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蒂埃说:“眼睛是透明的,通过它们,可以看到人的心灵。”孩童的眼睛清澈明亮,跳动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憧憬;母亲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浸透着温柔;青年人的眼睛燃烧着激情的火焰,老年人的眼睛沉淀出智慧的结晶。透过一双双眼睛,我们看到一个个或明媚或温柔或张扬或沉稳的灵魂。有一双睿智慈爱的眼睛,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陈老师的眼睛。
陈老师是女儿的小学语文老师,从女儿上一年级起教女儿班,一直教到小学毕业,共教了六年,跟学生们的感情特别深厚,好多学生亲昵地喊她“陈妈妈”。起初,我不解,问女儿为什么叫陈老师是陈妈妈?女儿说:“陈老师像妈妈啊!有时候比妈妈都好,陈老师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可漂亮了。”童言无忌,女儿对陈老师溢于言表的喜欢毫不掩饰地流露。
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家长开放周去听课,有几个同学好奇不能安心上课,时不时回头看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家长。陈老师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笑眯眯地讲了一句话:“老师特别喜欢坐姿端正听讲认真的同学,看到表现好的同学,老师特别高兴,就会更关注他,喜欢多看他几眼。”陈老师讲完后环视了一遍全部同学,弯弯的笑眼流淌着亲切柔和的光芒。陈老师的眼神像施了魔法,全体同学立刻腰板挺得更直,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就连那几个频频回头的同学也不再好奇,专心致志地听起课来。陈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连家长们也都听得入了迷。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陈老师睿智有办法。女儿经常遗憾地说,怎么还没听够陈老师讲课就下课了呢?
陈老师真诚温暖,对学生们满满的爱无处不在。常常听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说,这位同学头发乱了陈老师给梳梳头,那位同学起床晚了没吃早餐,陈老师去买来早餐让学生趁课间到办公室吃。同学们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小小烦恼都会第一个想到陈老师,陈老师总会春风化细雨般轻轻拂去学生的困惑,让学生重新露出纯真可爱的笑脸。陈老师不是妈妈,胜似妈妈,难怪学生们都亲昵地叫她“陈妈妈”。
陈老师用满含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练习写作。她对学生说,写作是一项基本技能,不管将来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写作,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汇报都需要通过文字表达,写作很重要。陈老师经常督促学生拿起笔,记下所观所闻所想,她说写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锻炼思考能力,梳理思维,做事更有条理。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喜欢陈老师,所以特别听陈老师的话,除了每周的作文课之外,还自觉写日记和读后感,写完后交给陈老师批阅。我曾看过女儿的日记本,陈老师批阅得非常认真,每一个错别字、错标点符号都圈点出来,写的优美的句子和段落都做出标注,并且写上鼓励的话语。看得出陈老师的批阅是特别用心的,充满了殷切的期待。然而这样给陈老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但陈老师乐此不疲,常常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并嘱咐写了一定给老师看。陈老师引导学生要想写作好,就要多读书,多读经典好书,厚积薄发。在陈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班里出了不少小书迷,其中有些学生文笔优美,远远超出了同龄孩子的写作水平。
陈老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严慈同体,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特别严格。女儿学“统计”的“统”字时,老是粗心大意把笔画“儿”中间加一个“∣”。陈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看着女儿,陪女儿改错,一直改到女儿再也写不错。陈老师说,没有“粗心”这回事,不要拿“粗心”当借口,所谓的“粗心”是“学艺不精”的表现,当你学扎实,完全掌握,就不会犯“粗心”的错了。陈老师通过一个字教会女儿干事情要是沉下心,扎扎实实做,就会做好。
毕业典礼上,陈老师如数家珍般的说着所有的学生,每一个都像是她的一块心头肉,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寄托着美好的期望,再三嘱咐家长们学会引领青春期的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说着说着竟然难舍难分得泣不成声。
小学毕业后,女儿和小伙伴们不能天天见到陈老师,特别想念,便趁寒暑假放假时间相约去看望陈老师。女儿说,见到陈老师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陈老师逐个深情得拥抱他们,看看这个望望那个,亲切地跟同学们交流,激动得眼睛泛着泪花。今年中考后,女儿说上高中会很忙,临开学前要去看看陈老师,我陪女儿一起去的,师生相见,情意浓浓,侃侃而谈,宛若母女。
眼睛陈老师在女儿和小伙伴们心中种下了一棵洒满阳光的大树,孩子们背靠大树沐浴阳光健康快乐成长。陈老师这样一位手持戒尺,眼光明亮,心中有爱的老师,怎会不让学生们心心想念呢?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或许,评价一个老师好不好,复杂的表格和程序难以测量,倒是有个最小的行动可以估量:教师节的时候,看一看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会有多少记得给以前的老师送束鲜花、打个电话甚至来看望一下老师,这样的学生越多,这样的老师越好。”
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话,我又想起来陈老师那流淌着亲切柔和光芒的弯弯笑眼,智慧在弯弯笑眼里闪动,那双眼睛像天使一样会带学生飞翔。
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