质上来说,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东西。

    那么,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简言之,批判性思维犹如我们思维的观察者,负责对我们的思考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批判,以确保我们思考的结论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

    完整的批判性思维包括对论题、论证、结论三个部分的批判,核心批判的部分是“论证”的过程,论证中经常采用的两种推理方式是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接收到任何信息,快速进行因果分析或者演绎推理是大脑的生理本能,因果分析或演绎推理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

    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再去学习具体的思维方法、工具,我们就更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刘润老师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前段时间,我去参访了小马宋老师的公司。
    小马宋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名片的本质是什么?你会怎样设计自己的名片?
    名片在过去,是为了保留别人的联系方式。但是今天有微信,保留联系的功能。那么,名片还有什么用?
    小马宋老师说,名片的本质,是为了能让对方记住你,其实还有一种社交功能。如果知道了这个本质,就会发现名片的作用,和改进和优化的空间。

    比如:
    1,名片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双方见面介绍自己,不会说我是某某大学的客座教授、某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这些话,不太好说,就可以印在名片上。
    2,名片让人记住自己。所以把名字放大,把logo放大。
    3、名片本身,还可以拿来破冰。

    经过这番思考,小马宋老师的将自己的名片设计成了这样(下面分别为名片的正反面):

    image.png

    所以小马宋老师的名片,本身就是一张5万元的优惠券。拿到名片之后,大家觉得非常有趣,很快就能聊上几句。

    2.2 再次, 是知识储备。

    所谓知识储备,是我们对某一门知识/技能所具备的知识量储备,是相对更加外显、更容易获得的能力。

    冯唐在其《冯唐成事心法》一书中,提到了麦肯锡顾问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某个行业的专家的三个秘籍,其中包括:“知道行业里的100个关键词”。

    “举个例子,我在麦肯锡成为合伙人,是因为一个叫'TLL'(Travel Infrastructure and Logistics)的行业,也就是旅游、航空、港口、航运、物流相关的这么一个行业。
    关于港口,有一百个左右的关键词。比如,你要知道什么是岸桥、堆场、集装箱、二十尺箱、四十尺箱、本地货、中转货、本地市场、中转市场等。明白了一百个关键词之后,你会发现,你与专家的距离迅速缩短。”
    《冯唐成事心法》

    冯唐说的这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但我觉得还不够。

    知道“100个关键词”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100个思维模型”。

    比如,你是做HR的,你就必须知道组织发展有哪些模型、人才发展有哪些模型、学习发展有哪些模型等等。

    比如,你是做营销的,你就必须知道4P、4C、AISAS等等。

    知道了这些模型,你就能比其他人有更高、更全的视角。

    3、认知矩阵模型

    继续往下读之前,我想请你停下来思考下认知升级中两个关键要素: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的关系。

    (这也算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训练,你可以先暂停几秒,想一想。)

    好了,时间到。

    首先,思维是知识的养料,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知识会变得呆板而缺乏爆发力、创造力,丧失知识本应该有的价值。

    其次,大量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思维推演的基础,没有知识储备的思维容易变成空谈,飘在空中,无法指导实践。

    因此,思维能力很重要,知识储备也同样重要。

    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得出认知矩阵模型。

    image.png
    • 第一象限,高知识储备、高思维能力,正是我们要追求的认知升级理想形态。
    • 第二象限,低知识储备、高思维能力,对应到现实中,就是“讲空话”、“讲套话”,不落地、不务实。
    • 第三象限,低知识储备、低思维能力,对应到现实中,就是“不知者无畏”、“傻白甜”、“野生纯天然”。
    • 第四象限,高知识储备、低思维能力,对应到现实中,就是“书呆子”、“教条”、“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解读这个认知层次矩阵模型。

    比如,从不可替代性程度的角度。

    处于这四个象限的人,不可替代程序排序大致如下: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四象限>第三象限。

    再比如,从个人成长的角度。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遵循下面这个步骤(个体也会有差异):

    从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第三象限→第一象限。

    • 学知识
    • 提思维
    • 双高

    这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是,选择了什么样的成长路径,就在哪个方面下足功夫。

    4、 如何提升知识储备

    有了这个认知矩阵,认知升级这件事情变得非常明朗。

    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扩充我们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思维能力。

    先说知识储备。

    如何扩充知识储备呢?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李叫兽。

    李叫兽,真名李靖,90后,曾是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进入百度做VP时才25岁。

