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文字工作者跟你说的情话,为了押韵我什么山盟海誓都敢写——一个沉重的哈哈
周末,雨。读一本英文小说,159页。读完以后怔怔地杵在原地,悲哀地发不出声,隐约还有一丝愤怒。赶快疾笔。
哎,无法疾笔,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形象。
陌生的轮廓,
淡青的胡须,
忧郁的眼睛,
寂寞的叹息。
我曾说,作为一个小说人物,你必须先感动我,惊吓我,使我心碎、恐怖、战栗、流泪、愤怒,然后如果你还有余力,你才能取悦我的双目。然而你做到了,伟大的盖茨比。
你做到了,源于你的羞涩、你的欲望、你的执着、以及你的求而不得。我热爱你这一类人,心性单纯的成年人。你的一切品质一切劣行都太珍贵,珍贵到让人联想到一切悲壮的美。我知道这样的你只存在于文学里,即使只存在于文学我也知足了。
一瞬间我想化作你身后的墙,永远拥抱你寂寞的背影。
然而你是谁呢。
你是伟大的杰伊·盖茨比,你是德国皇帝的表亲,你是德国间谍,你是一名杀人犯,你是西半岛上无休止的舞会供应者。你挥金如土,引来半个华尔街的上层名流。人群蜂拥于你的豪宅里,双目所及都是金色,金色的酒杯,金色的礼服,金色的劳斯莱斯。晚上七点,爵士乐正式奏起,声色犬马,夜夜笙歌,何其梦幻,又何其真实,非“纸醉金迷”不能形容。然而,在喧哗背后你被人群吞没的那个声音,才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交响曲。
我听到了你,听到了你高度沸腾的恐惧。因为你始终不是杰伊·盖茨比。你既不是皇帝的表亲,也不是德国间谍,更不是什么杀人犯,哪怕你是以上任何一个都好,可惜你都不是,你终究没有一滴贵族血液,你也终究不是杰伊·盖茨比。
那么你到底是谁。
你是詹姆斯·盖兹,一个西部农民的儿子。无可非议,你来自鄙视链的最底层。巨大的门第观念和阶级意识是你的屈辱,它吞噬着你的自尊,撕扯着你的灵魂,浇灌着你日夜循环的噩梦。你越是拼命遮掩,它越是令你不安。你真受不了这个。它令你失控,发疯,同时又使你反弹,升入高空。你的伟大由此开始。
下面说说你的故事。
你的故事本来没什么好说的,属于古老悲剧中的一种——“底层小子爱上贵族千金”,毫无噱头,可是你这个人本身却莫名地扣人心弦。我很喜欢你啊,盖茨比,我觉得你人不错,干起事来很有劲儿,并且你追寻的东西显然不是物质文明,你可以一夜之间将财富全部销毁。而你追求的,是你视之为珍宝的“纯洁爱情”,是爵士乐时代鲜有的人性。
五年以来,你身处寂寞边缘永恒守望,无数次你伸手触摸,触摸那道绿光,那个情人,那个梦。你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重回某些时刻,听到某个声音,唤醒某种经历。是的,你想尽一切办法,走私也好,狂欢也罢,你做到了。你想的很简单,你要引她过来,你要牵起她的手,生养小孩,共谋生计,仅此而已。你一生都在追求这个。
可是阶层分明。于是你守护的爱情,卑微到可笑,又庄严到可怜。这种设定早已预示了你的毁灭。毁灭始于你再次见到她的那一刻,你纯白的梦便出现一道裂痕,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她代表着你的梦想的幻灭,只是你还未曾察觉,因为你早已一片混沌,手无足措,连连失态,大雨淋湿了你,你张着嘴,嘴唇发抖,语言出现空白区。
一切杀戮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你们旧情复燃。火焰燃得越快,杀戮来得越快。然而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意外比杀戮来得更快。你们集体无意识地杀死了一个人。所有人都是凶手,包括被杀者在内。只是每个人都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出逃的借口,唯独你,跌入了无底深渊。悲怆的泪水顺势流淌,狠着心,读下去。我想看看那个纯白的世界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我终究看到了它的满目疮痍,疲惫不堪。你在窗外守护了整整一夜,真是一夜坚毅而痛苦的守望。而她在屋内和丈夫商量逃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所以他们并不痛苦,他们可以在一步步人性的妥协之中获得快感,欲望最终战胜了良知。很显然,你成了他们死死盯住的一根救命稻草。我被这一幕的荒诞感彻底击碎,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令我无处遁形。
爱情即刻变得廉价而苍白。
你死了,就这么不明不白。
这样的结局对于读者来说是件残忍的事。我像一个受骗的孩子,说不出话。只因你爱她,爱到不容辩解的地步?只因你爱她,便如父亲一样远远凝望,默默承受了所有业障,用生命擦拭了所有罪恶?
你知道吗你这种离开方式近乎可笑,近乎愚昧,近乎可怜。但冷静下来,我倒是又很喜欢你以这种姿态离去。因为我不希望你和别人一样。人性的成熟意味着改变自己,我情愿你就这样幼稚的地死去。
舒缓的音乐响起,又在空气中飘散,面对一切不合理我都不再质疑。盖茨比根本就不存在,没人需要他存在,他就不存在。人生不停,音乐不停。人们继续喧闹着,混沌着,直到百万人集体离开,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人们惊醒,开始集体发声,称那个时代为“美国梦的破碎”。梦也无妨,碎也无妨,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这样。
如果硬要说一说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我想,它关乎一些半透明的文字,包含某些奇特神秘的直觉,爱与欲望的博弈,以及人性善恶的所有问题。至于它到底能给你什么,还需要你自己去寻觅。
作者语:文学专业的我,没有选择从专业角度来谈《伟大的盖茨比》。一是因为应试时背过的东西,觉得再嚼无味;二是我始终质疑印在教科书上千篇一律的解析模版,不想拿来误人。文学是活的,也不会有任何标准答案。所以不谈美国梦,不谈资本主义,不谈爵士乐和roaring twenties. 在我眼里,每本小说都是一块水晶,灯光一打下来,它就折射出无数个闪光点,我想抓住其中一个,将其放大。所以我的写作立场是寻找情感本身,情感永远是最真实的东西,也是我写作的全部意义。另外想说的是,这本小书很美,浪漫的绵长的英文句子很有节奏感,每一章都好似一曲咏叹调,完整,精彩,有力,去读一读,你会发现,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不要去读中译本。渐渐觉得劣质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一场凌迟。一刀一刀割开皮肉,一字一句迸出鲜血,整篇视觉几近血肉模糊,直至最后一息,作品死去,再读起来难免读不进去。
网友评论
(5370+小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