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提到,能力提升比知识学习更难。当然,因为难所以才有价值,如果非常简单,就没什么竞争力了。但是,这么难的事情,要怎么才能坚持呢?
靠意志力吗?我们都是这么想的,所以经常会说“x很自律”“x意志力惊人”。
但实际上,因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任何让自己坚持的事情,都会消耗它,从而让你感觉非常累。(这点和我之前看到的美国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写的《自控力》中的说法如出一辙。)比如你会发现,如果我们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就会更容易放弃健身等等良好习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在坚持工作这方面已经耗费光了,所以就没有多余的意志力用在坚持健身上了。
学习也是一样,当你坚持学习的时候,不是“学习”这件事情累着你,而是“坚持”这件事情累着你了,因为意志力会耗费大量能量而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好像越来越薄弱。以前高中时期,能坚持学习2个小时,但现在看1小时书,就觉得如坐针毡。很简单,因为我们面对的诱惑更多了,游戏、短视频、微博等等这些,都比学习的诱惑力更大,只要我们脑子里有这些东西,就需要不断耗费我们的意志力来抵制他们,才能最终坚持学习,所以我们才会很累。
威尔海姆·霍夫曼( Wilhelm Hofmann)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醒着的时候,把大约1/4的时间用来抵制欲望。而这个研究是在BP机时代做的,近二十年间,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的诱惑,比如游戏、短视频、段子等等,比过去上千年的诱惑加起来还要多,所以我们每天需要抵制更多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没做什么事情,也会感到很心累的原因。
诱惑那么多,意志力又不够用,那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从行为改变的方法论角度,来讲讲,如何不纯靠意志力来学习。这个方法,不只是适用于学习,还适用于其他任何有点“反人性”的事情,比如健身、跑步等等。心理学家早就对我们的大脑做过研究,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大脑内部有两个系统:理性和感性。
感性跟情感有关,是天性和本能。而理性则跟理智有关,让我们能够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这两部分在起作用。比如说,你在刷抖音,感性会告诉你“视频很有趣,继续刷吧,你会很快乐”,而理性却告诉你“别刷了,要去学习,否则将来没有前途”。理性和感性是你的内部因素,而做一件事情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情境。
关于情境我打个比方,如果你周围都是胖子,那么你变胖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如果你周围人都爱学习,那么你也会变得更爱学习。
本节课主要从行为改变的方法论角度,来讲如何不纯靠意志力来学习。如果要让我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比如学习,并不是只靠意志力的,其实有三个关键因素:
一、理性上知道要学习;即发挥理性的作用:树立明确目标;
二、情感上愿意去学习;即发挥感性的作用:利用情绪冲动;
方法1.截止日期的紧迫感;方法2.比较产生的焦虑感;方法3.鼓励带来的成就感。
三、情境上制造适合学习的场景。即发挥情境的作用:创造学习环境。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会观察周围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很多人都发现,跟一群人一起讨论学习,会更容易坚持。原因很简单,爱学习爱思考的人并不多,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看娱乐八卦,如果你在学习,会觉得自己很突兀。但是到了学习社群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在学习,你也会模仿其他人。情境里除了同伴因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例如:你比较容易被抖音、微信、电视干扰学习,那就暂时关闭或静音,制造一个专注的环境就好了。
如果可以用环境,就不要用你的意志力来抵制欲望。
最后总结一下:学习这件事,是不能纯靠意志力的,因为意志力非常有限,非常耗费能量。
所以,你得利用自己的理性和感性两大系统,结合情境,让你愿意学习:首先利用你的理性系统,设定非常清晰量化的目标;然后,利用自己的情绪冲动,包括焦虑感、成就感等等,去促进学习;最后,还要让自己处于一个适合学习的情境。(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就像我之前为了让自己养成阅读+输出的习惯,加入了读书群一样,抱团的力量和影响还是很大的,大家在一起会很有动力,不会感到孤单。)
下节预告: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依然保持竞争力。
以上课程内容来自圈外同学《个人发展战略》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