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曾还看到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的新闻,遂理所当然地以为《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的故事大概也是发生在英国的这座城市里了,后来看了影片才恍然大悟般,原来此“曼彻斯特”非彼“曼彻斯特”,相较于英国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海边的曼彻斯特不过是一座小城镇,埋藏着一个名字叫作Lee的男人的伤心的往事。
每日穿梭在大城市里的杂务工可能有很多个,他们多千篇一律,他们多面无表情,他们多默默无闻,平凡渺小到甚至不会有人要突发奇想去了解他们。只是了解与否,他们都依然是他们,千篇一律的皮囊下裹着的是独一无二的灵魂,各自有着各自的幸福和不幸,各自有着各自的过往和未来,只是时间他从未舍得为谁谁而停留过。
恰逢其会,Lee是这千千万万的人之中的一个,他穿着工作服毫不起眼地行走在波士顿小区的楼层里,遇见着各种各样难缠的住户,解决着各种各样的清洁杂物问题,日复一日,麻麻木木。可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一个中年男人,下班后在酒吧里暴脾气跟个小伙子一样一点就着,那宛若困兽一般与人扭打在一起的,仿佛是另一个陌生的灵魂在宣泄着心中的绝望。
但凡绝望的灵魂,谁又不曾千疮百孔过。

影片继续交错地放映着,回忆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你会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灵魂在千疮百孔之前也是有过短暂的幸福的,没有强烈的对比,对那人就没有致命的杀伤力。
Lee的哥哥心脏病去世,Lee回到曼彻斯特,他的悲伤掩藏在一切的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掩藏在太平间轻轻的拥抱中,掩藏在时不时地回忆中。
相较于Lee的沉默寡言,十六岁的侄子帕特里克则要青春轻浮很多。太平间里那一句“好了,推回去吧,”则又显得薄情许多。我以为是少年独有的无知者无畏,但开冰箱的那个镜头我却立刻原谅了这个少年。Eason在一首歌里唱道:“你就当我是浮夸吧,浮夸是因为我害怕。”十六岁的少年,他的浮夸之下,掩藏着失去挚爱的不知所措。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律师宣布遗嘱的时候,Lee近乎绝望发抖的推辞。
镜头一瞬间就拉到了过去,一场大火毁了那个男人原本应该幸福的家庭,两个女儿和小儿子都葬身火海,那从废墟里被抢救出来的妻子哭的撕心裂肺,怀里抱着啤酒的Lee看着大火无能为力。无能为力本身,就是一种绝望的存在,何况那场大火的始作俑者归根结底是他自己。天灾人祸的结局到最后不过是子散妻离,孤家寡人。
导演还算善良,镜头一扯又回到了现实,Lee与妻子离婚的那段戏,我们不得而知,想起《大话西游》里孙悟空指着城墙上的至尊宝说:“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Lee最后的落魄被导演掩盖了起来,显现给我们的终是告别过去,渐行渐远,再不回头。

寒冷的曼彻斯特飘着雪,哥哥无法下葬,最终帕特里克留在了曼彻斯特,Lee回到了波士顿,他们终于还是迎来了来年的春暖花开。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以为Lee会和过去和解,会遵从哥哥的遗嘱成为侄子的监护人,会从波士顿搬回到曼彻斯特,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可这显然只是我以为。我们总是希望看到美好的结局,却不愿接受现实中的结局。谁都有不和过去和解的权力,Lee亦然。曼彻斯特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地方,也是他一生中最悲伤的地方,当悲伤掩盖快乐,他唯有远走他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