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黄帝内经》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一)

《黄帝内经》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一)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12:24 被阅读0次

    [导读]

    热病,指一切由外感发热引起的疾病。

    原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①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译文

    黄帝问道: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其中有的会痊愈,有的则会死亡。死亡的往往在六七天之间,痊愈的都在10天以上,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不知道缘故,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对曰:巨阳①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②,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③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①巨阳:即太阳。巨,太,都是“大”的意思,所以太阳也称“巨阳”。

    ②风府:穴名,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属督脉。

    ③其:如果。

    译文

    岐伯回答说:足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所以人体的所有阳经都隶属于太阳经。太阳的经脉淋雨丰富与督脉阳痿相交会因为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帅作用所以大洋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如果单是发热疾病,发热严重,一般也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不能避免死亡了。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強。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内,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阴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您讲讲伤寒的症状。

    岐伯说:患伤寒病的第1天,太阳径先感受寒邪,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所以会出现头颈部疼痛,腰脊部肌肉僵直的症状。第2天,阳明经感受风邪,阳明主管肌肉,足阳明经脉挟鼻上行络于目,下行至腹部,所以会出现身热、目痛、鼻干和不能安卧等症状。第3天,少阳经感受病邪,少阳主管胆,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所以会出现胸胁痛而耳聋的症状。如果三阳经络都感受病邪,但病邪尚未深入脏腑,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愈。第4天,太阴经感受病邪,足太阴经脉散布于胃中,上络于咽,所以会出现腹中胀满和咽干等症状。第5天,少阴经感受病邪,足少阴经脉贯通与肾,络于肺,连于舌根,所以会出现口干舌燥而口渇的症状。第6天,厥阴经感受病邪,足厥阴经脉环绕阴器而络于肝,所以会出现烦闷和阴囊收缩等症状。如果三阴三阳经脉和五脏六都感受了病邪,以致营卫不能运行,五脏之气不通畅,人就要死亡了。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太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译文

    如果疾病不是阴阳表里两经同时感染寒邪的,到第7天,太阳之病就会衰减,头痛也会稍有好转。到第8天,阳明之病就会衰减,身体发热的症状稍微减退。到第9天,少阳之病就会衰减,耳聋将逐渐好转,而能听到一些声音。到第10天,太阴之病就会衰减,腹部胀满的情况消除,恢复正常,开始有了食欲。到第11天,少阴之病就会衰减,口不渴,不胀满,舌不干,能打喷嚏。到第12天,厥阴之病就会衰减,阴囊松弛下来,逐渐从少腹部下垂,少腹部也觉得舒服,至此,大邪之气已经消除,病也会逐渐痊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windtx.html