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阙依山朝天歌(十二)

作者: 风之舞555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14:00 被阅读0次

    文字/摄影  风之舞

    夏日的朝天宫,瓦蓝的天空缀着白云朵朵。

    白云深处,一座座红墙黄瓦的宫阙依山而立,又安然地落在闹市之中。时光流逝,岁月变迁,这里的宁和平静、不与世争依然没变。

    然而,细细端量这块闹中取静的无尘之地,千百年来不仅居住过像王导这样的鸿儒,而更多的也弥漫着寻常的烟火,留存着质朴的民情。

    从朝天宫冶山山顶转向后山,穿过一片幽静的竹林,你会惊喜地发现“竹林七贤”的“身影”。

    石雕中这七位身着长袍、傲然世外、狂放不羁的文人或坐或立,有的席地抚琴, 有的仰天长啸, 有的品酒微熏,有的颔首凝思…… 瞧这位还醉卧草间而不知醒,一定就是“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的刘伶了。

    隋唐以后,道观活动在冶山一带绵延千年,一度还成为了中国的道教中心。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崇尚老庄,常相邀于竹林之中,茶酒清谈,抒发性情,至今对冶山居民的生活方式仍有影响。

    饱经沧桑的冶山居民,从“竹林七贤”身上学到了求道不求仕的风骨、自由辩难的学风、友以辅仁的气场,更领悟到了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出世智慧。至今,与朝天宫一墙之隔,便住着冶山道院小区的居民。

    据说这组“竹林七贤”的雕塑是南京艺术学院精心创作的,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一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文人七人组”的名士风度。也让夏日里逛朝天宫的游客,除了看宫阙、文物外,也多了一种选择,可边享受一份清凉,边品味“竹林七贤”的风雅。

    再穿过一片小树林,你眼前会出现一个露天的巨大钢铁大棚。而棚子里,竟然是一个不规则的呈马蹄形的大“土堆”。一看这旁边介绍牌,方知它可不是普通的土堆,而是一座有着600岁高龄的明代琉璃窑。

    原来,南京雨花台有个窑岗村,那里曾经是一处窑址,但苦于遗址上单位、民居繁多,根本不可能进行发掘。2008年初,那里的单位搬迁,大量的琉璃碎片露出地表。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进行了考古发掘才发现,原来是文献中聚宝山琉璃窑址的一部分,是专为明故宫、大报恩寺、帝王陵寝等皇家建筑烧造各类琉璃建筑构件的皇家御窑。

    于是,决定将其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琉璃窑(10号窑)整体搬迁至朝天宫后山进行保护展出。

    这座琉璃窑形状不规则,其南北总长12.36米,最宽处3.98米,最深处距地表2.8米,由窑门、火塘、窑室、烟囱四部分构成。窑门外有砖砌的挡火墙。窑床上分布着若干吸火孔,用来控制火焰,使坯件受热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琉璃烧造的成功率。

    据说,当时为了将这一庞然大物运回城里,可是动用了上百吨重的吊机,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真得感谢那些考古人员,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我们怎能看到600前皇家御窑的模样,感受那一件件琉璃在御窑内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演变。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宫阙依山朝天歌(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nn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