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想的冲击,灵魂的碰撞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无为》——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解释庄子的“无为”思想

《无为》——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解释庄子的“无为”思想

作者: 土豆洋芋山药蛋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5:26 被阅读43次

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学者森舸澜教授,加拿大著名的汉学家,斯坦福大学宗教学博士,主攻中国古代思想,他曾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他的译本被认为是最适合普通人阅读的版本。
关于本书
这本书英文名叫 Trying Not to Try: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 ,中文可以翻译成:《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虽然这本书2014年就出版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中文版,所以您可以在本书登陆中国之前就先睹为快。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一位西方学者,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给庄子的“无为”思想,提出了一个新解释。

无为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

一、无为是不刻意追求,特别放松自然的去做事。
二、要达到无为的状态,做的事情必须符合某个价值观系统。
三、要做到无为,孔子主张刻意练习到不需要动用冷认知,老子则主张关闭冷认知。
四、孟子认为没必要重建“好的”热认知,把人心中天生的热认知的种子,略加培养就可以了;庄子则认为,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跟着热认知走。

一、无为是不刻意追求,特别放松自然的去做事。

  1. 大部分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是一种不积极的人生观。其实这是大部分人对无为的误解,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毫不费力。比如庄子讲的“庖丁解牛”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

  2. 做事达到无为的水平,需要艰苦的练习。中国古人的很多礼仪规范,其实都是要把人培养到无为的状态。比如,古代中国人从小要背诵许多经典、学习礼仪,得知道鞠躬时腰要弯到什么角度,进入房间怎么迈步,而且要坐得笔直。这些基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很自然的达到文质彬彬的状态。

  3. 人的认知系统可以分为热认知系统和冷认知系统。热认知系统是无意识的,比如我们日常的动作,走路、开车,并不需要先想好动作要领就能自动完成。冷认知系统需要随时做判断,费时费力,但它的好处是更理性,面对新的信息能够随时调整,给不同任务设定新的优先级。
    有一个小实验,读出以下5个词:
    红色 绿色 绿色 红色 绿色
    作为一个以为母语的人一定可以很流利的读出来,这就是熟练
    但是如果将红色的词的用绿色的字体写出来,绿色的词用红色字体写出来,这时候读字体颜色的时候就不是很流畅了

    读出字体颜色
    如果你有停滞,这个停滞就是认知控制
    也就是这时候靠热认知已经无法完成任务了,冷认知出手控制了一下你的动作
    人脑中有两个区域负责认知控制,一个是前扣带皮层,功能相当于烟雾报警器,一直开着监控局面,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给另一个区域——侧前叶皮层报警,侧前叶皮层相当于救火队,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大脑中的决策系统,会给身体中各个部位下命令处理这个情况,当你看到一个写着绿色的红色时,烟雾报警器前扣带皮层报警,侧前叶皮层对照游戏规则命令视觉系统忽略这个词的意思,而关注这个词的颜色。

    刻意就是烟雾报警器和救火队同时打开,任务主要由慢速的冷认知完成,整个动作是有意识的
    熟练是烟雾报警器和救火队同时关闭,动作主要由快速的热认知完成,整个动作是无意识的

  4. 无为的境界,其实就是在这两个认知系统上做了一些改变,和一般人拉开了差距。无为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意识放开了身体,让身体自发地、非常自然地去做一件事,而与此同时,意识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

    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正在演奏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的大脑,钢琴家 表演很熟悉的曲子并加入即兴发挥,扫描发现:这时候救火队关闭了,反而烟雾报警器增强了。
    钢琴家没有刻意的控制动作,但与此同时对外界有保持了高度的敏锐性

    无为和刻意,无为和熟练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去学一辈子

二、要达到无为的状态,做的事情必须符合某个价值观系统。

中国古代圣贤们追求的道和德,现代人追求的自由主义都属于价值观系统

  1. 心理学上有种“心流”的状态,是说你在工作的时候沉浸其中,不用什么自控力,就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特别高的工作效率,还特别愉悦。无为是比心流要高级的一种状态,它不仅让你觉得忘我,还让你觉得有意义。

    心流:如果有什么工作经历能让脑力劳动者恨不得服用兴奋剂来达到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为心流。也就说你在工作过程中进入到了沉浸的状态,忽略了时间的流逝,还感觉特别的愉快。但心理学家认为判断时候是心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这个活动对比来说必须是一个挑战。 2.必须涉及到复杂的脑力劳动

    森格兰认为区分好的忘我体验和不好的忘我体验应该用另外一个标准:你做完这件事之后应该是感到很满足还是很空虚。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好的忘我体验就是无为。

