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篱若
每一个女人结婚前,对婚姻的向往一定是:丈夫疼爱,公婆慈爱,夫妻俩携手抵抗生活的不公,岁月的伤害。只有这样,她才有勇气离开养育自己二十几年的家,跟着爱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
从小听着爸妈说“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的女人,以为结了婚自己就有了家。可是,很多女人结了婚后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从娘家的客人,变成了婆家的外人。

一位婆婆跟儿子抱怨:“儿子是我生的,凭啥工资卡交到媳妇的手里”。
而另一位婆婆则跟进门不久的儿媳这样说:“谁家都会有一个外人,你之所以会叫我一声妈,是因为你嫁给了我儿子。也因此,你才会和我们家里的其他人有了关系。若有朝一日你们离婚了,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两位婆婆的话虽然伤人,但恐怕十个婆婆里有九个也会这么认为。也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媳妇这样的抱怨: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可婆婆却总是视而不见,厚此薄彼,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吗?
其实,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而是因为你终究不是她的女儿。仔细想来,这也无可厚非。理性这东西,遭逢血缘情亲往往摇身一变,成为感性。每一位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的婆婆懂得委婉地表达,不至于太伤人,而有些婆婆太直接而已。
因此,对于女来说,唯一能把她当自己人来疼的,或许就只有丈夫了。对于女人而言,不是有了房子就有了家,而是有丈夫在的地方才是家。可是,又有多少男人懂得这个道理?

前几日我的一位朋友聊天时,她跟我讲述了自己的婚姻:
她很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突然就不渴望我老公还可以回家陪陪我和孩子了。她看着我愕然的表情,接着说,刚刚结婚的时候,我做饭,他打扫卫生;我洗衣服,他晾衣服。那个时候虽然是租住的房子,但却觉得那就是家。
可是,慢慢的,他会跟我撒娇说自己上班好累。我也累,但却心疼他,所以一人承担所有的家务。
再后来,我们有了孩子,也有了房子,而他总是忙着加班。于是,我就等啊等,常常等到饭菜都凉了,还等不到他的电话。等到了天都亮了,却依然看不到他的人影。有的时候我明知加班是借口,但已经不想揭穿。揭穿了,也只是恼羞成怒地吵一架。
现在,当我擦地擦到腰都直不起来的时候,一抬头他正躺在沙发上玩游戏,兴奋地手舞足蹈,我竟然没了情绪。大多数时候,我们就算在一起,也只是沉默。只剩电视、电话的声音,在我们之间荡来荡去。所以,我宁愿他没有回家。
我小心翼翼地问:“你没有跟他好好沟通过这些问题吗?”
当然有,但他总有自己的理由,每次都不欢而散,说少是抱怨,说多了是战争。
而谈及婆媳关系时,她苦涩地笑了。“婆婆总觉得他儿子上班那么累,回家还要听我抱怨。而我和他儿子做着同样的工作,下班后还要带孩子做饭,我就不累么?若不是为了孩子,我们大概早就散了吧。
一个女人,若是得不到丈夫的心疼和尊重,那能得到婆婆的体谅就是个小概率事件了。因为男人对女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女人在这个家里的地位。
幸福总是能将时间缩的很短,而痛苦又可将时间拉得很长、很长。若两个人的关系只剩你是孩子他爸,我是孩子他妈,那这样的关系又能维持多久?

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现状的婚姻越来越多,两个人三十岁左右,结婚三四年,孩子两三岁。生命正值春光,婚姻却如枯叶。无爱,无性,仅剩凑合和将就,以及日日夜夜的同床异梦。
使一段婚姻变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种,究其原因,便是男人真的太懒惰,而女人爱抱怨。
基于父母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底蕴,十个男人有九个便会认为,做家务是女人的事。
婚前,男人看着对方的眼睛,拉着对方的手,激情澎湃地说:“从今以后,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而婚后,男人的确是那个只负责赚钱养家的男人。而女人却不只是那个负责貌美如花的女人。她既要像个汉子一样赚钱养家,还要像个保姆一样做家务、带孩子。
然而,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些男人偏执地认为这是女人的本分,而家里的其他人,包括同是女人的婆婆更是这样认为。这样的日子久了,女人自然会感到疲惫,压抑,烦躁,但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逐渐沦为怨妇。
女人的抱怨,只是想引起丈夫的关注,得到丈夫能心疼。只是,男人却仅听得到女人的抱怨,看不到女人抱怨背后的渴望。他只觉得自己的心烦,却不知女人的心酸。这是因为,女人的抱怨在男人看来是一种“你虽不满意我的行为,但又无法离开我”的自相矛盾的行为。时间久了,男人自然就不把女人的抱怨当回事了,于是便开始变得冷漠和逃避。
人们常说,男人抗衰老的能力的强于女人,所以四十岁的男人看起来总比同样年龄的女人更加年轻些。可我认为,并非男人养颜有术,而是她的老婆为这个家付出的更多。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在一段婚姻里,更显沧桑的哪一个,一定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个。

