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槿香
再见周瑜,心中已是释然,行抵宛陵,景遥随他一起来到周尚府上。
此时的宛陵祥和宁静,一如从前,可周瑜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
果不其然。
周瑜接吴景密信,得知袁术已任命其从弟袁胤为丹杨太守,不日将率军前来。他将此消息告知周尚,两人商讨多时,终于有了结果。
“怎么样了?”景遥问周瑜。
周瑜未言,只在她手中写下一个字—“弃”。
景遥有些吃惊,“放弃丹杨?”
周瑜点了点头。
景遥不解,“我记得你说过,丹杨乃江东门户,它于伯符兄而言,至关重要。”
“嗯,”周瑜道,“话虽如此,可伯符现在当务之急是夺取吴会之地。袁术欲控制伯符,必然要控制丹杨。丹杨一日在他手中,他便安心一日。一旦袁术失去对伯符的信任…”
“那么伯符则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不错。”周瑜补充道,“况且以我丹杨之兵未必是袁术的对手,与其死守,不如放弃。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今之际,放弃丹杨,却是最好的选择。”
袁胤果然来了,大军逼近宛陵。周尚以袁术悖逆妄上,是故不愿归附于他,准备携家人返回庐江老家,可此时,其子周瑛却不见了。有人送来一封信,阅罢,周尚紧抿双唇,久久未语。
周瑜接过书信,眉头微蹙,“袁术果然狡诈。”
原来这信上写着,周瑛已被请去寿春。
周尚终是开城迎了袁胤,袁胤派人把周尚和他的家眷一起送往寿春,还点名让周瑜一同前去。景遥扮作了周瑜的书童,随他一同坐上了前往寿春的马车。
马车隆隆地行驶着,景遥有些担忧地问周瑜,“实在想不通,袁术为什么指名要你去?莫非他发现了什么?”
“暂不清楚,且行且看吧。”周瑜神色镇定。
“当初你从丹杨支援伯符的事…?”
“他未必知道,”周瑜浅浅一笑,“知道了也无妨。”
“怎么?”
“历阳一事,外人都只道粮船被劫,不知是我主动为之。”
“劫船?”
周瑜解释道,“当时刘正礼听闻袁术增兵历阳,命叔父增送船粮,我便自告奋勇求了此职。出发之前,我通知了伯符。”周瑜嘴角浮起一抹微笑,“我们在上游就把粮食给卸了。”
“真有你的!”景遥一乐,“那后来呢?”
“后来伯符用了我的船。”
“伯符用了你的船…”景遥眼前一亮,“待粮船靠岸之时,恐怕守军还以为是增援的粮草!”她不禁叹道,“难怪几年都没攻下的横江津,伯符一来就拿下了,原来是你……可如此一来,你叔父怎么向刘正礼交代?”
周瑜淡定地道:“叔父自是送了粮,却被敌军截了去,又怨得了谁?刘正礼忙于应战,根本没功夫细察这个中原委。”
“可是万一他发现了…”
“即便他发现了,也拿叔父没办法。叔父手握精兵,倘若他当真与袁术联手,够刘正礼喝一壶的了。”周瑜补充道,“他定不愿冒此风险追究于叔父。”
景遥想了想,“我还是有些不明白,你叔父既不喜袁术,为何又会帮你和伯符兄?毕竟,他是袁术的部下。”
周瑜嘴角微浮,“其实叔父最初并不知晓。”
“啊?那你岂不是骗了他?”景遥讶然。
周瑜接着道,“叔父起先也许不知,可当他把兵众粮船交给我时,未必想不到这一层。”他微作停顿,“我和伯符的关系,他是知道的。”
“如此说来,他是默许了?”