  1. 要想做事有意义,必须靠价值观体系。无为符合某种价值观系统,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比如古人常讲的天、道,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观。追求天道就是一种达到无为的过程,等你达到了无为的状态,天会给你一个回报,这就是“德”。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无为首先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这就是“天”和“道”。在古人看来,天不仅有人格,还充满善意,如果你做事符合“天”的规律,天就会回报你,而“天”的规律就是“道”。无为就是做事符合“道”,就是放松自己,把自己交给天道,这么一个认为现实存在而且比你自己更伟大的东西。达到无为的状态,天会给你一个回报,这就是“德”
    古人看来,德并不是一个好人的象征,它更是一种力量加持,一个有“德”的人,人们就会被他吸引,连鸟兽都会对他好,古人修道的目的在于获得“德”的力量,这种“德”和我们现在理解的“道德”还很不一样

  2. 现代人没了古代的价值体系,要想追求无为,就要用一套价值观系统去代替“天道”。 自由主义就是一套价值观系统,也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宗教。你还可以往里面加进去别的东西,比如说知识、家人、友谊等等。关键在于,你得相信这套系统是比你自己更大的东西

无为有个悖论,越想达到无为就越达不到无为,因为无为不是刻意的追求

三、要做到无为,孔子主张刻意练习到不需要动用冷认知,老子则主张关闭冷认知。

  1. 在孔子看来,人行走坐卧要符合礼仪,不能一味的释放天性,怎么舒服怎么来。因为在他眼里,热认知主导的、人的天性,就如同野马和洪水,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用冷认知加以控制,所以孔子其实也是在追求无为。


    孔子
  2. 老子学派反对孔子人为的规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主张把这些后天的所谓文化全都忘记,直接回归婴儿状态,这样才是最自然的,才是真正的无为。为了达到无为的状态,老子学派还创立了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主张通过生理运动达到无为。


    老子
  3. 孔子和老子达到无为的方法,都存在一定漏洞:孔子的办法培养大批伪君子,孔子认为他同时代的那些学者和政客,大都是装成君子的“乡愿”,而且孔子对此没有任何办法。老子的办法更是个悖论,看似是什么都不干,恰恰却是想干大的。

四、孟子认为没必要重建“好的”热认知,把人心中天生的热认知的种子,略加培养就可以了;庄子则认为,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跟着热认知走。

  1. 孟子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像孔子一样,费劲的去重建一套“好的”热认知,每个人心中天生就有好的热认知的种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想让人做好事,从他的善良本性出发,去培养和引导就好了,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为。


    孟子
  2. 庄子认为,要想达到无为,没必要像老子那样,选择回到自然状态,因为如果觉得自然状态更好,这本身就已经做了一个人为的价值判断。所以庄子认为,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直接跟着感觉走,热认知把我们引向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庄子
  3. 孟子和庄子到达无为的方法,同样存在漏洞:孟子的理论解释不了为什么齐王身上有高贵的天性,最后胜出的却是他享乐的天性。庄子的漏洞是,既然不应该预设任何价值判断,那他说的冷认知就不如热认知就是站不住脚的。

总结

无为是不刻意追求,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得非常自然。要达到无为的状态,做的事情必须符合某个价值观系统。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追求的最高目标都是无为,但四个人都存在漏洞。

无为让我知道了之前偶尔出现过的忘我体验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无为刻意追求不到,那就随它去吧,但生活中得有一个价值观系统,有人说幸福就是相信一些比你大得多的东西,跟随着自己的价值观系统努力做事,相信一定可以吸引身边的人,也一定能创造幸福和成功,充实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 《无为》——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解释庄子的“无为”思想

    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学者森舸澜教授,加拿大著名的汉学家,斯坦福大学宗教学博士,主攻中国古代思想,他曾把《论语》翻译...

  • 无为的阐述

    一位西方学者,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给庄子的“无为”,提出了一个解释。 这句话听着有点不靠谱,但我仔细研读了他这...

  • 2020-12-30

    今天继续共读《学习究竟是什么》 第六章|无为第六 一、庄子“无为”的一种科学解释。 1、无为首先是一个个人状态。不...

  • 8.20-8.26打卡:兽性是动力

    1.本周完成2150个俯卧撑。 2.本周完成文章2篇: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无为?》这篇文章是用脑科学理论来解释无为...

  • 无为,方得坦然【浅谈庄子哲学中的“无为”思想】

    文/情傷沐天 近日突然想起,高中时曾写过一篇叫做《无为,方得坦然》的文章,并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赞扬并当众诵读,可...

  • 无为——庄子

    以前我们所理解的“无为”可能就是什么都不做,是一种不积极的人生观。其实这是大部分人对无为的误解,无为不是不做事,而...

  • 人生高级成功法则!破解老子《道德经》“无为无不为”的奥秘

    “无为”思想,出自老子《道德经》,后庄子发扬光大,成为道家核心思想。 千百年来,很多人说“无为”是无所作为的消极观...

  • 放诸怀抱,任事纵横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庄子•应帝王》 【意译——世俗版】不被虚名所累,不存机心为人。世事岂...

  • 《庄子》—内篇—大宗师—小结

    【解析】 本文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 “宗”指敬仰、...

  • 庄子他在

    说到庄子不能不说老子,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合称老庄的。然而他们是有区别的。老子是以无为求有为;庄子则是以无为追求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解释庄子的“无为”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v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