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哲思
第三课:季节气候

第三课:季节气候

作者: 滨江道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6:22 被阅读0次

    第三课:季节气候

    24节气歌大部分人都会背,准确来说应该叫24气歌。

    节气是指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中国的农历,是太阳历不是太阴历,通过观察地球和太阳的相互变化而形成;伊斯兰的历法是太阴历,通过观察地球和月亮的相互变化而形成,古波斯的拜月教(武侠剧里的明教、魔教、袄教等同源)来源于此。

    一年分四季,90天为一季,45天为一节,15天为一气,5天为一侯。

    季,现代语境中常见释义有4个:

    1.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

    2.末了: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

    3.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风。

    4. 一段时间:季节。季候。季相(xiàng )(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季。

        季是会意字,从子,从稚省。“稚”义为“谷种”、“谷苗”;“子”即谷籽,谷物子实。“稚”与“子”联合起来表示“谷物从稚苗到结籽的生命周期”。本义:谷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引申义:谷物结穗收获的时间。

    大体上古意原意可以理解为股子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长度。按照目前中原地区的状况稻子和小麦的周期都长于3个月,但是几千年前的气候状况,气温比现在要高不少,河南地区也能出现大象犀牛这些热带亚热带物种,谷物的成熟周期要短一些,可能差不多就是3个月。去海南玩,导游说海南人不够勤快(我个人对此没有任何偏见,一个地区人的性格习俗饮食等方面都是受当地气候和物产影响的,客观现象),因为海南到处有吃的东西,饿不着,也不用太拼,勤快的话一年可以种出四季稻子,一季就正好是3个月。

    季字做“兄弟排行中最小的”这个释义,我很喜欢。历史上也有不少名人用这个字做名或做称呼。

    季历,姬姓,名历,季是排行,所以称季历,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末子  ,周文王之父,周武王和周公旦之祖父。季历的父亲叫古公亶父,往上追溯,祖先是底裤,就是三皇五帝中五帝的一位,再往上追溯,帝喾是皇帝的孙子或曾孙。

    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亶父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朝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被文丁软禁绝食死。

           季历死后,姬昌即位,到姬发,经两代励精图治,灭商建周。

            节,现代语境同样有很多释义:

         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

    2.段落:章节。

    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

    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

    5.事项:礼节。细节。

    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

    7.删略:节本。节录。

    8.操守:节操。晚节。

    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

    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看过《末日孤舰》的对这个应该不陌生。

    《说文解字》有“竹节也,又操也”。最早应该就是说竹子的竹节,两段竹子之间相连的部分,因为竹子又直又有节,引申为有节气有操守之意,后又延伸为有节制之意。

    竹子在古人的诗词文献里,都是品行高洁、直而有操守的象征。政府也认同此意,汉朝开始有一个官方认证的礼器叫“汉节”, 《史记·吴王濞列传》:“臣非敢求有所将,愿得王一汉 节,必有以报王。”说明汉节的精神和权力象征地位特别高。汉节实物为长八尺的竹竿,最上头装饰着旄羽,颜色上在汉初为赤、后来易黄。节材在后来也有金质铜身,类似金刀铁券之类,极盛装饰之能事,不全为竹。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使节”联称,延用至今。汉朝的苏武

          汉武帝时的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非常荒蛮贫寒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苏武也成为了持节不屈忠于汉室的象征。民国时期蒋荫棠写的歌《苏武牧羊》,写的特别好,悲怆中又誓不辱节的情境跃然眼前。

          跑偏了,说回主题。节本意是竹子之间相连的部分,过渡的部分。引申到时间维度的节,本意应该也是一年中气温水份风力等方面有明显变化的一个相连和过渡的点。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都是前后变化很明显的过渡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几个节,也是关键的节,敏感的人在这几个节前后会有明显不同的感觉,病人在这几个节前后也可能有明显的反映。春乏基本在春分前后明显,秋燥是在秋分前后明显。冬至前后,阴寒至极,心脏有问题的人,很容易在这几天出现不好的状况。相声大师马季,就是在冬至日前两天因心脏病发去世的,据说是在家中的卫生间病发,冬至前后是一年最至阴时间点,卫生间又是家中最阴寒阴浊的地方,不能说绝对因此,只能说,有影响。

    气,多义:

    1. (名)气体:毒气、煤气。

    2. (名)特指空气:气压。

    3. (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气、气候、气象、秋高气爽。

    4. (名)气息:没气了,上不来气。

    5. (名)味:香气、臭气。

    6. (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气、朝气。

    7. (名)人的作风习气:官气、娇气。

    8. (动)生气;发怒:气人。

    9. (动)使人生气:你别气我。(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气了。(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气。(名)中医指某种病象:湿气。 

    取其本意,气是象形字,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说文》有“气,云气也。”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礼记·月令》有“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用现在的话说,气是因为不同层的air冷热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古人能感觉到他的动和能量,但是看不见或者说看不清楚远离。

    和现代人不能比,几千年前,能感受到能量已经是需要很高的智慧了。西游记取经师徒五人中,去掉白龙马,沙僧是最低的,取名悟净,他能看到水和空气等空间中是干净还是不干净,比他高级的是猪八戒,悟能,能悟到背后的能量,孙悟空就更高级了,空在佛家中是一切的来源与本源。

    air的流动,云腾雨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能够诞生和存活的前提条件,当然背后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如果air不流动的,也就是没有气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很快会全部灭绝。天行健也就是这个意思,运行要有力,才能有云升气动,看过第一课健康的同学应该还记得这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理由“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说的也就是这个情况。

    候,多义:

    1.等待:候车、稍候

    2.问候

    3.姓。

    4.时节:气候。候鸟。

    5.古代五天为一候,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

    6.(候儿)情况:征候。火候。

    候一开始应该是等候的意思,《说文》有“矦,伺望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稚子候门“,都是等候的意思。

    候作为气象用于,固定为五天为一候之意,是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2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都是很精准的对应现象观察和描述,古人的智慧与专注,我是很佩服的。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据说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对于中国其它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

    最近流行的一个说法是要关注大气候也要关注小气候,全球的全国的全行业的,是大气候,你自己的公司和工作,你的健康状态,你的内部分泌系统,都属于小气候,大气候和小气候也是相互影响的,都要去做好适应和调整。

    季节气候,在古代是对农业耕种有非常有效和精确的指导作用的,现在也有作用,知识不那么明显了。对个人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其实也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人和动物,与植物一样,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来源于气候的影响和作用,是太阳及太阳系对地球的影响,不是主观臆想的。我们本身是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不受这个影响,逆之则你自己受伤,顺之则你受益。

    说句题外话,很多人是坚决的唯物主义和科学主义,我也唯物,我也科学,但是我不认为这两个词是百分百和真理划等号的,爱因斯坦和牛顿都是有神信仰的,怎么解释?不用把所有事物和人都标为非黑即白,绝大部分都是有多面的。人类通向真理的路不止一条,科学是一条,我们中国的哲学和价值观可能也是一条,到目前位置,也没有说哪条路就是完全好的,都是有可取也有不可取的部分,所以不要轻易否定你不了解或者你没见过的事物。五十年前的人,怎么也想不到现在人远隔万里也可以像面对面一样交谈。要有想象力,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道德经》里有一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等的士(士是有学问有地位的人,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称为士)听到道,很恭敬的照着做;中等的士听到道,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算了;下等的士听到道,嘲笑:这叫什么道,胡说八道!

      老子说:不被你们这些蠢货嘲笑的,还真不足以称为是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课:季节气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ld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