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吗?【《曾国藩传》感悟(17/17)】
正文:
品味历史沧桑,阅读促进成长。欢迎来到《读传记,省内心 》。今天,我们开启《曾国藩传》第四卷“曾国藩的最后岁月”,也是全书最后一章。
本书破解了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作者张宏杰研读大量资料,形成这本简明的《曾国藩传》,让读者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对曾国藩一生的成长历程有所了解,并从中汲取养料。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前情提要:天津教案对曾国藩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不只是社会各界的痛骂让他深感痛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事件,他清楚地认识到大清王朝已经不可挽救了。
01.且愤且乐,死而后已
曾国藩是清王朝的忠臣。为了这个王朝,他拼尽心力。平定太平天国后,他没有懈怠,接着启动了洋务运动,他的目标不只是延长王朝的寿命,更要更新它的精神,脱换它的胎骨。然后,并非人人都是曾国藩。他不久就发现,整个统治集团并没有痛定思痛,重造国家的愿望。
但曾国藩是一个坚忍的人。他知道,王朝更替的事,是上天做主的,自己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人事。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即使病魔缠身,仍不遗余力地以孱弱的身体,推动着多灾多难的国家向前走。
02.兴办洋务,渐图自强
曾国藩虽然是位理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坚强的信心,但他的心态一直都是开放的。他后期的政治生涯,核心目标就是兴办洋务,渐图自强。他知道,所谓洋务不是办几个工厂就算完成的。西方国家军事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技术厉害。
因此若想精通他们的技术,需尽快派人到外国学习,亲身实践研究。因为西方的这些东西里蕴藏着道理奥妙,如果不去反复观察,使用,无法得知根本原理。
这个建议很快被朝廷采纳,1872年第一批外派人员,从上海登上美国的远洋轮船,远赴美国留学。这也是曾国藩临终前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03.生命不息,自省不止
晚年的曾国藩虽然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尽管右眼已经失明,左眼视力也不好,但他还是每天处理完公事后读一点儿书。直到生命的末尾,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二,曾国藩去世前两天,他仍然如往日一样工作。但觉特别疲倦,到了下午,口不能说话,只好停办公事。两日后,曾国藩大限来临,他为这个国家,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
04.古今完人,历史丰碑
曾国藩去世的消息传开,他的门生故旧们都非常震惊,痛心疾首。身在直隶为官的老友赵烈文得知后,悲痛之余,评价他是一个能感动上苍的圣人。活着的时候已经是完人,死后则盖棺论定为圣人。
立功、立言、立德,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造诣很深。
曾国藩事君至忠,事亲至孝。对于兄弟,互见肺腑,毫无芥蒂。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感情深挚。对于儿女,慈爱严格,尊重人格。曾氏家族直到今天,依然人才辈出,这和他树立的良好家风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他被誉为“古今完人,功比周公孔孟,名垂万世千秋”。
【个人成长践行清单】
“读传记,省内心”。看了曾国藩的成长故事,我们又该如何践行呢?
每日一问: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吗?
正齐:是的,对认定的事情,选择“先相信,再看见”。
践行清单
-相信时间复利: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付出必有收获:确定目标只管努力,剩下交给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