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传
左传摘记-桓公七年

左传摘记-桓公七年

作者: Dr_hejiasheng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21:44 被阅读0次

    1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译:

    桓公七年春天,穀伯绥、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春秋》记载他们的名字,是由于轻视他们。

    赏析:

    春秋中对是否记名字,并没有成规。这里称因为轻视他们而记名,是对春秋的过分解读。

    2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译:

    夏季,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不久又背叛郑国。

    赏析:

    隐公十一年,周郑易田时,“王取邬、刘、功蒍、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 盟邑、向邑已经被周桓王换给了郑国。而这里称“盟、向求成于郑”,说明尽管王室将这两个城市交给了郑国,但他们始终拒绝郑国管理,到今年才开始与郑国完成谈判,然而随即又背盟。

    3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译:

    秋季,郑、齐、卫组建联军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

    赏析:

    盟、向背郑后,郑国联合齐国、卫国攻打两邑,而由于两邑出自王室,因此桓王进行插手,将土地交给郑国,而将人口都迁移到洛阳。由此,可以猜测两邑背盟,可能就是出自桓王授意,或许是对桓公五年繻葛之战的报复。

    4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译:

    冬季,曲沃伯诱骗晋国小子侯,杀死了他。

    赏析:

    桓公三年,曲沃武公在陉庭之战俘虏并杀掉了晋哀侯,翼城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即小子侯。对小子侯的纪年,《史记》和《竹书》存在差异:《史记》认为隔年改元,即桓公四年为小子侯元年。而《竹书》认为小子侯当年改元,即桓公三年为小子侯元年。

    晋国曲沃与翼城的内乱,始于昭侯,到此已经是第五次,小子侯也是第四位在内乱中被杀的国君。而曲沃武公一次次进攻翼城,也引发了周桓王干涉,《史记·晋世家》“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摘记-桓公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ho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