    李叫兽把人学习的方式归纳为两种,一种是 ,自我实践和向他人学习,另一种是,看书,学习理论。

    不妨思考下,你在自己领域内的知识积累,大部分是来源于实践还是来源于看书。

    绝大部分人属于第一种,而李叫兽是第二种。

    李叫兽在很小的时候,就去看书研究“打架”的道理,还被被他悟出来了, 打架的道理就是用坚硬击打柔软,所以练习就是两个方面,练如何用坚硬击打柔软,以及如何防止自己柔软被击打。

    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小时候的李叫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打架高手。

    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

    个人实践中积累知识,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当下场景,但问题是,这种方式慢且易陷入误区。

    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省去很多摸索的时间,但也会有一个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

    要将他人的经验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

    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在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后,不要只满足于量的积累,而要继续追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 1、这个知识和我已有的知识有什么关联。
    • 2、这个知识 还可以应用其他什么场景,找五个场景应用练习,把理论学透;
    • 3、 我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这个理论改进?

    我举个例子。

    二八定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知道了这个知识,怎么用这个知识呢?

    1、与已有的知识关联:

    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抓主要矛盾、要能抓住重点、在管理中找到抓手,这背后不都是二八定律的影子吗?

    2、还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

    1)阅读:读经典、找大师的著作。

    2)时间分配: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未来能产生价值事情上;

    3)交友:朋友在精,而不在多,把那20%的朋友经营好;

    4)个人规划:会的技能不要太多,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5)团队管理:80%的效益由组织中20%的人创造,要关注这20%的人需求满足情况。

    3、我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这个理论改进:

    马上梳理自己的朋友圈子,将20%的朋友筛选出来,并制定经营计划。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反思,这个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财富,改进我们的行动。

    5、 如何提升思维能力

    我用一张图形象地说明下思维到底是什么。

    image.png

    有了这个图,我将思维能力定义如下:

    思维是对客体的捕捉、理解、分析、加工,最终形成某个符合逻辑的观点,进而指导我们行动的能力。

    这里面难点有两处:

    • 第一,认清客体,或者说认清事实。
    • 第二,运用思维对客体进行理解、分析、加工。

    5.1 先说第一点,认清客体/事实。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1959年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这段影片千年后被发现,你会对后人留下怎样的感悟?”

    罗素停顿片刻说道:“很简单,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道德。”

    他接着说:“关于智慧。永远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

    认清事实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

    人根本上是情绪动物,我们自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客观事实”,实际上,我们只是在“感觉”的作用下,有选择性地看待事物。

    认清事实的关键是克服大脑的主观偏见,我们需要掌握更多、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并利用“冥想”、“正念”等方法,不带偏见和评论地观察事物。

    5.2 再说,对客体进行理解、分析、加工。

    要让这个过程更加符合事实,我们就要具备更深度的思维。

    要理解什么是深度思维,我们不妨看下什么是浅度思维,常见的浅度思维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 第一种浅度,是逻辑链条很短,对事物的起因、后果不具备较长的因果追溯链条。比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只能分析出最浅近的直接原因。
      第二种浅度,是思维过程中只能从最熟悉的地方出发(往往是我们大脑已有的思维方式),缺乏切换视角的灵活性。比如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无法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去换位思考。
    • 第三种浅度,是对于信息量较大、较复杂问题的束手无策。如果要求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很多人的思维能力是跟不上的,大脑常常处于超载状态。
    • 第四种浅度,是只关注眼前的、近处的、近期的内容,而缺乏长远规划、全局掌控的宏观视角。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容易陷入日常杂事琐事,总是充当救火队员,对事情的本质缺乏认知和掌控。
    image.png

    这四种浅度就是一般人思维过程中的局限和弱点。对应的,能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和改善的,则可以称为深度思维。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形式:

    • 第一,逻辑链思维: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 第二,多角度思维: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 第三,处理复杂事物思维: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 第四,宏观思维: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image.png

    要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去突破,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值得好好研究,我后续再专项为大家解释。



    今天,我们知道了认知矩阵模型,有了这个模型,认知升级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我们在认知升级这件事情上终于有了抓手。

    牢牢抓住认知升级的两个核心要素: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并对每个要素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专项攻坚、各个突破,我们就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建立起比其他人更广泛、更深刻的认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

    愿你能不断实践,早日成为领域内的高手。

    <<<陈辞令 学习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升级的底层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lf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