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习文堂练笔故事历史
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作者: 冬日碎碎念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09:33 被阅读125次

    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是国民时期蒋介石门下的司令,人称“三李”;王耀武也是蒋介石的爱将,官至省主席,人称“一王”。此四人全都出身黄埔军校,且系山东老乡,故有“三李一王”之称。

    黄埔军校,那可是训练有素,卧虎藏龙的军官培训根据地,由此可知,“三李一王”的军事能力应该不相上下。那么,为什么传言三李不如一王呢?

    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三李一王”的军事才能虽不相上下,但作为身系万千士兵性命的领导者来说,一个细节决策都可能成为成败的关键,这也直接导致了四人后来不同的命运。

    1947年,莱芜战役打响。当时李仙洲在前线已经占领莱芜,准备一鼓作气深入敌营,然而共党早就想好了诱敌深入,以退为进,然后一网打尽的良策,如今正好李仙洲送上门来,因此中了埋伏。三天时间,李仙洲兵败如山倒,带领的六万精兵被全数剿灭,这次败北成为李仙洲辉煌战场史上的奇耻大辱。

    共军虽然都是未经正式训练的草台班子,但是实战给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并迅速地吸收了。李仙洲输就输在没有做详细周密的计划。

    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1949年的淮海战役,是决定全民局面的一场战役。国共两党都很重视,共党更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共军经过详细计划,决定先攻打蒋介石的王牌军黄维兵团,同样利用诱敌深入的方法,费尽千辛万苦“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蒋介石慌忙火急地派李延年前去营救。李延年久在沙场,已显疲态,马上又奔赴这场硬战,实在有些吃不消,失败是天已注定的事。

    李延年出马,未能力挽狂澜。解救黄维之围失败,导致他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

    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1948年,李玉堂指挥兖州战役,当时共党采取切断兖州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再将兖州进行围剿,兖州国军犹如困兽,做垂死挣扎,终究回天乏力,共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兖州失守,国党大势已去,李玉堂的妻子和妻弟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建议李玉堂改投共党门下,李玉堂深思熟虑之后,听取了妻子的建议,然而后来却被蒋介石知晓,气急败坏之下,蒋介石下令击毙了李玉堂。可怜一代枭雄,战功累累,结局不是战死沙场,却是死于非命,实在令人叹息。

    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而王耀武,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打仗屡战屡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佳绩。

    还未从黄埔军校毕业,王耀武就参加东征,并一战成名;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参加淞沪会战,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名得力干将;1938年,万家岭战役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军长;1943年,鄂西会战,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常德会战,王耀武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雪峰山战役,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后因此战被提拔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而这些,不过是王耀武身经百战中的几次战役而已,没有雄厚的实力,清晰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力,是无法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他带领的七十四军被日军称为“中国第一恐怖军”,连敌人都闻风丧胆的军队,其领导人的能力自不必说,也因此,王耀武这张“金字招牌”一路官运亨通,最后坐上了省主席的宝座。

    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也因此,便有了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说三李不如一王,但三人并没有联手抗敌过,若强强联手,以他们黄埔军校的出身,系众多荣耀于一身的王耀武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不过,都是中国人,也都是为中国和平而战,所以也无需因比较而让他们同室操戈。他们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也必是能力超群的,我们应取其糟粕,留其精华,记得他们也曾是为中国解放立过赫赫战功的英雄之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军将领中“三李一王”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rx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