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先生说:因为他勤勉好学,谦虚下问而不以为耻,所以给了他文的谥号。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氏,名圉(yǔ),文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古时一个人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事迹,给予一个总结性的褒贬称号,有点盖棺定论的意思,古时有专门的谥法,用来解释谥号和评定规则。
敏:敏捷。
不耻下问:下问,以位高年长能问于位低年轻者,以能问于不能者,以多能问于寡者,这些都属于下问。不耻,不以为耻。
[愚悟]
关于孔文子的事,《左传》有记载,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就会明白子贡为什么有此一问。起初,卫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妻子的妹妹随嫁过来。后来,子朝因故逃出宋国,孔文子便让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可是太叔疾却派人将前妻的妹妹引诱出来,安置在别的地方,为她修筑了宫殿,俨然成了他的第二个妻子。孔文子知道后,大为恼怒,准备发兵攻打太叔疾,问于夫子,夫子没回答,孔文子便打消了念头。不久,太叔疾因故逃到宋国,孔文子又将女儿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遗。
孔文子想要攻打太叔疾,随便嫁女,都是不合礼仪的事情,所以子贡不太明白,为什么还能得到文的谥号。夫子告诉他,凡是人性敏者一般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孔文子却都能做到,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能得到文的谥号,但这个文不是经天纬地之文。
后面《论语》中还有提到孔文子。卫灵公无道而不丧国,是因为用人得当,其中有一个仲叔圉,善治宾客,这个仲叔圉就是孔文子,可见他还是相当有水平的。
[原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先生评价子产,称赞他有四项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的操守行为极为谦逊,对上级敬而有礼,养护民众多有恩惠,使唤民众也合于道义。
子产:郑国大夫,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候的贤相,在郑简公和郑定公之时,执政二十三年。
恭:谦逊。
敬:谨慎恪守。
惠:爱人利人。
义:道义。
[愚悟]
本章夫子评价子产。子产执郑政时,晋国和楚国正在中原地区争霸,郑国地处两国之间,成为两国争夺对象,让郑国成为一个多战之国,它偏向一国,另一国就来攻打。子产为相,在夹缝中求生存,周旋于两大强国之间,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内政治和经济都得到一定发展,可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论语》中评论子产有三处,言辞多褒奖。子产之事可详见《左传》、《史记》等史书。
子产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能取得不俗成就,绝非偶然。夫子在此给出了原因:子产个人有操守,交往有礼节,懂得惠民、使民。能如此,何患无成。
图片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