在一段感情里,总有一个人付出的多一点,一个人付出的少一点,但若两人的付出相差甚远,这样的婚姻肯定是隐藏着危机的。
身为女人,从一开始就懂得引导对方一起分担家务。一个懒惰不知体谅妻子的男人的背后,也一定有个大包大揽的女人。
与其抱怨他不懂得心疼你,不干这个,不干那个,不如换种方式这样跟他说“你能否帮我做什么”、“能否和我一起做什么。”
很多女人会委屈地说,我们一起生活这么久了,他难道还不知道我想要什么?那我想告诉你,若你只是一味的抱怨,而非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你的需求,那他可能真的还不太明白你到底需要什么。分析很多婚姻中的男女不难发现,男人真的很“懒”,他喜欢执行女人给他的指令,但却懒得去思考自己的女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身为男人,当你的女人走进职场,承担起赚钱养家的能力,你是否也应该走进厨房,帮妻子一起承担家务。下班回家,你一个葛优躺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手机。她却要放下包包,做饭哄孩子,你忍心她一个弱女子这般操劳吗?
你可以保持正常的社交,酒可以喝,麻将可以打,但你得先安抚好自己的女人,早点回家。你可知当你喝酒喝的正酣,麻将打的热火朝天之时,她正独自一人守着一个空房子,盯着手机,等待你的电话;留着一盏灯,盼你回家。对于你个女人来说,你给她最好的爱便是陪伴。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纵使她再爱你,她也会在你一次又一次的逃避,而她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心灰意冷。你始终得记着,纵使她像个汉子一样,但也是女汉子。
当你的女人跟你倾诉婆婆的不公平待遇时,请你别轻飘飘地说一句:她都一把年纪了,又不能陪我们一辈子,日子是我们俩的,你何必跟她计较。”这话听起来严丝合缝,让人无从反驳。可是,男人娶妻只娶一人,而女人嫁人却嫁的是一家子的人,她在公婆的厚此薄彼的罅隙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种艰难不是从小就生长在这个家庭里的你可以体会的。
分析很多离婚的案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破裂的婚姻关系里,都有婆媳矛盾的缘故。所以,你千万别认为婆媳问题是小事,只要你俩关系好就行。
我知道你身为儿子,又是丈夫,左右为难。但是,你可得记得,遇到这种问题,你的妻子唯一能够依赖的只有你。我们不需要去苛责我们的母亲,你只需要平日里,在父母的面前有意无意地维护好你媳妇的尊严,对她足够尊重和疼爱,表明你的媳妇就是你想要捧在手心里,宠一辈子的女人的态度,家里的其他人自然会敬她三分。
你可以指望父母在生活上帮衬你们,但是你千万别指望你的父母会心疼你的媳妇。这样的公婆一定有,但是你老婆未必就是最幸运的那一个,你的女人只有你来疼。
而身为儿媳,对公婆的尊重和包容一定要有,因为他们是生你养你老公的人,是长辈。可是,你也一定不要有他们会当你是女儿般来疼的期望,毕竟你不是。希望多了,失望也会多,矛盾也就应运而生了。
你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多枷锁,进了这个家门,就摆正自己的姿态,于这个小家而言,你就是女主人,你只需尊重每一个人,但无须低眉顺眼地活在他人的情绪里。你不必不争不必吵,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话语权。

有人问我,两个人走到这一步还可以重新开始吗?有何不可,既然愿意为了孩子就将,为什么就不可以为了孩子,放下僵持,各退一步,好好生活,你们的相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婚姻自由了,但也不代表,我们一遇到问题就向外求,就会想着换一个人会不会更好,很多再婚家庭告诉我们,换一个人可能会更糟糕。因为,你只是一味地逃避,而非正视自己婚姻所存在的问题。你又怎么保证下一段婚姻中不会出现同样的窘境呢?
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地看看对方,又有多久没有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没有放下手机和TA一起好好地聊聊天了?若真的很久了,何不这一刻起,去抱抱你的爱人?
想想以后可否这样生活,妻子做饭,丈夫洗菜;妻子擦桌子,丈夫拖地。两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遇事,有商有量。尊重孝顺彼此的父母,但知道为自己的小家精打细算,而不是把大家和小家混为一谈。两个人一同陪伴孩子成长,懂得感恩和体谅对方的付出,无论何时都先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而非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需要放大,看不见对方的期待。一个以夫妻关系为主体的家庭才会走得长远。
余生很长,不可将就。
网友评论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男人带着老婆去参加同学聚会,提前就到了。另外一个同学带着老婆迟到了几分钟。这个同学跟男人说:“看你媳妇怎么保养的这么好啊,打扮得体精致,真有面。看我媳妇,毛毛糙糙,也不会收拾,都成黄脸婆了。”然后男人对同学说:“我帮我媳妇一起做家务,所以才让她有时间把自己打扮精致再来。而你媳妇显然是匆匆忙忙做完家务来不及好好打扮。”这个同学听完,羞愧的低下了头。这篇文章挺触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