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知了却在树上欢乐的唱着歌。
我带着女儿在树荫下避暑,成片的红叶李葱茏繁茂,密密匝匝的树叶遮天蔽日,给炎热的夏天注入了一股清凉,使这里成了老少咸宜避暑的好地方。
女儿专心致志蹲在地上玩土,用小铲子慢慢将土铲起来,放进桶里,小桶装满了,用铲子把土从桶里再铲出来,女儿玩的很专注,我不忍打扰她,在一旁默默观看,偶尔也会“协助”一下。
翻开土发现一只还未脱壳的知了,我惊叫了一声,把女儿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她丢掉桶子和小铲,步履蹒跚的走到我旁边,轻轻的蹲下来,出神的看着行动缓慢的知了,她伸了伸手,想要触摸它,但又有点害怕。我告诉她,它是知了,学名叫蝉,它不会伤害人的,她始终不愿触摸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
我把知了放在树干上,它开始沿着树干往上爬,肢体还是柔软的,身体两侧有一对青色的薄翼,两只黑米粒大小但不能转动的眼睛,嘴巴像一个针状的吸管,活脱脱像一只小精灵。
女儿看到知了爬上树干,开心的又蹦又跳,嘴里咿咿呀呀的说个不停,她刚开始学习语言,词汇量很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这动静把周围大大小小的孩子吸引过来,他们贪婪的看着那知了爬啊爬啊,甚至舍不得眨眼睛。有胆大的孩子跃跃欲试想要抓它,女儿一个箭步冲上来,使出吃奶劲儿用手打掉小朋友试探的双手,嘴里啊啊乱叫,表情严肃。那孩子还要尝试去抓,儿女哇的一声哭了,搂着我的脖子,肩膀使劲的颤抖,还用手指着那孩子连连控诉。我安抚女儿,告诉她小朋友很好奇想看看知了,为什么不让小朋友看呢,再说知了是大自然的好朋友,你也不应该把它据为己有啊,无论我怎么说,女儿只是哭,不让小朋友靠近树干上的知了。
我无奈的向那群孩子摊摊手,告诉他们女儿还小,还不懂的分享,大家看着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我灵机一动说,这里肯定还有别的知了,要不我们大家一起来找知了,看哪个小朋友能找到。我话未说完,那群孩子蹦蹦跳跳表示赞同,四下走开,各自寻觅了。
女儿怯生生看着周围孩子饶有兴趣的找知了,有点动心,拉拉我的手想要我陪她一起,我鼓励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找,她犹豫了一会,慢慢的走到孩子中间,蹲下来,笨拙的用小铲子在地上慢慢翻着土,旁边的大姐姐看到,也上前帮助她,她兴致愈发的好,玩儿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有孩子找到了知了,兴奋的拿到我面前展示成果。
那是一个知了壳,脊背中间有一条宽宽的裂缝,里面空空如也。
“为什么我找到的和你的不一样?”那孩子问我。
我本想告诉孩子,脱壳是一种本能的生理要求,是一种进化的需求。可是这样说他们未见得会理解,我试图用一种简单的,他们能听懂的话来解释。
“因为他们换了新衣服,就把旧衣服丢在这里了啊”
大家都心领神会,相视一笑。
女儿这个时候用手指指自己的衣服,她今天穿的是条新的小碎花裙子。
我蹲下来搂着她说,我们宝贝也换新衣服了,换下的旧衣服在家里放着呢!
女儿高兴的手舞足蹈,咯咯的笑起来了,眼睛弯成了月牙。
与孩子相处大概就是说他们能听懂的话,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知了还不知疲惫的向上爬,树梢上浸染着蝉声……
有风吹来,驱散暑意。我拉着女儿慢慢回家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