“嗯。”周瑜点了点头,道,“早些年董卓为乱朝廷之时,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然而各自拥兵营私,唯有乌程侯一往无前,痛击董卓。”说到此处,周瑜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他稍吸了一口气,接着道,“叔父他知道,伯符虽为袁术将,却与袁术不同。”
丹杨郡与袁术所在的九江郡隔江相望,宛陵距寿春足有几百里,一行人走了陆路换水路,经过水路又上陆路,终于抵达寿春。自离开宛陵,周尚就病了,这病几分真几分假,周尚的身和心,似乎都不愿为袁术效力。
袁术为他们置办了府邸。刚刚下榻不久,便有人来找周瑜。
“公瑾兄!”来人年纪与周瑜相仿,锦衣华服,看上去神采奕奕,正是袁术的儿子袁耀。
周瑜见到来人,微微一笑,“子熠别来无恙?”
“好得很!”袁耀脸上扬起笑容,“听闻公瑾兄在外游学,不知何时回了宛陵?”
“有些时日了。”周瑜答道。
“得知你在宛陵,我便向父亲荐了你。”袁耀神采飞扬,面上欣喜难掩,“真是太好了,如今你和你叔父都投于家父麾下,我便能时常见到你了!”
周瑜未作答语,袁耀见他眉头轻皱,关切地问道:“可是你叔父的病还没好?”
“嗯,还病着。”周瑜点首。
“别担心,我让父亲给他找最好的医官来,一定药到病除。”
袁耀走后,景遥疑惑地问周瑜:“他是袁术的儿子?”
周瑜点点头,“早年略有些交往。”
景遥叹道:“听闻袁术骄奢淫逸,这个儿子倒是爽朗可爱。”
“嗯,子熠确实与他父亲不同。”
“听他的语气,似乎并不知道你襄助伯符的事。”
“嗯。”
袁术设宴。此前周瑜已秘与吴景孙贲取得联系,获悉寿春情状,得知袁术并不知晓自己与孙策之关系。
周瑜轻裘缓带,仪态从容,敛去了战场上的凌厉之气,雅士风度尽显。他朝袁术躬身作礼,袁术喜上眉梢,“常听耀儿提起周公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请坐,请坐。”
周瑜又施一礼,轻理袍带,缓身入坐。
袁术问道:“你叔父的病可好些了?”
周瑜答道:“多谢明使君关心,已然好些了。”
袁术又问:“听耀儿说,你与孙伯符颇有些来往?”
“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周瑜宛然一笑,“孙伯符尚武,我好文,志趣不同,近年来交往甚少。听说孙伯符如今在使君麾下?”
“不错,”袁术哈哈一笑,扬眉道:“公瑾可愿为我效力?以你的才学,他日定能功成名就,拜将封侯,定不比孙伯符差。”
周瑜拱手,“承蒙明使君抬爱,可瑜乃一介书生,实无将才,胸无大志,惟愿回乡做一小吏,兴许能造福一方,为明使君稍尽绵薄之力。”
袁术见周瑜主动请命,自是欣然,他问身旁的功曹,“庐江可还有空缺?”
那功曹答道:“回禀使君,居巢尚有空缺。”
袁术问周瑜:“公瑾可愿做这居巢长?”
周瑜拱手道:“乐意之至。”
从袁术处出来后,景遥问周瑜:“你真的要去当居巢长吗?”
周瑜轻轻一笑,“为什么不呢?”
[1] 宛陵,丹杨郡治,周瑜叔父周尚此时为丹杨太守。寿春,九江郡治,袁术此时据寿春。居巢位于庐江郡,离周瑜故乡舒城不远。
[2] 吴景,孙策的舅舅。孙贲,孙策的堂兄。此二人先前已回到寿春向袁术复命。
[2] 指周瑜带着兵众船粮从丹杨驰援历阳这件事。
[3] 乌程侯,孙坚,孙策之父。
[4] 袁耀,袁术之子,他的字史籍未载,文中作子熠。
[5] 明使君,汉朝对州刺史或州牧的尊称。(明府,太守;明廷,县令。周瑜当了居巢长,就可敬称他为明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