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六年琐事记(四)

作者: 飞青家的斜弄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21:41 被阅读37次

到了镇上已是黄昏,两人带着孩子寻到一家客栈,安顿下来。期间两名孩子先后转醒,守着他俩的张子骞第一时间送上小米粥。他俩狼吞虎咽地吃完,又沉沉睡去,张子骞一路抱来的那个冲他甜甜一笑,说了句他听不懂的蛮语,多半是感谢的意思,他这才注意这原来是一名女孩。

魏长殷回来时,带了两套当地小孩的衣服。

“长殷兄,这两个孩子你打算怎么办?”望着熟睡的两个小人儿,张子骞问。

魏长殷沉默了片刻,“送他们回家。”

“那你不去京师了?”

“既然管了,便要管到底。京师,来年再去。”

“可惜我陇右之行未了,不然就陪长殷兄一同去看草原风光。”

“你以后想去,来京师找我,我再带你去便是。”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两个男人击掌,许下一个没能兑现的诺言。

翌日一早,两名孩子洗漱一番——张子骞惊讶地发现他俩比大多数孩子要好看,难怪会被活贩徒盯上——敷了药,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跟在魏长殷身后,向张子骞挥手作别。许多年后,每每回忆起这个场景,纵使已经看不住他们三个人的脸了,但张子骞依旧清楚记得那天阳光正好,背着剑的大人一手拉着一个可爱的小人儿,像父亲带着自家孩子去出门踏青。

他做梦也想不到,那个为了一根骨头而被踢得半死的男孩会在多年后成为草原的君王,对他的妹妹说:“桑格,你要永远记住我们被掳去中原的那一次,那是很好的一次教训。这草原上的人和天底下所有人都一样,都不可信。”然后挥师南下,与当年将他送回草原的那个大人兵戎相见。

对未来一概无知的张子骞继续旅行,他要先把韩山千的信给送了。平佑镇并不大,稍微一打听便找到了钟家,那是座门前有一株大桑树的宅子,张子骞到时,正有一名背负幼童的妇人打开门往外倒水。

他赶上去问道:“请问这里可是钟家?钟晶姑娘在吗?”

“你是哪位?”那妇人狐疑地打量。

张子骞亮明身份,拿出信,道:“我是受韩山千所托而来,要把这封信交给钟晶姑娘。”

“钟晶已经不住这儿了,我是他婶婶,”妇人没有接过信看,也没有让张子骞进屋坐坐的意思,“韩山千我记得,是那个总来找钟晶的高个儿男孩吧?你回去告诉他,既然在京师谋得了官职,便好好在那里升官发财,别再想着钟晶了。”

张子骞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好说道:“钟家嫂子,还请告知钟晶如今身在何处,这封信若是没有亲自交到她手上,我有负朋友所托。”

那妇人盯着张子骞看了会儿,伸手指了一个方向,道:“往这个方向走三十里,有一个平家岙,找一个叫赵匡邦的,钟晶在他那儿。”说完,她转身回屋,片刻后回来,把两封信塞到张子骞手里,“这个你也给钟晶带过去吧。”

张子骞一看,正是韩山千之前的两份信。

“你别这样看我,钟晶走前交代过,若是有韩山千的信,不必转交给她。”

张子骞心中疑窦重生,却一时不知从何问起。妇人下了逐客令,“你有什么疑惑直接去问钟晶吧,待会儿我男人回来,见你打听他这个妹妹,又要发火了。”

会在送信这件事上出状况,张子骞是没想到的。他仔细一想,先悄悄在钟家周边打听了一阵,那些听到“钟晶”这个名字就压下声音的街坊很快让张子骞明白了大概:三年前,就在韩山千进京赶考之后不久,由自家大哥一手抚养长大的钟晶,为了平家岙的一名小无赖,同家里闹翻,私奔了。而在这之前,他们大都以为钟晶会等着那个高个儿的男孩接她去京师。

出平佑镇,一条大路直走下去,地势渐低,远远就可以看见错落村舍,正升起袅袅炊烟,一派田园风光,正是平家岙。张子骞拍开村头一户的家门,对出来的一名老丈毕恭毕敬道:“老人家,这村中可有一位叫赵匡邦的?”

老丈没开口,只用手一指,便回来屋。他所指的方向,有一座格外破旧的茅屋,连土胚墙都没有,哪日风再大些,十有八九会倒。

袒胸露乳的年轻男人正躺在茅屋前的石板上,枕着手,翘着腿,闭着眼,一脸惬意。有人走近,他张开一只眼,懒洋洋问:“你谁啊?”

“在下张子骞,请问这儿是赵匡邦家吗?”

男人“嗖”得一声从石板上坐起身,“我就躺在这儿,你说是不是赵匡邦家?我不认识你,找我干嘛?”

“在下是替友人而来,”张子骞掂量了下措辞,“要找的其实不是阁下,而是钟晶姑娘。”

“钟晶可不是姑娘,他是我婆娘,”赵匡邦跳下石板,踏上草鞋,“你是不是从京师来的?你的朋友是不是叫什么韩山千?”

张子骞笑着点了头,笑得有些尴尬。

赵匡邦把手一伸,“拿来我看看。”

“什么?”

