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序二和序三及福格本人中文版序——读《福格行为模型》(二)

序二和序三及福格本人中文版序——读《福格行为模型》(二)

作者: 刘东利2020 | 来源:发表于2022-04-06 17:44 被阅读0次

    序言二是孙云晓所写,本身是教育专家,所以更加关注家庭教育方法与习惯之间的关系。

    开头引用了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所以针对这一哲学格言,福格是提供方法论了,他总结了5条:

    第一,要自信,不要自责。

    第二,从小改变着手,“简单”才能促进改变。

    第三,通过行为设计来养成好习惯。

    第四,在行为设计中要把握行为改变的三要素,即动机、能力和提示,而行为发生于三要素同时出现的时候。

    第五,及时庆祝是感受成功并将这种感受融入新习惯的最佳技巧,也是提升某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一种积极体验。

    OK,重点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及时反馈,包括及时庆祝。

    序言三是福格教授的学生孔令欣、现任无讼网络CEO(出版时候还是贝壳金服的CEO)所写。可以看出,之所以能有行为设计,是在线的数据采集,形成了数据闭环、才能有精准推荐:

    我在学生时代跟BJ的第一次合作是对亚马逊网站的行为学改造。

    那时候,用户对亚马逊的认识还停留在网上卖书,而对网站上其他产品的感知度很低。

    因此,亚马逊希望通过对网站的行为学改造来提高用户对其他产品的感知程度。

    BJ及其团队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设计了有趣的“寻宝游戏”,引导用户在有限时间内通过寻宝或弹出宝藏的方式获取折扣券,并结合用户的游戏反馈、浏览历史和同类人群的购书偏好等信息对用户进行大数据画像,实现精准推荐。

    这次经历让我大为震撼,也使我意识到行为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且可施展空间巨大。

    那么,从这个角度说,福格的行为设计,是在说明曾鸣的“联、互、网”及数据智能,其相应的方法论了。

    当然,对于个人来说:

    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不难,过程可以是轻松且愉悦的,这一点我很认同。

    无论做什么事,往往都需要先找到动机。

    但是,当我们在已经拥有动机的情况下时,要把想法付诸实践就需要一个激励点,而这时的关键是要找到激励的来源,即必须在对的行为上找到对的点来激励自己。

    就是要找到支点(激励点),改变他。

    最后再看福格本人的中文版序言。

    首先,是他自己的动机来自于哪里:

    在读博之前,我对物理、科学和数学有一定的研究,我在这几门学科之间看到了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看到了硬科学的美,但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社会科学时,我没有看到那个整体,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融合。

    这是查理·芒格的“物理学妒忌”了,哈哈 —— 不过也没错,所有软科学,都期望变成硬科学。

    随后,他成功了“开发”出了行为设计模型,并意识到简单的力量:

    简单是我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简单才能改变行为。

    我在商业领域工作时,会观察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

    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的模式,苹果和谷歌是这样的,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这样的——他们创造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

    这是产品思维了,要聚焦。

    最初的版本是B = MAT,但是鉴于trigger的负面印象:

    我第一次选择“触发”这个词是在2006年或2007年。

    当时我说的是“热触发器”,这个词指的是你现在就能做的行动号召。

    但是后来,原本是中性词“触发器”,在英语中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例如,今天如果一部电影中有暴力情节,那人们就会说它触发了警告。

    换句话说,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它可能会触发你的负面反应。

    此外,“触发”这个词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总是觉得“触发”的意思是动机。

    但事实并非如此,触发器可以是任何东西,而动机本来就是模型的一部分。

    所以就变成了prompt,提示。

    最后,他也强调了微习惯的重要性,一定要微小:

    微习惯策略能让人更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对我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撰写的这篇序言,对于世界各地的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人们充满了焦虑、沮丧和不确定。

    所以我决定开设一门新课程,帮助大家培养能带来积极情绪的习惯。

    请记住,只有在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糟糕时,你才能达到最好的改变效果。

    当你在生活中应用微习惯策略时,你会看到成功。

    现在,请你按照我在书中给出的指引,让这个习惯变得微小,并找到一个好的锚点时刻,即时庆祝,你会发现你正在迅速而轻松地养成习惯。

    通过“微小”,让自己感受积极的力量,不断掌控自己、改变生活 —— 这和10分钟冥想所倡导的思路一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序二和序三及福格本人中文版序——读《福格行为模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td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