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故事
秀色可餐 ——那些个易被误解的成语

秀色可餐 ——那些个易被误解的成语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1-05-22 00:00 被阅读0次

秀色可餐

记得曾经在很多年里,自己都将此成语误解为贬义,意思是男人很色,盯住美女不放,眼睛大大,眼珠子咕噜咕噜,仿佛一张大嘴巴在对色香味齐全的菜肴欲完全吞没眼下而后快。当然,后来发现此前的理解是错的。却原来,人家是褒义,意思是清秀悦目的颜色能使人忘掉饥饿,一般用来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语本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形容女子的姿色非常秀美。《镜花缘.第六六回》:“古人云:秀色可餐,观之真可忘饥。”亦用以形容风景之美。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引李质艮岳赋》:“森峨峨之太华,若秀色之可餐。”

不过,具体到社交场合,哪个男性敢面对女子说“你呀真是秀色可餐”?运气不好的话极可能会招来一巴掌的。

笔者估计,绝大部分人还是对该成语有误解的。

洛阳纸贵

典故来源:据《晋书.文苑传》记载,晋代文学家左思文章写得特别好,他的作品《三都赋》写成以后,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他作品的人只能争相抄写,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都供不应求,导致洛阳的纸价大幅上涨,才有了这个成语。

准确释义是,文学著作或作品(不能是其它)非常受人欢迎,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易招致的误解是,常被人用来形容东西涨价,或者商品很抢手。

文不加点

典故来源:汉末文学家祢衡,擅长文章词赋,文采斐然,过目不忘,恃才傲物,有一次为别人写了一首《鹦鹉赋》,虽然下笔千言,但他瞬间便一挥而就,丝毫用不着再修改润饰。

准确释义是,写文章很快捷,无须修改,一气呵成。

易招致的误解是,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写文章呼喇喇从头至尾,不加标点。

目无全牛

典故来源:《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厨师第一次灾牛的时候,眼睛里看到是整个的庞大且浑然一体的牛,经过三年的宰牛经历后,技术已经纯熟,再宰牛的时候,只看皮骨间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了。当然也就愈加游刃有余,娴熟无比。

准确释义是,在所从事的行业里,经过反复实践后,技艺已经非常纯熟,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易招致的误解是,很多人常常误解为只顾自己或眼前,缺乏整体观念,类似“目无全局”。

无所不为

典故来源:《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准确释义是,满肚子坏心眼,嘛坏事都干。贬义。

易招致的误解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个贬义词,还以为是个中性词呢,故而会被不慎误用到赞赏的语境中。记住:“无所不为”就相当于“无恶不作”。

罪不容诛

典故来源:出自《后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是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大为光火,下令将其逮捕归案,不料到案后竟然有很多办案的官员为郭说话,而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死有余辜,理应处死,最终汉武帝将其满门抄斩。

准确释义是,一个人的罪恶极大,即使杀了他,也不能抵消其所犯下的罪行。相当于另一个成语“死有余辜”。

易招致的误解是,该成语现在被误解的频率很高。很多人误解为,其所犯下的罪行,尚且没有达到被杀的地步,冤枉了。

安土重迁

典故来源:出自《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意思是,不愿离开本土,不愿迁徙,这是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本性;一家人在一起不分离,同样也是人所与天俱来的心愿。

准确释义是,百姓普遍安居乐业,不愿背井离乡。

易招致的误解是,“安土”与“入土”相混淆,“重迁”与坟址墓地迁移等联系起来。

空穴来风

典故来源:战国·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

准确释义是,你即便再做到洁身自好,也会招来不好的传言完全没有根据的说道。贬义。

易招致的误解是,既然有空洞穴隙,那就会形成空气流动,产生风。所以,那些风言风语,点点滴滴,应该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目不窥园

典故来源:《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

准确释义是,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易招致的误解是,不要窥探、刺探他人隐私。

不赞一词

典故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意思是:孔子著《春秋》,该简处简,该详处详,乃至于像子夏这样的高材生大手笔也无法更动一字。

准确释义是,文章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易招致的误解是,(出于打压目的,有意)不说一句赞成(或赞美)的话。

危言危行

典故来源:出自孔子《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意思是,当朝政清明的时候,我们的言语和行为都应该正直;当朝局动荡、社会不安的时候,人们的行为更要端正,但在言语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谦虚谨慎,要有分寸。宋朝的尹焞就曾说过:“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孔子这是在教导我们为人处世之道。

准确释义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泛指正直的言行。即端正言行。正确造句:“身为公职人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易招致的误解是,一,经常被望文生义,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二,过分小心谨慎,不敢发表意见看法”。三,等同于“危言耸听”。

为什么“危言危行”很容易招致误解呢?盖在字典里,“危”是个多义字,太多义了,总括如下:

其义一,为不安全:如危险、危殆、危难、危如累卵等。

其义二,为使人恐惧、忧惧: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悚(危悰,危惧)等。

其义三,为威胁、摧败:如“能危山东者,强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其义四,为败亡、灭亡:如“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其义五,为怀疑、疑虑:如“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其义六,为损害:如危害、危及。

其义七,为高的,陡的:如危石、危樯等。

其义八,为使人惊奇的:如危言耸听。

其义九,指人临死:如病危、垂危等。

其义十,端正、正直,如“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而“危言危行”之“危”正取自上述的第十个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秀色可餐 ——那些个易被误解的成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mi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