“韩山千让你大老远过来找啊晶,总带了些像样的礼物吧?”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可张子骞能从手里只有韩山千手写的三封信。

“就这?那你还是直接给她吧。”顺着赵匡邦的目光,张子骞转过头,看见一名模样清秀的女人挎着一只木桶,缓缓过来。她梳着高高的妇人发髻,眉目眼梢却还是少女,那只木桶里是她刚刚洗净的衣服,她还要回家做饭,而她那名总是躺在石板上迎接她的男人眼下竟是站着的,家门口还有一名没见过的男人,一看便是大地方来的人。

赵匡邦笑嘻嘻介绍道:“啊晶,这是京师来的人,是你跟我提起过的那名韩山千让来的,你们慢聊。”说完,他转身回屋,把他俩留在原地,留在短暂的沉默里。

钟晶放下木桶,用手抹着额头细细的汗珠,开门见山道:“千山让你来,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张子骞还能说什么,他把三封信递了过去。

钟晶一封接着一封地拆开,看得很快。她把信递回去,道:“你回去告诉他吧,我从来都只是拿他做一名寻常朋友。我已经嫁做他人,他在京师重地,身居官位,肯定会找到更好的人。”

张子骞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信,忍不住问道:“钟晶姑娘,还请恕在下冒昧,千山兄在你眼中是不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吗?”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他是个很好的人,知书达理,样貌出众,善解人意,如今又考取了功名,是天下万千少女的良婿佳偶,”钟晶的嘴角带起一丝笑,“要不是遇见了我家相公,我怕也是在这万千少女之列。可我遇到了相公,那他再好也与我无关了。”

张子骞仍是不懂,他怎么想不懂这个邋里邋遢的赵匡邦怎么比得上韩山千。这时赵匡邦从屋里出来,背着一只小小的包袱,“婆娘,咱走呗。”

“去哪儿?”

“去京师啊,去看看那里有多热闹,再去见见你老朋友,哪能老麻烦人家传话,咱们当面说说清楚,我要是没有被人当面说清楚,是绝不会罢休的。男人都这样,对吧?”他最后一句是问张子骞,他没法否认。

钟晶无可奈何,但她还是冲他笑,就这样上了路。

赵匡邦扭回头,对有些不知所措的张子骞说道:“还是得谢谢你,下次有机会,我们夫妻请你吃饭。”这对做事为人不着规矩的夫妻就这样出了村,消失在张子骞的视野里。他们的人再也没回来,等他们的名声传回这个偏远村子的时候,他们早把这世上的规矩都敲打了一篇。

离开平家岙的张子骞仍是且游且记,他只想记些琐事,但那些大事是无论如何也躲不掉的:

神武十六年,圣仁皇帝明历废长立幼,不再理会让他心烦的百官和朝政。

神武十八年,一生未娶的韩山千找到了闲王这个大靠山,节节高升,官至首辅,昔日寡言少语的男人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注定被历代史书唾弃的贪恶奸相。

神武二十一年,圣仁皇帝驾崩,天灾人祸逼民反,陇右人赵匡邦不知行了什么大运,从最弱的一支变成了最强的一支,只用了三年时间便攻克京师,斩下另一个陇右人的头颅,把它高悬在城墙之上,让天下万民欢腾。

威佑四年,赵匡邦出兵西北边陲,却被不肯归降的西北总兵魏长殷打得抱头鼠窜,在这位阴差阳错从未去过昔日京师的武人庇护下,旧王朝得以苟延残喘。

威佑六年,草原冉冉升起的新星桑落终于完成了一统草原的壮举,把马头和弯刀转向南方。

威佑十二年,魏长殷战死,旧王朝彻底覆灭。南北的刀剑在经历了又一轮绞杀之后,都感到了疲倦,在谈判桌上划定了各自的利益。

终于,威佑十三年,朝野无大事,一如神武六年那般。

神武六年琐事记(一)         神武六年琐事记(二)

神武六年琐事记(三)        神武六年琐事记(四)

相关文章

  • 神武六年琐事记(四)

    到了镇上已是黄昏,两人带着孩子寻到一家客栈,安顿下来。期间两名孩子先后转醒,守着他俩的张子骞第一时间送上小米粥。他...

  • 神武六年琐事记(一)

    神武六年,朝野无大事。 虽非丰年,也无灾荒,虽无祥瑞,亦无凶象。 庙堂之上,被后世称为太平皇帝的明历正值壮年,膝下...

  • 神武六年琐事记(二)

    又过一日,他的交割算是彻底完成,白天在居舍里简单收拾了行囊,不过几件换洗衣裳、一只书箱和一把油纸伞。到了华灯初上,...

  • 神武六年琐事记(三)

    韩山千的模样和他的家乡极不相称,出身关内陇右的男儿竟有一副江南贵公子的皮囊,仿佛粗犷的灰褐高原上飘起一夜绵绵长长的...

  • 2019-06-11

    浮生六记,我看了四记 中学六年,我爱了四年

  • 神武世界第四章生死花瓣

    ? ? ? ? ? ? ? ? 神武世界 ? ? ? ? ? ? 第四章生死花瓣 ? ? ...

  • 琐事记

    下午再去针灸的时候,医生仔细地问了我疼痛的症状。看医生的表情,我的状况有点让他头疼。称之为顽固。医生说,今天如果针...

  • 琐事记

    啊,内心怀着无比的抗拒,我从床上弹醒,穿戴好衣服手表,收拾好书本手机,出了房间。 草草地吃过饭,坐...

  • 琐事记

    昔年国民红人宋美玲喜欢法国梧桐,老蒋便在南京城栽满了梧桐树,这本算是一件浪漫的事,也是后来许多恋人慕名而至的原因之...

  • 琐事记

    上完晚班的先生到家后,感觉他有点低沉,由于才正月初三,公公婆婆也在家,我也没多问。过后到房间后,先生和我说,有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武六年琐事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aj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